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疝

膈疝

膈疝是內疝的一種,是指腹腔時間臟器等通過膈肌異位移動到胸腔內的疾病狀態。可分為創傷性膈疝與非創傷性膈疝。胸骨旁裂孔疝採用高位腹部正中切口作疝修補術,疝入胸骨後內容物大多數系大網膜或部分胃壁,因此將上述內容物回納腹腔一般並無困難,切除多餘疝囊後,用絲線把腹橫筋膜縫合於膈肌及肋緣上以修補缺損。創傷性膈疝的發病率占胸外傷的0.8%一2.5%,占胸腹聯合傷的4.5%;據文獻報導統計500例胸腹傷為主的多發傷中,術中發現膈肌破裂合併膈疝60例(0.12%),主要見於交通事故中擠壓傷、工程施工墜落傷及刀刺傷引起的膈肌破裂,隨著近來來工業、交通的飛速發展,創傷性膈疝的發病率有升高的趨勢。

基本信息

疾病分類

膈疝分為創傷性膈疝與非創傷性膈疝,後者又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兩類。非創傷性膈疝中最常見者為食管裂孔疝、胸腹裂孔疝、胸骨旁疝和膈缺如等。食管裂孔疝是膈疝中最常見者 達 90 %以上 形成食管裂孔疝的病因尚有爭議,少數發病於幼年的患者有先天性發育障礙的因素,但近年來多認為後天性因素是主要的,與肥胖及慢性腹內壓力升高有關。

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內臟器(主要是胃)通過膈食管裂孔進入胸腔所致的疾病。食管裂孔疝是膈疝中最常見者,達90%以上。食管裂孔疝多發生於40歲以上,女性(尤其是肥胖的經產婦)多於男性。

臨床表現

食管裂孔疝患者可以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其症狀輕重與疝囊大小、食管炎症的嚴重程度無關。滑動型裂孔疝患者常常沒有症狀若有症狀 往往是由於胃食管反流造成的,小部分是由於疝的機械性影響;食管旁裂孔疝的臨床表現主要由於機械性影響,患者可以耐受多年;混合型裂孔疝在兩個方面都可以發生症狀。食管裂孔疝患者的症狀歸納起來有以下3方面的表現:

表現胸骨後或劍突下燒灼感、胃內容物上反感、上腹飽脹、噯氣、疼痛等。疼痛性質多為燒灼感或針刺樣疼,可放射至背部、肩部、頸部等處。平臥、進食甜食、酸性食物等均可能誘發並可加重症狀。此症狀尤以滑動型裂孔疝多見。

2.併發症相關症狀

(1)出血:裂孔疝有時可出血,主要是食管炎和疝囊炎所致,多為慢性少量滲血,可致貧血。

(2)反流性食管狹窄:在有反流症狀病人中,少數發生器質性狹窄,以致出現吞咽困難,吞咽疼痛,食後嘔吐等症狀。

(3)疝囊嵌頓:一般見於食管旁疝。裂孔疝病人如突然劇烈上腹痛伴嘔吐,完全不能吞咽或同時發生大出血,提示發生急性嵌頓。

3.疝囊壓迫症狀

當疝囊較大壓迫心肺、縱隔,可以產生氣急、心悸、咳嗽、發紺等症狀。壓迫食管時可感覺在胸骨後有食管停滯或吞咽困難。

診斷鑑別

1.疾病診斷

由於本病相對少見,且無特異性症狀和體徵,診斷較困難,對於有胃食管反流症狀,年齡較大,肥胖,且症狀與體位明顯相關的可疑患者應予以重視,臨床上診斷食管裂孔疝除了臨床症狀、體格檢查外,確診常需藉助一些輔助檢查。常規的檢查手段是胃鏡和X 線上消化道鋇餐,這兩項檢查是必須進行的,X 線檢查仍是目前診斷食管裂孔疝的主要方法。

