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運動

自強運動

自強運動 現代稱洋務運動。清朝同治、光緒年間的一場工業革命。兩次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為了抗禦外國侵略,1862年11月17日,同治皇帝諭今天津、上海、廣州、福州、寧波5個通商口岸,“認真學習洋人製造各項火器之法,務須得其密傳,能利攻剿,以為自強之計。”從此開始了自強運動。到清政權結束時,全國建立近代兵工廠29個,其他機器工廠近2萬個,有產業工人1100多萬人,形成以機器製造為標誌的中國近代工業。中國工業由手工業階段進入機器工業階段,實現了工業革命。自強運動掀起的工業革命,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培育了科學技術,改革了教育制度,誕生了中國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推動著中國社會向前發展。

基本信息

簡介

自強運動自強運動
自強運動
現代稱洋務運動。清朝同治、光緒年間的一場工業革命。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華民族同帝國主義的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清政府出於自身生存的需要,順應廣大愛國者的要求和願望,建立以機器製造為標誌的近代軍事工業,製造先進武器來裝備軍隊,以備抗禦外國侵略。近代軍事工業的建立和發展,促進和帶動了其他機器工業,中國工業由手工業階段進到機器工業階段,實現了工業革命。1862年11月17日(同治元年九月二十六日)同治皇帝諭令各通商口岸“認真學習洋人製造各項火器之法,務須得其密傳,能利攻剿,以為自強之計”(《籌辦夷務始末》同治朝卷十),自強運動從此開始。1864年1月,蘇州炮局購買了外國的機器,4月機器投產(《中國近代兵工史》第28-31頁),標誌著中國近代軍事工業誕生,也標誌著中國近代工業誕生。在自強運動中,全國建立起近代軍工廠29個,“官商合辦”和民辦的機器工廠近2萬個,有產業工人1100多萬人,中國近代工業粗具規模。(《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第一輯))自強運動掀起的工業革命,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培育了科學技術,誕生了中國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