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界相對濕度

臨界相對濕度

臨界相對濕度(CRH)。方法:採用過飽和溶液法,先測定複方鹿銜草顆粒吸濕平衡時間,再測定複方鹿仙草膠囊臨界相對濕度(CRH),繪製吸濕平衡圖,作為該藥吸濕性的指標。結果,複方鹿銜草膠囊的臨界相對濕度為55%(18℃~26℃)。

基本信息

簡介

概念

水溶性藥物在相對濕度較低的環境下,幾乎不吸濕,而當相對濕度增大到一定值時,吸濕量急劇增加,一般把這個吸濕量開始急劇增加的相對濕度稱為臨界相對濕度(CriticalRelativeHumidity,CRH),CRH是水溶性藥物固定的特徵參數。

信息

臨界相對濕度臨界相對濕度
表1某些水溶性藥物的臨界相對濕度(37℃)
藥物名稱CRH值/%藥物名稱CRH值/%
果糖53.5枸櫞酸鈉84
溴化鈉(二分子結晶水)53.7蔗糖84.5
鹽酸毛果芸香鹼59米格來寧86
重酒石酸膽鹼63咖啡因86.3
硫代硫酸鈉65硫酸鎂86.6
尿素69安乃近87
構檬酸70苯甲酸鈉88
苯甲酸鈉咖啡因71對氨基水楊酸鈉88
抗壞血酸鈉71鹽酸硫胺88
枸櫞酸74氨茶鹼92
溴化六烴季銨75煙酸胺92.8
氯化鈉75.1氯化鉀82.3
鹽酸苯海拉明77葡萄糖醛酸內酯95
水楊酸鈉78半乳糖95.5
烏洛托品78抗壞血酸96
葡萄糖82煙酸99.5

特點

在一定溫度下,當空氣中相對濕度達到某一定值時,藥物表面吸附的平衡水分溶解藥物形成飽和水溶液層,飽和水溶液產生的蒸氣壓小於純水產生的飽和蒸氣壓,因而不斷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不斷溶解藥物,致使整個物料潤濕或液化,含水量急劇上升。CRH是水溶性藥物的固有特徵,是藥物吸濕性大小的衡量指標。物料的CRH越小則越易吸濕;反之則不易吸濕。
在藥物製劑的處方中多數為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或輔料的混合物。水溶性物質的混合物吸濕性更強,根據Elder假說,水溶性藥物混合物的CRH約等於各成分CRH的乘積,而與各成分的量無關。即
CRHAB=CRHA*CRHB(13-26)
式中,CRHAB—A與B物質混合後的臨界相對濕度;CRHA和CRHB—分別表示A物質和B物質的臨界相對濕度。根據式13-26可知水溶性藥物混合物的CRH值比其中任何一種藥物的CRH值低,更易於吸濕。如枸櫞酸和蔗糖的CRH分別為70%和84.5%,混合處方中的CRH為59.2%。使用Elder方程的條件是各成分間不發生相互作用,因此對於含同離子或水溶液中形成複合物的體系不適合。

意義

測定CRH有如下意義:①CRH值可作為藥物吸濕性指標,一般CRH愈大,愈不易吸濕;②為生產、貯藏的環境提供參考,應將生產及貯藏環境的相對濕度控制在藥物的CRH值以下,以防止吸濕;③為選擇防濕性輔料提供參考,一般應選擇CRH值大的物料作輔料。

測定方法

臨界相對濕度測定方法一般分兩步:
第一、製作吸濕曲線:
稱取藥物(粉末或顆粒)1-2mg,平鋪於乾燥至恆重的扁形稱量瓶中(厚約2mm),乾燥至恆重,精密稱定,打開瓶蓋,置盛有濃硫酸溶液或其他鹽溶液(相對濕度75%)的玻璃乾燥器中,於25攝氏度的恆溫箱中保存,分別於2、4、8、12、24。。。。。或其他時間段取出稱量瓶,精密稱定,計算吸濕百分率,以吸濕率對時間作圖即得到吸濕曲線,找到吸濕平衡時對應的時間T天(或小時)。
第二、CRH的測定:
稱取藥物(粉末或顆粒)1-2mg6份,同上操作,置盛有不同濃度的濃硫酸溶液或其他鹽溶液的玻璃乾燥器中,于于25攝氏度的恆溫箱中保存T天,取出稱量瓶,精密稱定,計算吸濕百分率,以吸濕量對相對濕度作圖的吸濕平衡曲線,在拐點作兩切線,切線焦點對應的相對濕度,即為CRH。