對於可復性裂孔疝(特別是輕度者),一次檢查陰性不能排除本病,臨床上高度可疑者應重複檢查,並取特殊體位如仰臥頭低足高位等,觀察是否有鋇劑反流及疝囊出現。內鏡檢查對食管裂孔疝的診斷率比X 線檢查高,內鏡檢查可同時判斷是否存在食管裂孔疝及疝的類型和大小;是否存在反流性食管炎及嚴重程度;是否存在Barrett食管或賁門炎性狹窄;並除外其它病變如食管賁門部惡性腫瘤等,內鏡檢查可與X 線檢查相互補充,協助診斷。有些食道裂孔疝經內鏡檢查和X 線檢查後診斷仍不是很明確,還可以再進一步做食道測酸、測壓的檢查,超聲及CT掃描尤其是增強掃描可以清楚顯示食管裂孔的寬度、疝囊的大小以及並發腫瘤等。

根據以上檢查就基本可以確診了。診斷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反酸和燒心就一定是食道裂孔疝。有反流性食管炎症狀表現的病人80%的可以從上消化道鋇餐檢查中查到有滑動性疝,但是只有5%的食道裂孔疝患者查出有反流性食管炎。

2.鑑別診斷

食管裂孔疝主要是其併發症引起的臨床症狀需與其他疾病進行鑑別。

(1)急性心急梗死和心絞痛:食管裂孔疝的發病年齡也是冠心病的好發年齡,伴有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胸痛可與心絞痛相似,可放射至左肩和左臂,含服硝酸甘油亦可緩解症狀。但一般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胸痛部位較低,同時可有燒灼感,常於飽餐後和平臥時發生。心絞痛常位於中部胸骨後,常在體力活動後發生,很少燒灼感。有時上述兩種情況可同時存在,因從疝囊發出的迷走神經衝動可反射性地減少冠脈循環血流,誘發心絞痛,所以在作臨床分析時應考慮上述可能性。連續動態心電圖觀察及心肌酶檢測有助於鑑別診斷。

(2)下食管和賁門癌:易發生於老年人。癌組織浸潤食管下端可引起胃食管反流和吞咽困難,應警惕此病。

(3)慢性胃炎:可有上腹不適、反酸、燒心等症狀,內鏡及上消化道鋇餐檢查有助於鑑別。

(4)消化性潰瘍:抑酸治療效果明顯,與有症狀的食管裂孔疝治療後反應相似,上腹不適、反酸、燒心等症狀通常於空腹時發生,與體位變化無關。內鏡檢查可明確診斷。

(5)呼吸系統疾病:食管裂孔疝患者可出現咳嗽、咳痰、喘息、憋氣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症狀,X線CT檢查有助於鑑別診斷。

(6)膽道疾病:除上腹不適外,一般可有炎症性疾病的表現,如發熱、血白細胞增高、膽管結石伴膽管炎的患者多有黃疸,體檢右上腹可有局限性壓痛,血生化檢查、B 超及CT 掃描有助於鑑別診斷。

(7)胃穿孔:上腹呈持續性刀割樣疼痛,腹肌緊張,伴有或不伴有噯氣、反酸、噁心、嘔吐,但腹透無膈下液離氣體,鋇透可見膈上疝囊。

(8)滲出性胸膜炎:左下胸和左上腹明顯疼痛,左側胸呼吸音減弱,叩診濁音,X檢查示:左側胸腔積液,但胸部仔細聽診可聞及腸鳴,鋇餐檢查可發現胸內有充鋇的腸攀影。

(9)左側氣胸:心臟右移、心音遠弱,左上胸叩診呈鼓音,下胸叩診呈濁音, 語顫減弱,呼吸音減弱,胸透為左胸腔有氣液征,根據胸腔內有氣液徵象,可與氣胸進行鑑別。叩診呈鼓音、語顫減弱、呼吸音減弱的區域多為胃疝入胸腔呈倒置的葫蘆狀,胃內充滿氣體致胃體極度擴大所致。

