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燈塔

臨高燈塔

臨高燈塔,位於臨高縣臨城鎮昌拱村的臨高角海邊。由法國人始建於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塔身為全鋼板結構,高22米,塔身直徑1.88米,塔形為圓式,樓梯為螺旋式,梯階82級,燈光射程可達9海里,是船舶來往瓊州海峽及通往北部灣,東南亞的重要引導標誌。該燈塔屹立至今已愈百年歷史,該塔被列為海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臨高燈塔臨高燈塔

歷史過程

臨高燈塔臨高燈塔

海南四周臨海,燈塔是航海人家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之一。古時,海南島地處交通要道,四周有許多優良的港灣,來往船隻眾多,燈塔就更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高角燈塔除了年代長久,還包含著海南一段不一般的歷史。1760年,台灣澎湖列島中漁翁島上建立了中國第一座燈塔。作為中國第二大島的海南島,雖然四面環海,有著眾多的港口、淺灘、險灘和礁石,燈塔卻遲遲未建,僅在航道暗礁多的臨高角岸邊設有古風火台。
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英法列強憑藉鴉片戰爭中與清政府簽定的不平等條約,為了瘋狂地瓜分掠奪中國,控制瓊州海峽,保證海運通道的暢通,首先選擇海南島的臨高角和秀英港碼頭,以“瓊海關”的名義為建兩座鐵燈塔而圈地,使海南燈塔的開篇充滿苦澀。1895年5月21日,英國籍人安時任瓊海關稅務司時,“瓊海關”在臨高角劃地6.8公頃,建造燈塔及3座辦公設施,由英國人一年輪換一次地長期掌管著照看燈塔的事務。1939年,侵瓊日軍對燈塔的占據更使這段歷史充滿屈辱。

文化價值

1997年5月,國際航標協會把臨高燈塔列入“世界一百座歷史文物燈塔之一”。2002年5月18日,國家郵電部發行我國首套燈塔專題郵票,《臨高燈塔》作為5枚《歷史文物燈塔》郵票中唯一一枚反映海南景點的郵票,與泖塔(上海青浦)、江心嶼雙塔(浙江溫州)、花鳥山燈塔(浙江嵊泗)和老鐵山燈塔(大連旅順)同時成為“國家名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