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杏一號杏

臨杏一號杏

臨杏一號杏,屬早熟仁果兼用品種。樹姿半開張,主幹灰褐色,皮粗糙,網狀裂,多年生枝翹皮較多。新梢綠色,陽面紅褐色,皮孔長圓形,淡褐色。復花芽多,呈馬蹄形。葉片綠,平或斜生,圓形,葉厚,葉面平展,葉緣粗銳鋸齒,葉背脈腋間有茸毛。花蕾花瓣均為粉紅色,雌雄蕊多等高。

特徵特性

屬早熟仁果兼用品種。樹姿半開張,主幹灰褐色,皮粗糙,網狀裂,多年生枝翹皮較多。新梢綠色,陽面紅褐色,皮孔長圓形,淡褐色。復花芽多,呈馬蹄形。葉片綠,平或斜生,圓形,葉厚,葉面平展,葉緣粗銳鋸齒,葉背脈腋間有茸毛。

花蕾花瓣均為粉紅色,雌雄蕊多等高。結果早,嫁接苗3年可結果,高接樹第2年即可結果。果實近圓形,果頂平。單果均重55克,果面光滑,茸毛少,底色金黃,向陽面有鮮紅色暈和暗紅色彩點,果點紫紅色,小而稀。梗窪深度和廣度中等,縫合線不明顯,片狀肉基本對稱。

果肉黃色,質細脆,汁液多,纖維少,甜酸適口。離核,仁甜香、大而飽滿,單仁乾重0.68克。采前落果輕,不裂果,耐貯運。

臨汾地區3月14日花芽萌動,21日現蕾,25日初花,3月底盛花,4月上旬落花。6月中旬果實成熟,果實發育期65天左右。在運城地區各期提前6天左右,在晉中地區各期推後6天左右。

品質分析

2005年山西農業大學環境監測中心分析:單糖2.375%、

雙糖4.805%、總糖7.18%、總酸0.743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35%、

Vc含量9.1mg/100g。

試驗情況

隰縣於2006年高接臨杏一號與對照胭脂杏共20棵,第三、四年臨杏一號株產分別達9.2千克、25.8千克;

同年栽臨杏一號嫁接苗17株,第三、四、五年株產分別達1.3千克、10.1千克、23.7千克。祁縣於2006年高接臨杏一號與胭脂杏共15株,第三、四年臨杏一號株產分別達9.1千克、27.5千克;

同年栽臨杏一號嫁接苗15株,第三、四、五年株產分別達1.5千克、10.3千克、25.5千克。產量均比對照高,成熟期與對照相當。成熟後落果比對照輕。

栽培要點

在山區緩坡地可按2米×4米~2米×5米株行距栽植;在平川地區可按3米×4米~3米×5米株行距栽植;注意整形,修剪要四季結合;施肥應結合澆水進行,基肥宜早施,追肥應及時,同時注意雨季防澇;要加強花果管理;注意防治病蟲害。

適宜區域

適宜山西省中南部地區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