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骨內科治療學

臨床骨內科治療學

《臨床骨內科治療學》是2008年科技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建中,秦定楊。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 者:曹建中,秦定楊 等編著

出 版 社:科技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7-1
版 次:1
頁 數:354
字 數:524000
印刷時間:2008-7-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02359331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迄今國內第一部臨床骨內科治療學專著。共分兩篇,基礎篇包括臨床醫學的現代研究,骨內科學與骨科疾病的相關研究,骨與關節和骨骼肌運動衰老變化,骨內科的檢查法,骨生物力學研究,免疫學研究,礦物質、激素、肽類及維生素代謝;臨床篇包括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性骨折、內分泌障礙性骨疾病、骨營養不良性骨疾病、骨缺血性壞死、代謝障礙引起的骨關節病、風濕性關節炎、結締組織損傷、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骨結核、骨內科疾病的康復研究、骨內科疾病的護理研究、骨腫瘤的內科治療與研究等23章。本書對骨內科的臨床診治比較系統地做了介紹,突出臨床診治方法,理論聯繫實際,實用性強。本書適合從事骨科學及各相關學科研究工作者和臨床骨科醫生參考,亦可為醫學院校教學、科研及學生自學參考。

目錄

第一篇 基礎篇
第一章 骨內科臨床醫學的現代研究
第二章 骨內科學與骨科相關疾病研究
第一節 骨內科疾病與骨科手法治療的臨床套用
第二節 骨內科與中醫腎主骨的研究
第三節 骨內科與骨周圍神經的研究
第四節 骨內科與骨科神經外科學的研究
第五節 骨內科與骨科併發症的研究
第三章 骨與關節和骨骼肌運動系統衰老變化
第四章 骨內科的檢查法
第五章 骨生物力學研究
第一節 骨生物力學的現代研究
第二節 引起骨折的力學原理及研究
第三節 骨與關節軟骨的生物力學研究
第四節 骨折的生物力學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骨內科臨床醫學的現代研究
骨內科是以內科為主,研究和防治骨與關節疾病的學科。
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中醫學在骨內科醫學領域裡就有報導;西醫學傳人我國以後也有100多年歷史。在以研究內分泌所致骨代謝性疾病以及由生理性退變所致的骨與關節疾病等各個領域裡開始了新的探索,使骨內科醫學得到鞏固和發展。自以骨內科命名(1993)以來,全國各地又開展了新的研究,對骨內科醫學的定義、研究的目的、對象和方法提出了很多新的觀點,引起了國內外有關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
隨著社會的進步,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中醫骨傷科和西醫骨科臨床工作者在漫長的歲月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融會貫通,吸取了我國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精華,形成了新的學術體系。
骨科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彼此滲透,互相補充,已改變了它們的傳統形象。1741年,法國醫生Nicolas Andry用Orthopaedy第一次命名有關骨科內容的教科書,標誌著骨科學作為研究運動醫學的外科學分支問世。20世紀20年代起,我國骨科學前輩牛惠生、孟繼懋、屠開元、葉衍慶、方先之、尚天裕和陳景雲等,為我國骨科專業的創建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近30多年來,我國骨科學在多方面已達到或領先於國際先進水平,突出的成就如手術治療骨關節結核,改變了傳統的醫學模式;手法復位、小夾板體系治療骨折,成為體現骨折現代治療主要趨向的三大熱流之一;繼陳中偉等的斷臂再植成功,顯微外科技術高度發展,斷指再植成功率高達90%;手外科的建立,手功能重建與再造手成功的報導也不少見;脊柱外科中側彎平均矯正率達45%。此外,頸椎傷病前路手術、骨關節腫瘤綜合治療、人工關節假體與骨膠製品等的套用,引進A0系統推動了骨折治癒的新技術等,均有長足發展。
1963年,美國學者Cameron等首先研製成功用於活體無創高精確度的單光子吸收測量儀(SPA)測量骨礦含量;1966年Reed首先報導雙光子吸收骨礦測量儀(DPA)測量骨礦含量獲得成功;80年代定量CT(QCT)已廣泛套用於骨質疏鬆症的診斷。雙能X線骨密度測量儀(DEXA)雖然只有6年的歷史,卻使人體骨礦含量測定技術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