推廣

丹參總酚酸是丹參藥材中非常重要的一類水溶性的成分,對於其在化學藥理方面的研究比較多,但關於其穩定性的研究還有所欠缺。現有報導稱丹參酮不穩定,容易氧化發生改變;丹參切片前經水浸泡,水溶性成分損失嚴重,總酚類損失約97%,原兒茶醛損失約55%。但對於固體形態下的總酚酸類成分,還沒有相應的穩定性的研究報導。由於其含有酚性基團,普遍認為其應該不是很穩定。本實驗從光、熱、濕的角度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丹參總酚酸的含量變化,得出了總酚酸類比較穩定的結論。
1材料與儀器
島津U-200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光照箱(協和藥物所提供);恆溫恆濕裝置(自製);原兒茶醛標準品(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提供,含量>98%);丹參總酚酸(自製,含量69%);十二烷基磺酸鈉Sodiumdodecylsulfonate(分析純);三氯化鐵(分析純);鐵氰化鉀(分析純);硫酸(分析純);蒸餾水
2方法
2.1丹參總酚酸的臨界相對濕度(CRH)考察
2.1.1計算不同濕度下丹參總酚酸的吸濕百分率精密稱取丹參總酚酸6份各2g,放入相應的濕度裝置中,放置72h後,取出,重新精密稱量。按照吸濕百分率(%)=(吸濕後的重量-吸濕前的重量)/吸濕前的重量,計算不同濕度下丹參總酚酸的吸濕百分率。
2.1.2繪製丹參總酚酸的吸濕平衡曲線以相對濕度(Humidity)為橫坐標,以吸濕百分率(Moistureabsorption)為縱坐標,繪製吸濕平衡曲線。
2.2光、熱、濕三因素對丹參總酚酸的穩定性影響的考察
2.2.1光穩定性實驗稱取總酚酸提取物5份,照射10d(光照強度為4500~5000lx)
2.2.2熱穩定性實驗稱取總酚酸提取物5份,密封於玻璃瓶中,分別於60、80℃恆溫乾燥箱內放置10d,於第0,1,3,5,10d取樣,比色法測定丹參總酚酸的含量變化(以原兒茶醛計)。
2.2.3濕穩定性實驗稱取總酚酸提取物5份,置於兩個密閉器皿中,相對濕度分別為75%(NaCl)和92.5%(KNO3),於室溫放置10d。於第0,1,3,5,10天取樣,比色法測定丹參總酚酸的含量變化(以原兒茶醛計)。
2.3比色法測定丹參總酚酸及其方法學考察
2.3.1對照品溶液的製備精密稱取原兒茶醛標準品1mg置於1ml的容量瓶中,加少量甲醇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備用。
2.3.2樣品溶液的製備精密稱取丹參總酚酸提取物1mg,置於1ml容量瓶中,加入少量的甲醇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備用。
2.3.3標準曲線的製備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20,30,40,50μl,置於25ml的容量瓶中,加入無水乙醇5.0ml,搖勻;加入0.3%的十二烷基硫酸鈉2.0ml,2%三氯化鐵-1%鐵氰化鉀(1∶0.9)顯色劑1.0ml,暗處放置5min,再加入0.1mol/l的鹽酸至刻度,搖勻,暗處放置20min,同時製備空白液。在730nm處測定吸收值。繪製標準曲線。
2.3.4樣品的含量測定精密吸取樣品溶液30μl,按照標準曲線項下進行測量,測定丹參總酚酸的含量(以原兒茶醛計)。
2.3.5穩定性實驗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按照標準曲線項下進行顯色,間隔一定時間測定1次,持續2個h。
2.3.6加樣回收率實驗由吸濕平衡曲線可以得到,丹參總酚酸提取物的臨界相對濕度為45%。其在常溫下不容易吸潮。這對於丹參總酚酸的保存具有一定意義。
3結果
