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朐煎餅

臨朐煎餅

臨朐煎餅創製年代無考,明代已成家常便飯。以玉米、高粱、穀子、地瓜乾等粗糧為原料,經過粉碎泡糝、磨細成糊、攤於鏊子上邊刮邊烙,烙熟即成。質地細薄,水分少,耐久儲,香酥可口。

名稱

臨朐煎餅特產

簡介

臨朐煎餅創製年代無考,明代已成家常便飯。以玉米、高粱、穀子、地瓜乾等粗糧為原料,經過粉碎泡糝、磨細成糊、攤於鏊子上邊刮邊烙,烙熟即成。質地細薄,水分少,耐久儲,香酥可口。用未發酵糊子製作的為甜煎餅;用發酵糊子製作的為酸煎餅;冷卻的煎餅再烙酥為酥煎餅;煎餅加餡烙制的為油煎餅;小米麵加白糖烙制的為糖酥煎餅

臨朐煎餅臨朐煎餅

隨著人民的生活好起來,以小米、麵粉、玉米為原料。其特色煎餅為以山楂、小米為原料的山楂煎餅;以柿子、小米、玉米為原料的柿子煎餅。
在臨朐縣城的大街小巷和鄉鎮農村,隨處可見手工煎餅加工攤點。臨朐手工煎餅純糧製作,餅體菲薄,外觀細膩,聞著香、吃著香、吃後口留余香,並且極耐貯存,攜帶方便,是臨朐縣的特色名吃。

產品特點

臨朐煎餅臨朐煎餅
煎餅含豐富的蛋白質、澱粉、粗纖維、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做煎餅的原料都帶皮殼,含粗纖維多,能清除體內垃圾,有排毒養顏的功效;還能降血脂,健脾養胃,對吃膩了大魚大肉的人來說,是一種健康食品。
山東人咀嚼肌特別發達,和愛吃煎餅密不可分。因為煎餅的硬度和韌性都高於饅頭及其他主食,長期食用能鍛鍊牙齒功能。而且吃煎餅,整個臉部肌肉都在動,增加面部血液循環,減緩衰老,有利於美容。煎餅能搭配各式食材,炒個雞蛋、配些生菜或大蔥夾在裡面,再蘸點醬,葷素搭配合理,一頓飯所需要的營養都有了。需要提醒的是,因為煎餅嚼勁好,所以牙口不好的人要吃得慢些。

產品種類

臨朐煎餅分5種:用未發酵磨糊子製作的為甜煎餅;用發酵糊子製作的為酸煎餅;冷卻的煎餅再烙酥為酥煎餅;煎餅加蔥油或豆腐、白菜等餡烙制的為油煎餅;小米麵加白糖烙制的為糖酥煎餅。
隨著人民的生活好起來,以小米、麵粉、玉米為原料。其特色煎餅為以山楂、小米為原料的山楂煎餅;以柿子、小米、玉米為原料的柿子煎餅。

製作方法

臨朐煎餅臨朐煎餅加工技術難度較大。傳統製作方法是,先將糧食粉碎,磨成糊,再用柴草火把鏊子燒熱,抹上一層豆油後,將糊子舀到鏊子上,用T型木耙將糊子輪圓輪平,再用梯形刮板把糊子刮光滑刮均勻,待煎餅7-8成乾時,從一邊順次揭下,摞放在秫秸釘制的鍋蓋上。等煎餅涼透後,摺疊整齊、包好,以備食用。現在改進的做法是,用蜂窩煤做燃料,鏊子能轉動,梯形刮板完成輪、刮工序。

產品傳說

傳說煎餅是諸葛亮發明的。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初,被曹兵追殺,一次被圍在沂河、河之間,鍋灶盡失,而將士飢餓睏乏,諸葛亮便讓伙夫以水和玉米面為漿,將金(銅鑼)置火上,用木棍將麵漿攤平,煎出香噴噴的薄餅,將士食後士氣大振,殺出重圍,當地人也習得此法做食,從此煎餅在沂蒙乃至山東大地上流傳至今。

發展歷史

臨朐手工煎餅歷史悠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昔日被當做粗糧的煎餅,今日成了細糧和奢侈品。除原來的玉米煎餅外,還出現了小米煎餅、大米煎餅、豆子煎餅、山楂煎餅、柿子煎餅等各種各樣的煎餅品種,登上了高級賓館、飯店的大雅之堂,成為探親走訪替代雞鴨魚肉的饋贈珍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