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神經核

腦神經核

腦神經核:除嗅、視神經外,腦幹連有4種性質的10對腦神經,這些腦神經在腦幹內都有與之相應的腦神經核。腦神經核分為運動核和感覺核。運動核是腦神經運動纖維的起始核,包括軀體運動核和內臟運動核(副交感核);感覺核是腦神經感覺纖維的終止核,包括軀體感覺核和內臟感覺核。

特點

腦神經核腦神經核
1)灰質不再連貫成細胞柱,而變成斷續的核團

2)很多纖維束在腦幹內交叉傳導,打擾了脊髓原來灰白質的界限。

3)延髓上部中央管向後敞開為第四腦室的底,因此原來脊髓前角和後界的腹背關係變成內外側關係,即界溝內側為運動神經柱、界溝外側為感覺神經柱。

4)腦幹中央區出現較大範圍的網狀結構。

分類

腦神經感覺核:接受腦神經傳入纖維的核團。

腦神經運動核:發出腦神經傳出纖維的核團。

(一)腦幹神經核的排列規律,自界溝由內向外:

① 一般軀體運動柱:肌節衍化的骨骼肌。

② 特殊內臟運動柱:支配由腮弓演化的咀嚼肌,表情肌、咽喉肌。

③ 一般內臟運動柱:支配頭、頸、胸腹部的平滑肌、心肌和腺體。

④ 一般內臟感覺柱:接受心血管、臟器的初級感覺纖維。

⑤ 特殊內臟感覺柱:接受味覺的初級感覺纖維。

⑥ 一般軀體感覺柱:接受頭、面部皮膚,口、鼻腔黏膜的初級感覺纖維。

⑦ 特殊軀體感覺柱:接受聽和平衡感受器的初級感覺纖維。

“一般”:性質上脊髓和腦幹中共有的核團,互為延續。

“特殊”:僅見於腦幹,與特殊感覺器和鰓弓衍化物有關的核團。

腦神經核機能柱及所屬各腦神經核的位置及功能:

(1)軀體運動柱:

①動眼神經核:支配上瞼提肌、上直肌、內直肌、下斜肌、下直肌。

②滑車神經核 :交叉出腦,支配上斜肌。

③展神經核:外直肌。

④舌下神經核:舌內、外肌。

(2)特殊內臟運動柱:

①三叉神經運動核:咀嚼肌、下頜舌骨肌、二腹肌前腹、齶帆張肌、鼓膜張肌

②面神經核:面肌、頸闊肌、二腹肌後腹、莖突舌骨肌、蹬骨肌

③ 疑核:纖維加入舌咽、迷走、副神經支配咽喉肌。

④副神經核:腦根併入迷走神經,支配喉肌和齶肌,脊髓根即副神經,支配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

(3)一般內臟運動柱:

①動眼神經副核:瞳孔擴約肌睫狀肌。

②上涎泌核:纖維加入面神經支配淚腺舌下腺下頜下腺及口腔鼻腔的腺體。

③下泌涎核:纖維加入舌咽神經經耳神經節支配腮腺的分泌。

④迷走N背核:纖維經迷走神經,換元後支配頸胸腹腔臟器及心的活動。

(4)內臟感覺柱:孤束核(味覺核、心-呼吸核)

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中的初級味覺纖維

舌咽神經、迷走神經中的初級一般內臟感覺纖維

(5)一般軀體感覺柱:

①三叉神經腦橋核:

上行支中傳遞觸覺衝動的粗纖維

部分傳遞痛覺衝動的細纖維

功能:頭面部皮膚、口腔軟組織核牙的觸、壓覺以及痛覺。

②三叉神經脊束核:

傳遞痛、溫覺細纖維

傳遞觸覺的粗纖維

面、舌咽、迷走神經的一般軀體及一般內臟感覺纖維

③三叉神經 中腦核:

咀嚼肌的本體感覺 三叉神經中腦束 三叉神經中腦核 腦橋核、脊束核、網狀結構

腹後內側核 大腦皮質

(6)特殊軀體感覺柱:

①蝸神經核(蝸腹側核+蝸背側核): 二級聽覺纖維 外側丘系(對側)

蝸神經初級聽覺纖維 蝸神經核 上橄欖核、外側丘系核 三、四級聽覺纖維 外側丘系(雙側)

②前庭神經核(前庭下核、內側核、外側核和上核)

丘腦腹後核 大腦前庭皮質

內側縱束、前庭脊髓內側束 眼球運動、頭部姿勢

前庭神經初級平衡覺纖維 前庭神經核群 前庭脊髓外側束 軀幹、四肢的姿勢反射

小腦下腳 小腦

腦幹網狀結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