3.1丹參總酚酸的臨界相對濕度考察
3.1.1計算不同濕度下丹參總酚酸的吸濕百分率按照吸濕百分率的計算公式,計算得到不同相對濕度下(即20%,30%,40%,50%,60%,70%)丹參總酚酸的吸濕百分率分別為:0.4%,0.8%,0.96%,1.56%,4.03%,6.09%。
3.1.2繪製丹參總酚酸的吸濕平衡曲線結果見圖1。
圖1丹參總酚酸的吸濕平衡曲線(略)
由吸濕平衡曲線可以得到,丹參總酚酸提取物的臨界相對濕度為50%。其在常溫下不容易吸潮。這對於丹參總酚酸的保存具有一定意義。
3.2光、熱、濕三因素對丹參總酚酸穩定性影響的考察
3.2.1丹參總酚酸的光穩定性實驗在光照1,3,5,10d之後,丹參總酚酸的含量由原來的69.21%降為69.18%,68.45%,68.60%,68.36%。
3.2.2丹參總酚酸的熱穩定性試驗在80℃恆溫1,3,5,10d之後,丹參總酚酸的含量由69.21%變為69.24%,69.12%,68.60%,68.83%。
3.2.3丹參總酚酸的濕穩定性實驗在RH=75%的條件下恆濕1,3,5,10d之後,丹參總酚酸的含量由69.21%變為69.05%,69.36%,69.10%,68.94%。
由以上數據可以得出,丹參總酚酸在光、熱、濕穩定性試驗中含量幾乎沒有變化,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3.3比色法測定丹參總酚酸及其方法學考察
3.3.1標準曲線的製備以吸光值X為橫坐標,濃度Y為縱坐標,繪製標準曲線Y=0.3244X+7.8×10-3,r=0.9998;丹參總酚酸在11~55ug範圍內線性關係良好。
3.3.2樣品的含量測定按照標準曲線項下方法進行測定,測得丹參總酚酸的含量分別為69.21%,68.54%,69.78%,RSD為0.90%。
3.3.3穩定性實驗按照標準曲線項下方法進行測定,測得吸光值分別為0.924,0.931,0.938,0.955,0.976,RSD為2.21%。
3.3.4加樣回收率實驗按照標準曲線項下方法進行測定,測得加樣回收率分別為95.13%,105.07%,101.15%,100.40%,97.07%,平均回收率99.76%,RSD為3.86%。由以上實驗數據可以表明比色法測定丹參總酚酸的方法可行。
4討論
臨界相對濕度實驗可以用來定量的研究濕度對藥物的影響,為制定產品的工藝條件提供依據,藥物的生產和貯存環境必須控制在CRH以下。
丹參總酚酸類成分由於結構中含有酚羥基,理論上講穩定性不夠好,為此本論文設計了總酚酸提取物的穩定性研究。運用總酚酸的原兒茶醛比色法進行含量測定,同時運用其標準曲線。恆濕條件可在密閉容器如乾燥器的下部放置飽和無機鹽溶液實現。根據不同濕度的要求,可以選擇NaCl飽和溶液[相對濕度(75±1)%],KNO3飽和溶液(相對濕度92.5%)。在本次的實驗中,在RH=92.5%的條件下,提取物的吸濕性嚴重,幾乎成為溶液,所以只是測定了CRH為75%的條件下丹參總酚酸的含量變化。光穩定性試驗[1]的設備必須可以控制溫度、控制濕度、控制照度。一般採用螢光燈源,6000lx照度,實驗10d使總照度達到1.44105lx。
熱穩定性實驗中只對80℃條件下丹參總酚酸的穩定性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總酚酸的穩定性很好,60℃條件下的實驗沒有必要再進行。
有關於複方丹參片的穩定性研究的報導[2],採用恆溫加速實驗法,以丹參中的原兒茶醛和丹參酮作為指標,其有效期分別為3.73年和0.53年,說明原兒茶醛的穩定性相對較好,丹參中不穩定的成分主要是丹參酮[3]。
本實驗對丹參總酚酸的初步穩定性研究表明其在固體狀態的穩定性較好,至於其水溶液的穩定性,如在不同pH值、不同濃度、不同溫度下的穩定性[4],可以做進一步的研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