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與繁榮之弧

然後,他明確提出了把歐亞大陸外圍興起的新興民主國家聯合起來開展外交,建立“自由與繁榮之弧”的方針。 在“形成自由與繁榮之弧”理念下,描繪出日本外交戰略藍圖的是此次麻生太郎外相的演講。 麻生把歐亞大陸外圍定義為“自由與繁榮之弧”,體現出戰略上的積極一面。

政策提出

自由與繁榮之弧由日本前外相麻生太郎提出的。

詮釋

“自由與繁榮之弧”是指從東南亞經由中亞到中歐及東歐,連成一條弧線包圍著歐亞大陸,支持擁有與日本“相同價值觀”的國家,被廣泛解讀為“圍堵中國”的政策。

過程

2006年11月30日,麻生太郎外相在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主辦的專題講座上發表演講,提出了日本外交的新基軸觀點。以《建立“自由與繁榮之弧”——拓寬的日本外交地平面》為題的上述演講,揭示出日本外交今後所應推進的方向和遠景。
麻生太郎在演講中首先提到了“強化日美同盟”、“加強與中韓、亞洲近鄰國家的關係”等日本外交的基本點。然後,他明確提出了把歐亞大陸外圍興起的新興民主國家聯合起來開展外交,建立“自由與繁榮之弧”的方針。
作為位於歐亞大陸外圍應予聯合的國家,首先是以東北亞為起點、被稱為“CLV”的高棉、寮國和越南。接著是印度、阿富汗以及“對世界資源供應非常重要的中亞國家”,包括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還有被稱為“GUAM”的喬治亞、烏克蘭、亞塞拜然、摩爾多瓦。再接下來是立陶宛、羅馬尼亞,以及捷克、匈牙利、波蘭、斯洛維尼亞中歐四國。
為把民主植根於呈帶狀分布在歐亞大陸外圍的這些國家並實現地區穩定,日本要通過多層面地進行援助並加強與它們的關係,來強化與歐美、北約的合作關係。
在“形成自由與繁榮之弧”理念下,描繪出日本外交戰略藍圖的是此次麻生太郎外相的演講。從長遠看,可以說它是參加歐亞大陸大角逐的宣言,因為在冷戰結束後,美國、英國等歐美大國以及中國、俄羅斯等一直在歐亞大陸競相謀求增強影響力。
麻生所提出的戰略構想,強烈地體現出以下戰略目標:在補充日美同盟的同時,呈三角狀地強化日美歐關係,並把這些作為安全基礎。麻生外相在演講的最後指出,不能把“自由與繁榮之弧”計畫理解為意在封鎖中國和俄羅斯。不過,不能從字面上來理解這句話。如果這番演講不是包含了中國因素,它無疑就是沒有什麼意義的計畫。
21世紀美國的戰略目標,是如何應對從中東延伸到中亞、南亞、東南亞、朝鮮半島的“不穩定之弧”,即應對其中的專制國家,以及如何應對恐怖活動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製造和擴散。
麻生把歐亞大陸外圍定義為“自由與繁榮之弧”,體現出戰略上的積極一面。把日美歐共享的“普遍價值”滲透到歐亞大陸外圍呈帶狀相連的國家,並藉此形成“自由與繁榮之弧”的“有價值外交”,被視為跟美國戰略具有表里一致的關係。
從麻生太郎的演講內容看,可以認為該計畫把形成“自由與繁榮之弧”、通過在歐亞大陸建立起的民主紐帶來與歐盟加強聯繫、進而“在將來加入北約”納入了考慮範疇。
此次提出的日本外交戰略藍圖,具有支持美國的意味,自9·11事件以來,美國的國力一直被削弱。不過,小泉前首相超越了“右手拉住美國、左手握住亞洲的歷任首相的底線”,“右手、左手都緊緊攥住美國”。應該如何與上述小泉外交保持一定距離,以對美國的適當距離感來強化日美合作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