(10)腸梗阻:有腹痛腹脹、噁心、嘔吐、腸鳴消失,或有氣過水聲,多由於橫結腸疝入胸腔引起梗阻所致,鋇透胸腔有充鋇腸管。

(11)伴發疾病: Saint三聯征:指同時存在膈疝、膽石症和結腸憩室。有人稱此三聯征與老年、飲食過細所致便秘、腹壓增高有關。Casten 三聯征:指同時存在滑動型裂孔疝、膽囊疾患和十二指腸潰瘍或食管潰瘍。上述兩種三聯征的因果關係尚不明了,在鑑別診斷時應予以考慮。

疾病治療

無症狀或症狀很輕的食管裂孔疝,通常不需要治療。由於食管裂孔疝的症狀主要是因胃酸反流刺激食管所引起,因此內科治療基本上與反流性食管炎相似。內科治療原則主要是消除疝形成的因素,控制胃食管反流促進食管排空以及緩和或減少胃酸的分泌。

大部分患者內科保守治療即可並不需要手術治療,當內科治療無效時,可以考慮手術治療。外科治療主要的目的是修復擴大的食管裂孔,另外還要加上抗反流手術。手術治療可選擇開胸手術、開腹手術或腹腔鏡微創手術。

概述

膈疝是指腹腔臟器等通過膈肌異位移動到胸腔內的疾病狀態。

種類

先天性膈疝

先天性膈疝一旦明確診斷,應儘早施行手術治療,以免日久形成粘連或並發腸梗阻或腸絞窄。嬰幼兒病人術前應放置胃腸減壓管,以兔麻醉和手術過程中肺部進一步受壓而導致嚴重通氣功能障礙。胸骨旁裂孔疝採用高位腹部正中切口作疝修補術,疝入胸骨後內容物大多數系大網膜或部分胃壁,因此將上述內容物回納腹腔一般並無困難,切除多餘疝囊後,用絲線把腹橫筋膜縫合於膈肌及肋緣上以修補缺損。胸腹裂孔疝或膈肌部分缺如,可採取進胸或進腹途徑。胸部切口手術野顯露較好,便於分離粘連和回納腹內臟器,膈肌的修復也較方便。膈肌部分缺如可採用瓦疊法或褥式縫合。如膈肌缺如較大,可在膈肌附著於胸壁處游離後,按上述方法修復膈肌缺如,必要時可復以合成纖維織片加固縫合。採用經腹途徑則取正中腹直肌切口,回納腹腔臟器後,經膈下縫補膈肌缺損。腹部切口僅縫合皮下和皮膚,待術後 7~10天再縫合腹膜,術後胃腸減壓及肛管排氣極為重要。

創傷性膈疝

創傷性膈疝是由於外傷致膈疝破裂,腹腔臟器病入胸腔所致,是胸外科急重症,常合併胸腹腔臟器損傷或嚴重的呼吸循環障礙。創傷性膈疝的發病率占胸外傷的0.8%一2.5%,占胸腹聯合傷的4.5%;據文獻報導統計500例胸腹傷為主的多發傷中,術中發現膈肌破裂合併膈疝60例(0.12%),主要見於交通事故中擠壓傷、工程施工墜落傷及刀刺傷引起的膈肌破裂,隨著近來來工業、交通的飛速發展,創傷性膈疝的發病率有升高的趨勢。

臨床表現

膈疝膈疝

創傷性膈疝是一種易被延誤診斷的疾病,其延誤診斷率較高,主要是由於此病缺乏特異的臨床表現,而且臨床醫師對此病的認識及警惕性不夠。臨床診治不及時或處理不當,常可導致嚴重後果。急性膈肌破裂造成腹腔臟器病入胸腔會引起心、肺功能明顯減退。因為病入胸腔內的腹腔臟器不僅會壓迫患側肺臟,影響膈肌運動,而且可以引起縱膈移位,壓迫健側肺臟,並使回心血量減少,心輸出量降低,導致休克及氣體交換功能下降。如果病入的臟器出現梗阻、狹窄甚至壞死、穿孔等症狀,會使病情進一步複雜、惡化。臨床上應將損傷部位、體徵結合起來分析,同時出現呼吸和消化系統症狀是創傷性膈疝的重要指征。典型體徵為患側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叩診呈鼓音或濁音並且合併噁心、嘔吐、腹痛等消化系統症狀,患側胸部聞及腸鳴音是膈疝的特有體徵。

