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氣丸

膈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青囊秘傳》。具有去瘀消積之功效。主治痰膈。

基本信息

組成

五靈脂三錢(9g),阿魏三錢(9g),豬膽汁三個。

用法用量

上將五靈脂研末,阿魏燉烊,入豬膽汁和丸曬乾,叫童子吐涎,潤濕透,再曬,再吐潤,如此八九次曬乾,每服七丸或九丸,三五服可效。

功用

去瘀消積。

主治

痰膈。

附註

方中童子涎,可用竹瀝代之。(《中醫方劑大辭典第十冊》)

附方

名稱:膈氣丸

組成:麥門冬、甘草各五錢,人參四錢,桂心、細辛、川椒、遠志(去心炒)各三錢,附子、乾薑各二錢

用法:上為末,煉蜜丸如雞頭大,綿裹一丸,含化,食後。日三夜三服,胸中當熱,七日愈

主治:氣、食、優、勞、思、慮五噎

出處:《明清中醫名著叢刊濟陰濟陽綱目》

名稱:膈氣丸

組成:半夏、桔梗各一兩,肉桂、枳殼各一兩半

用法:上為細末,薑汁麵糊,丸如桐子大,薑湯下三十丸,食後臥服

主治:氣、食、憂、勞、思、慮五噎

出處:《明清中醫名著叢刊濟陰濟陽綱目》

名稱:膈氣丸

組成:半夏、桔梗各90,肉桂、枳殼各45

用法:薑汁糊丸,每服6g,生薑湯下

主治:食優勞思慮,五噎膈氣

出處:《普濟方注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