臿

臿,讀作:chā。漢字的基本字義是 夾雜;穿插。後作“插”。臿同鍤,今稱鐵鍬,為直插式挖土工具。【史記·司馬相如傳】赤瑕駁犖,雜臿其閒。【正字通】扱以授舂人舂之,非與臿同也。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鐵鍤,木柄鐵口,鍤面兩肩高矮不一,便於踏腳著力。”蓋古謂臿,今謂鍬,一器二名,宜通用。《淮南子》曰:“禹之時,天下大水,禹執畚臿,以為民先。”《前漢·溝洫志·白渠歌》曰:“舉臿為雲,決渠為雨。詩云:有臿公耶私,與畚日為伍,荷去應官徭,歸來事田圃。

編碼筆順

部首筆畫 3
總比畫 9
漢字結構 嵌套結構
統一碼 UNICODE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筆順
U+81FF TFVD HJHX MENB 20777 ノ一丨ノ丨一フ一一

基本內容

基本資料

漢字 拼音粵語繁體 部首 姓名學筆畫 筆畫 五行

臿 chā caap3 臿 臼 9 9 金

chā

(1) ㄔㄚˉ

(2) 同“鍤”。

(3) 鄭碼:MENB,U:81FF,GBK:C561

(4) 筆畫數:9,部首:臼,

康熙字典

【未集下】【臼字部】 臿 ·康熙筆畫:9·部外筆畫:3

解釋: 【唐韻】楚洽切【集韻】【韻會】【正韻】測洽切,?音插。【說文】舂去麥皮也。【博雅】臿,舂也。又與插同。【史記·司馬相如傳】赤瑕駁犖,雜臿其閒。又與鍤同。【史記·始皇本紀】禹身自持築臿。【注】臿,築牆杵也。【前·溝洫志】舉臿為雲,決渠為雨。【注】臿,鍫也,所以開渠者也。【淮南子·精神訓】今夫繇者,揭钁臿,負龍土。【注】臿,鏵也。靑州謂之鏵,有刃也。三輔謂之?。【揚子·方言】江淮南楚之閒謂之臿,沅湘之閒謂之畚。又【韻會】或作接。【周禮·地官·廩人】大祭祀,共其接盛。【注】接讀為扱。扱以授舂人舂之也。【正字通】扱以授舂人舂之,非與臿同也。韻會誤。

(1) (會意。從臼,從乾,乾所以臼之。與舂同意。本義:舂去麥皮。引申為舂搗)

{逸名網:起名|取名|測名 2007-3-16 9:31:24 uname.cn}

(2) 同本義 [pound;pestle]

臿

{逸名網:起名|取名|測名 2007-3-16 9:31:24 uname.cn}

臿,舂出麥皮也。——《說文》

{逸名網:起名|取名|測名 2007-3-16 9:31:24 uname.cn}

紅蓮米新臿。——清·吳景旭歷代詩話·唐詩·紅蓮》

{逸名網:起名|取名|測名 2007-3-16 9:31:24 uname.cn}

(3) 夾雜;穿插。後作“插”

{逸名網:起名|取名|測名 2007-3-16 9:31:24 uname.cn}

赤瑕駁犖,雜臿其間。——司馬相如上林賦

chā

[名]

(1) 鐵鍬 [spade]

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臿以為民先。——《韓非子·五蠹

(2) 又如:臿築(鍬與搗土的杵)

擴展閱讀

臿同鍤,今稱鐵鍬,為直插式挖土工具。我國商代已有青銅鍤,戰國時期發展到鐵鍤,到了漢代,鍤已成為主要挖土工具。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鐵鍤,木柄鐵口,鍤面兩肩高矮不一,便於踏腳著力。

最早之臿為木製,與耜差不多,或者說就是耜。夏禹時,天下大水,禹親自手執畚臿,率領人民治水。

今之南方山區,所見木柄鐵鍬,有一橫木(或橫鐵),用於踏腳翻土,當地人稱之為“鍬把”。

臿

古代解義

顏師古曰:“鍬也,所以開渠也。”蓋古謂臿,今謂鍬,一器二名,宜通用。

《淮南子》曰:“禹之時,天下大水,禹執畚臿,以為民先。”《前漢·溝洫志·白渠歌》曰:“舉臿為雲,決渠為雨。”以此見水利之事,皆本於臿也。

詩云:有臿公耶私,與畚日為伍,荷去應官徭,歸來事田圃。起土作堤防,決渠沛霖雨。但恐農隙時,又趁挑河鼓。

摘自《東魯王氏農書·農器圖譜》

拼音是cha的漢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