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孢囊

代表種多為灰燼小莢孢囊菌。 代表種為橘橙指孢囊菌。 代表種為橘橙動孢囊菌。

支持孢子囊的菌絲分枝。毛霉的孢囊梗多為細絲狀,水玉霉屬(pilobolus)等的孢囊梗是膨大的,成熟後變成具有彈射孢子囊作用的器官。小克銀漢霉屬(Cunninghamella)和笄霉屬的孢囊梗則呈頭狀。
放線菌目中特為形成小孢囊的放線菌而建立的1科。孢囊莢狀、指狀或棒狀,內含1~20個孢囊孢子,帶鞭毛者能運動,無鞭毛者不遊動。現含9屬。

 小莢孢囊菌屬

 棒狀或莢狀小孢囊著生在基內菌絲和氣生菌絲側面的短孢囊柄上,成熟孢囊長2~9微米,直徑1.3~3.6微米,內含1~5有時達6~7個孢子,無鞭毛,不遊動,孢囊壁薄,破裂釋放出孢囊孢子;細胞壁化學組份Ⅰ型,即以左旋二氨基庚二酸和甘氨酸為特徵性組份;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為68.6%。代表種多為灰燼小莢孢囊菌

 鞘孢囊菌屬

 基內菌絲上形成莢狀,棒狀或梭狀小孢囊,單個或成叢;孢囊壁薄,通常含有3~5個單行不能遊動的孢囊孢子,有時就地萌發;氣生菌絲上形成分生孢子鏈,僅巴西鞘孢囊菌1種。國際上大多數人認為此屬應歸小莢孢囊菌屬。

 鏈異壁菌屬

 基內菌絲上形成渾圓、偶爾呈花生狀的孢囊,含1~4個或更多的孢子,成直行或V形排列,孢子卵圓形或桿狀;氣生菌絲形成長孢子鏈,偶爾形成菌核;細胞壁含內消旋二氨基庚二酸以及半乳糖、甘露糖和少量鼠李糖。只記述印度斯坦鏈異壁菌1種。

 間孢菌屬

 在基內菌絲或頂端形成孢囊,一般圓形、檸檬形,直徑5~15微米,內含1~20個孢囊孢子;孢子圓形或橢圓,直徑1~2微米,無鞭毛,不遊動;細胞壁化學組份Ⅰ型。代表種為禿裸間孢囊菌

 北里氏菌屬

 在基內菌絲和氣生菌絲上形成棒狀孢囊、有短柄,其中成直行的少數球形、橢圓或柱形的孢囊孢子,時常連結成對,游離端單極生長鞭毛;氣生菌絲豐茂,有粗菌絲和細菌絲兩種類型;產氯黴素等抗生素。代表種為絳紅北里氏菌

 指孢囊菌屬

 在基內菌絲的短孢囊柄上形成指狀孢囊,長4~6微米,寬1.0~1.2微米,含3~4個(有時5個)孢子,排成一直行;有的種孢囊長得多,可含10個左右孢子;孢囊孢子橢圓或桿狀,有鞭毛,能遊動;一般無氣生菌絲,如有也是直而短,可能是由不生孢子的孢囊所構成;細胞壁化學組份Ⅱ型,含阿拉伯糖和木糖。代表種為橘橙指孢囊菌。

 遊動單孢菌屬

 在長氣生菌絲上形成只含1個孢子的桿狀孢囊,有或無柄,時常成雙排列,狀如棕櫚葉;孢囊(3.5~4.5)×1.5微米,所含單個孢子大小几乎與孢囊相等,常周生鞭毛,能遊動;細胞壁化學組份Ⅲ型,以內消旋二氨基庚二酸為特徵性組分。代表種為排孢遊動單孢菌

 遊動雙孢菌屬

 在氣生菌絲上形成含1縱對孢子的長桿狀孢囊,(6~8)×1.2微米,一般有短柄,單個或成叢;孢囊孢子桿狀,(1.0~1.2)×(2.6~4.0)微米,具固生鞭毛。細胞壁化學組份Ⅲ型。代表種為長孢遊動雙孢菌

 動孢囊菌屬

 在基內菌絲側枝頂端形成含1個孢子的橢圓或棒狀孢囊;孢囊孢子卵或梨形,長1~2微米;帶極生鞭毛,能遊動;通常無氣生菌絲;細胞壁化學組份Ⅰ型,即以左旋二氨基庚二酸和甘氨酸為特徵組份,還含有少量賴氨酸以及木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代表種為橘橙動孢囊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