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質炎)。

小兒麻痹症(脊髓灰質炎)

概述

脊髓灰質炎又稱“小兒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以發熱、上呼吸道症狀、肢體疼痛,少數病例出現肢體弛緩性癱瘓為特徵。

病因

脊髓灰質炎病毒經口進入人體後,即侵入咽部和腸道的淋巴組織,則形成隱性感染;抗體低下病毒則進入血循環,引起病毒血症。若機體缺乏免疫力,病毒隨血流經血腦屏障侵入中樞神經系統,並沿神經纖維擴散,引起無癱瘓期症狀;如果運動神經元受損嚴重,則導致肌肉癱瘓,引起癱瘓期症狀。

症狀

潛伏期3~35日,一般為7~14日。按症狀輕重及有無癱瘓可分為隱性感染、頓挫型,無癱瘓型及癱瘓型。

(一)隱性感染(無症狀型):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後無症狀出現,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不產生病毒血症,不浸入中樞神經系統,但從咽部和糞便中可分離出病毒,體內可查到特異性中和抗體。

(二)頓挫型(輕型):約占4~8%,病毒侵襲全身非神經組織。臨床症狀缺乏特異性,可出現①上呼吸道炎症狀,如不同程度發熱,咽部不適,咽充血及咽後壁淋巴組織增生,扁桃體腫大等;②胃腸道症狀,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腹部不適等;③流感樣症狀,關節、肌肉酸痛等。症狀持續1~3日,自行恢復。

(三)無癱瘓型:脊髓灰質炎病毒侵入中樞神經系統,且循環神經纖維散布全身,可在發病之初出現此期症狀,但多數患者可在前驅期後有1~6日無症狀或症狀減輕,而後進入此期。

(四)癱瘓型:約占感染者的1~2%,其特徵為在無癱瘓型臨床表現基礎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質,腦及腦神經的病變,導致肌肉癱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