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題墓石

自題墓石

《自題墓石》是明代思想家王夫之的一部作品。是王夫之為自己作的墓志銘,其序和銘都特別簡短,但卻體現了王夫之的思想性格及其文風,念念不忘其為“明遺臣”,“抱劉越石之孤憤”,字裡行間透露出一股未完成復國大志的悲壯氣氛。

基本信息

【名稱】自題墓石

作品原文

有明遺臣行人王夫之[1],字而農,葬於此。其左則其繼配襄陽鄭氏之所袝也[2]。自為銘曰:

拘劉越石之孤憤[3],而命無從致,希張橫渠之正學[4],而力不能企。幸全歸於茲丘[5],固銜恤以永世[6]。

墓石可不作,徇汝兄弟為之[7],止此不可增損一字,行狀原為請志銘而作[8],既有銘不可贅。若汝兄弟能老而好學,可不以譽我者毀我,數十年後,略記以示後人可耳,勿庸問世也。背此者自昧其心。

作品注釋

[1]行人:王夫之受瞿式耜薦,曾為南明桂王的行人司行人,掌傳旨冊封等事。

[2]袝(fù):合葬。

[3]劉越石:劉琨,字越石,晉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人。晉代將領,永嘉時任并州刺史。愍帝初,任大義軍,都督并州諸軍事,他忠於晉室,“枕戈待旦,志梟逆虜”,與劉聰、石勒相對抗。但壯志未酬,為段匹磾所害。

[4]張橫渠:張載,字子厚,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人,世稱橫渠先生。北宋哲學家。曾任崇文院校書等職,後因病屏居,著書講學。著有《正蒙》等書。他哲學中的唯物主義部分,對王夫之有很大影響,王撰有《張子正蒙注》一書。

[5]全歸:全身而死。丘:指墳墓。

[6]銜恤:含憂。《自題墓石》到此為止,下面一段為附告他兩個兒子的話。

[7]徇:曲從、順從。兄弟:指王夫之的兩個兒子王攽、王敔。

[8]行狀:傳記的一種,它詳敘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壽年等內容,以供議謚、撰史傳。撰墓誌之用。

作品鑑賞

該文選自《王船山詩文集姜齋文集補遺》。這是王夫之為自己作的墓志銘,其序和銘都特別簡短,但卻體現了王夫之的思想性格及其文風,念念不忘其為“明遺臣”,“抱劉越石之孤憤”,字裡行間透露出一股未完成復國大志的悲壯氣氛。

作者介紹

王夫之(1619—1692年),字而農,號姜齋,湖南衡陽人。1643年,農民起義軍勢力非常壯大,張獻忠曾邀他參加農民軍,他拒絕了。1644年,清兵入關,不斷往南推進,王夫之和友人管嗣裘一起在衡山起兵抗清。兵敗,逃到廣東肇慶,效力於南明桂王政權,對桂王政權里許多人結黨爭權深表不滿。不久,他見大勢已去,辭職還鄉,長期住在湖南湘西苗瑤山區。他隱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人稱船山先生。著作現存《船山遣書》288卷,還有一部分已經散失了。代表作有《張子正蒙注》、《周易外傳》、《尚書引義》、《讀四書大全說》、《思問錄》、《黃書》、《噩夢》和《讀通鑑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