疾病診斷

一、疾病症狀下胸部及上腹腔部尤其季肋部的開放性外傷或嚴重鈍傷,出現以下情況應考慮膈肌損傷及膈疝形成:1.出現胸悶、氣促合併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2.胸外傷後出現明顯腹膜刺激征,腹穿抽出不凝血;對有胸部外傷史而出現機械性的腸梗阻,要想到有創傷性膈疝的可能;3.腹部外傷後出現呼吸困難,縱膈移位,呼吸音低或消失,而無明顯的肺損傷;4.急性鈍性胸腹部閉合性損傷後出現舟狀腹;5.胸部或上腹部閉合性損傷後,一側胸痛並向同側肩部放射是膈肌損傷的典型症狀;6.胸腔聞及腸鳴音;7.胸腔閉式引流或胸穿抽得消化道物如胃腸液、食物殘渣等,並聞到臭味者。二、輔助檢查1.床旁B超:急診床旁B超因為簡便易行、無創,可首先進行。2.胸部X線及CT檢查:最重要的檢查手段。3.螺鏇cT:對膈肌損傷診斷的價值最高,敏感性達71%,特異性100%。4.胸腹部CT檢查:應一次連續掃查,這樣不但可以顯膈肌裂傷,而且可以判斷胸腹腔臟器有無移位,以明確診斷。5.手術探查:對於通過輔助檢查不能確診而又高度懷疑本病者,應儘早手術探查。胸腹傷需開胸或剖腹時,應常規檢查膈肌,以免漏診。如條件允許,採用胸腔鏡或腹腔鏡檢查確診率可達100%。

疾病治療

膈肌損傷無論大小均不能自愈,所以膈肌破裂一旦診斷明確,在治療危及生命的創傷及休克的前提下,只要能耐受手術均應及時手術治療。手術路徑視患者胸腹部傷情而定,按照先重後輕的原則,首先處理致命傷,術式要簡單有效。1.手術路徑一般的選擇原則為:①腹部外傷所致急性膈疝,考慮合併腹部臟器損傷為主,宜選腹部切口。②胸部外傷所致膈疝,疑有血管、肺、氣管、食管損傷或心包填塞者,宜經胸手術。此時也可同期處理腹部臟器的損傷。③右側膈疝多經胸手術。④對於病程長,體內粘連較嚴重的陳舊性膈疝應經胸入路。⑤胸腹腔合併多發傷宜分別切口,應該儘量避免胸腹聯合切口,從而減少膈肌神經分支和滋養血管的損傷幾率,利於膈肌修補後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復。2.手術方法手術探查時應輕柔緩慢,按順序將廟入胸腔的臟器還納入腹腔,切忌粗暴拉扯造成腹腔臟器破裂出血,同時修補或切除受損的胸腹腔臟器。修補破裂的膈肌邊緣,在無張力的情況下,用粗絲線間斷全層縫合,縫合距裂口邊緣1cm,如果膈肌缺損過大則可採用自體游離植片或人造材料修補。對於肋角附著處撕脫者,可直接將膈肌縫合後固定在肋骨上。無論何種手術路徑,均應行胸腔閉式引流,以防胸腔積液及感染,亦利於肺復張,經腹手術亦常規放置腹腔引流。術前如病情允許,應置胃管排氣減壓,防止術中大量氣體進入胃腸道,加重呼吸、循環功能障礙,亦利於術後胃腸減壓。本病預後不僅與膈肌損傷程度有關,而且與患者年齡、並發損傷、術後合併症及肺功能密切相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