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四國

自卑四國

近日有網友將中國、印度、日本、韓國,亞洲的四個國家列為自卑四國。

簡介

近日有網友將中國印度日本韓國亞洲的四個國家列為自卑四國。我個人十分不認同該看法。

韓國

自卑四國自卑四國
韓國從面積與人口來說,韓國只相當於中國的一個中等規模的省份,但是這個曾經弱國在韓戰之後卻取得巨大的經濟成功,它的GDP卻近一萬億美遠,人均GDP近兩萬美元,達到了已開發國家的標準,韓國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韓國國民強烈的民族意識與國家觀念是世界其它國家的國民所不及的.
韓國國民無一不對自己國家的經濟成就有著強烈的榮譽感,但是這卻並不影響韓國成為世界上最自卑的國家.韓國自卑的根源在於本國的歷史與現實的政治,雖然現在的韓國是已開發國家,但是卻缺乏一個讓韓國國民為之驕傲的歷史與相對應該的國家政治地位.
無論激進的韓國民族主義者試圖如何美化自己的歷史,韓國無法改變深受中華文明影響這一明確的事實,韓國在古代史的多數時候作為中國的附屬國存在,近代史的多數時候又為日本所左右,即使位列已開發國家的今天,卻不得不面對國土分裂、外軍駐紮本國的這樣尷尬局面.
朝鮮半島在過去一百多年來一直是中美俄日等大國角力或博弈的舞台,韓國是當事方,卻不是主導方,如此的政治壓抑恐怕在全球都不會找出第二個.在這裡,我們可以列舉出韓國自卑的兩個表現:
1)在韓國舉辦的體育比賽中,韓國為了讓本國運動員取得好成績,甚至不顧公平競賽規則,雖然在潛規則中,東道主可以得到一定的照顧,但是韓國往往將這種照顧提高到讓人無法承受的地步.在這一方面,2002年世界盃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2)美國維吉尼亞校園槍擊事件中,自小移居美國,擁有美國永久居留權的趙承輝槍殺了32名學生,韓國總統要用數次致電錶示歉意這樣有失國格的方式向我們表明了這個國家骨子裡的一種自卑.
正是因為這種對於民族歷史與國家政治的深度自卑,導致了在經濟上擁有優勢心理的韓國國民做出一些令我們所不解的事情,比如不顧歷史事實採用各種方式美化本民族歷史,採用各種方式(輸出韓流、傳教等、惡意攻擊他國)來掩飾本民族的自卑感,這種深度的自卑感導致了這個國家不顧本國的長遠利益,採用了一些激進的措施(如挑起兩國的領土糾紛)來掩飾這種國家自卑.

日本

日本的情況與韓國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又有不同,論經濟,日本以狹小而缺乏資源的國土創造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規模,同樣受中華文明的影響,但是日本在歷史上一直擁有獨立自主的地位,所以日本的自卑與歷史與經濟無關,他們的自卑更多是一種對於無法獲得與經濟實力相匹配的現實政治地位的無奈.
作為一個交納聯合國會費比例僅次於美國,經濟規模相當於英法兩國總和的經濟強國,日本卻在國際政治沒有什麼話語權,國防與外交處處受美國的左右,二戰失敗與兩枚核彈的陰影至今都罩在日本的上空.在這樣的情形下,強大的經濟實力與從事侵略戰爭最終以投降結束所形成的鮮明反差極大的刺激了大和民族的自尊心.
所以,日本人對於侵略戰爭的否認與美化與其說是一種民族虛榮心的表現,倒不如說是因為其現在的經濟優勢導致更不願意面對民族傷口的一種自卑表現.

印度

雖然古代印度文明與今天的印度沒有什麼傳承關係,但是南亞次大陸始終是文明發生的載體,所以印度不需要像韓國那樣為本國缺乏一個獨立且悠久的歷史文明而自卑,與中華文明影響輻射日韓文明所不同的是,古代印度文明甚至影響了中華文明(比如佛教的傳入中國).
印度作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經濟總量卻只排在第十位,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在很後面的位置,但是天性樂觀的印度人似乎也不會因此而自卑,整個印度似乎從來沒有因為國家的貧困而有什麼自卑的地方;在政治方面,印度雖然並不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也不具備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但是,印度卻是南亞的頭號大國,是印度洋上的決定性勢力,印度將印度洋當成了自己的內海.
印度的自卑主要源於經濟,不過又單純是因為經濟,一個特殊因素是印度喜歡與中國比較,從建國開始一直比到今天,越比越讓自己自卑,所以也可以說印度的自卑是通過與中國對比出來的.
所以我們很容易看到印度在自卑方面的表現,與韓國不同,他們不需要在歷史上做文章,印度從來不因為佛文化傳入中國影響了中華文明而大肆宣揚,但是他們始終無法接受的事實是,兩個幾乎同時取得民族獨立、起點基本相同的國家,在各種數據的對比甚至直接的交鋒中,印度大都處於下風,印度為這種對比的結果所自卑的一個外在表現於是體現了出來,他們不像韓國那樣修改歷史,他們喜歡觀測未來,他們通過各種對於未來肯定會超過中國的種種美好預測來獲得一種處於劣勢地位的平衡.
國觀的網友最喜歡揭印度在這方面的短處,比如印度總統卡拉姆2004年曾說印度將在2007年將一艘飛船送入月球軌道,至今看來已然是一個笑話,但是,我們卻不得不承認印度的精明,篡改歷史需要多方面的支持的,比如韓國,為了撇清中華文明的影響,就需要投資修改歷史書,投資修改與中國有關的地名,投資讓自己的史學家們公開做假,預測未來卻只需要動動嘴皮子,即便描述的目標無法按時實現,又可以立即開始新的預測,這可是一種用最低成本來掩飾自卑的方式.

中國

中國自卑並不是因為現實不如意,而因為無法從那一段屈辱的歷史記憶中走出來,這種自卑更多是一種慣性.
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45抗日戰爭戰勝利的這105年極大地改變了中華文明的氣質,一個接一個的失敗讓我們這個泱泱大國成為列強積累發展資本的魚肉,雖然新中國成立已經有61周年,我們的國家仍然沒有從這短暫的屈辱歷史所造成的自卑中走出來.
同印度、韓國、日本一樣,中國同樣也有著帶有民族特色的自卑表現,這種表現主要體現在,許多正常的事情被賦予了對外證明的色彩:比如,中國運動員獲得金牌之後,我們可能更關注的不是運動員自身的實力使然,關注的不是這個運動項目的水平有怎樣的提高,我們更關注的是國外的媒體或個人對這次奪冠如何評論,如何將這個奪冠與中國的民族復興與國家發展聯繫到一起;比如,崇洋媚外之風在國內盛行,國外的月亮更圓,外國的和尚會念經,這些也是一種自卑的情節在作怪;比如,世界新七大奇蹟的評選,我們居然在擔心長城會不會落選,對於本民族的文明居然不自信到這種程度,倒是埃及人給我們上了一課.

歸納

中國自卑,所以喜歡事事不計成本地證明自己;
印度自卑,所以喜歡計畫一個超出別國的未來;
韓國自卑,所以喜歡虛構一段超出別國的歷史;
日本自卑,所以喜歡拒絕檢討從前所犯的罪行;
中國缺乏一種精神:自信.
印度缺乏一種精神:務實.
韓國缺乏一種精神:承認.
日本缺乏一種精神:檢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