興夫堂

興夫堂

興夫堂品牌起源於道光年間,原名“興夫醫館”,從李氏家族獨創的“宣肺通竅祛外邪方”開始逐漸壯大,經過六代傳承至今,主要在中醫領域的消渴症(糖尿病)、鼻炎、皮膚病、關節病、老年病、跌打摔傷、不孕症等,通過中藥湯劑、針灸、刮痧火罐、推拿、針刀、等多種途徑和手法的整合。

興夫堂文化

李興春,清代著名醫家,為人剛正不阿,擅治各種疑難雜症,因治病不看地位,不論錢財,深受百姓愛戴。李興春交遊甚廣,尤與無錫名醫薛福辰私交甚厚。1880年慈禧太后身患重病,下詔遍征名醫,薛福辰由李鴻章等保薦,於時年六月二十三日應召入宮為慈禧治病。此時,李興春正於薛家作客,遂與薛福辰一同進京。時宮廷內外皆知慈禧所患為“血蠱”症,醫者僅以治血蠱劑進,久不得愈。薛福辰所診脈象,亦以血蠱論之,李興春與薛福辰無話不談,聽聞薛福辰所言,認為“雖為血蠱,卻宜疏通補養”。薛福辰深以為然,遂用疏通補養之品,大奏其效,很快慈禧便得全愈,名震京城。
薛福辰本欲向太后舉薦好友李興春,然李興春淡泊名利,寧靜致遠,加上宮禁之中,爾虞我詐,變幻莫測,太醫每日更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故全力推脫,因此,世人皆知薛福辰而不知李興春。
李仁魁,自幼深受其父薰陶,不僅承其衣缽,且極具正義感與仁德心。自小鑽研醫學典籍,15歲便有“百姓疾困一日不除,區區豈敢臥榻安眠?”之語。
滿清閉關鎖國,致使古老華夏積貧積弱,備受外族欺凌。1871年,李仁魁想到自己空有一身醫術,不如開辦醫館,讓自己學有所用,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苦:“雖為文不能安邦定國,為武不能血戰沙場,但能懸壺以解世人之疾苦,亦心有所安矣。”遂在父親協助下創立“興夫醫館”,取“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意。
出於對患者負責的態度,和對自己醫術的信任,李仁魁在建館之初就立下規矩,凡到興夫醫館治療鼻淵(鼻炎古稱)的患者,愈後兩年內復發者,再來問診一律免去診金,直到康復為止。這一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1901年,第三代傳人李周執掌興夫醫館,雖然已傳承三代的宣肺通竅湯一直以來都備受百姓的讚譽,“尋遍名醫方,不如宣肺湯”的諺語也在當地廣為流傳,但李周並不滿足,發下志向,要把宣肺通竅湯由湯劑改為膏劑。這樣不僅能加強藥效,使用也會方便很多。李周特別在醫館之外搭起茶棚,效法聊齋先生,白天廣邀所有為鼻淵所苦的患者前來免費診治,以驗證療效。望、聞、問、切,細心記錄。晚上,反覆研究筆記,仔細斟酌推敲,以使組方更加完美。經過將近一年的摸索,終於研製成功辨證精確、配伍嚴謹的膏方——宣肺膏。興夫醫館以百姓疾苦為自己疾苦的仁心厚德,對醫術永無止境的追求與探索,由此可見一斑。
1915年,李家舉家遷入正定府屬縣井陘太行山區(今河北石家莊井陘縣),興夫醫館亦遷館至此,從此在燕趙大地紮下根基。
興夫醫館治療鼻淵因人而異、因病而異的科學態度,既符合西醫的肺部排毒素、由內而外的治療作用,又推崇了中醫開竅於鼻藏精於肺的治療理念。140餘年從不間斷的傳承,從最初的一劑湯藥到如今經過多次改良的藥膏,終於成就了如今的百年興夫堂。

興夫堂傳承

興夫堂興夫堂

李興春(1830-1903),字永明,號化吉老人,清代著名醫家。根據金元四大家之一劉完素的醫學典籍《傷寒直格》與《素問藥注》,找到並創新一劑治療鼻淵的方子,名為“宣肺通竅祛外邪方”。李興春依據此方,多次身入太行山脈,歷經千百次試驗,終成“宣肺通竅湯”。
李仁魁(1851-1915),字子伯,號長生先生,李興春之子。1871年,在父親的協助下,創立“興夫醫館”,取“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意。“雖為文不能安邦定國,為武不能血戰沙場,但能懸壺以解世人之疾苦,亦心有所安矣。”
李周(1882-1942),字懷康,1913年初夏執掌興夫醫館。效法聊齋先生,白天廣邀所有為鼻淵所苦的患者前來免費診治,以驗證療效,望、聞、問、切,細心記錄。晚上,反覆研究筆記,仔細斟酌推敲,以使組方更加完美。經過將近一年的摸索,終於將“宣肺通竅湯”改良為辨證精確、配伍嚴謹的膏方——宣肺膏。此時祖父留下的宮廷秘方也起到了巨大作用,李周一生改良宮廷秘方,創造了無數治病救人的杏林佳話,被百姓親切地稱為神醫李周。
李春鎖(1915-1952),興夫醫館第四代傳人。1937年,日軍侵華的鐵蹄使本已殘破不堪的華夏人民,陷入了水與火的深淵。1942年,李春鎖棄醫從武,關閉興夫醫館,加入了抗日戰爭的浪潮之中。為前線戰士看病,被譽為戰場上的“紅色醫生”。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李春鎖又一次回響號召,奔赴前線。不幸於1952年壯烈犧牲。“盛世醫疾苦,亂世斬邪強。”李春鎖用自己的一生真正踐行了興夫醫館的宗旨。
李彥根(1960-),興夫醫館第五代傳人。因為歷史原因,興夫醫館直到1995年才重新開館。李彥根天資穎慧、志向高遠,對祖國醫學觸類旁通,更有敢於鑽研與創新的魄力,一生兢兢業業,嚴格遵守先輩所設館規,遇到家境貧寒的百姓,一律免費治療。同時,李彥根大力提倡對患者的貼心服務與關愛,將所有來興夫醫館求醫的顧客,當作自己的家人一樣去悉心治療,讓很多患者都感受到了家的親切與溫暖。
李向博(1983-),興夫堂第六代傳人。自幼聽聞先輩經營興夫醫館、治病救人的傳奇故事,耳濡目染,被祖國醫學的博大精深所震撼,立志要繼承家學,重振家門。當時機漸趨成熟,2011年,李向博接過重擔,“興夫醫館”正式更名為“興夫堂”。他不斷精修醫術,將過去的“宣肺膏”改良為如今的“興夫堂鼻炎膏”,輔以“興夫堂抑菌潤滑油”和“興夫堂康復茶”,以使鼻炎膏藥效更佳。並將先人留下的“宣肺通竅祛外邪”法命名為“宣肺通竅”特色療法,開始救助更多的鼻炎患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