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堂穴

胸堂穴,經外奇穴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位於胸部,胸骨兩側緣,平第四肋間隙處,左右計2穴。布有第三、四、五肋間神經的前皮支。主治咳嗽,喘息,咳血及支氣管炎,噎嗝,食管痙攣,嘔吐,食不下,乳癰,少乳,胸痹,背痛等,還可用於心悸怔仲,吐血,消渴,咽乾等。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一般不針。

定位

胸部,胸骨兩側緣,平第四肋間隙處,左右計2穴。

平臥,於兩乳頭之間,胸骨體的兩側緣,與乳頭相平處取穴。

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筋膜、胸部深筋膜、胸大肌、胸骨骨膜。皮膚由第三、四、五肋間神經的前皮支交織重疊分布。胸大肌由胸前神經支配。穴位稍外側的深面,有胸廓內動脈及其穿支經過。

功能作用

調理氣機,寬胸止咳。

主治

咳嗽,喘息,咳血及支氣管炎,噎嗝,食管痙攣,嘔吐,食不下,乳癰,少乳,胸痹,背痛等,還可用於心悸怔仲,吐血,消渴,咽乾等。

配伍

配巨闕治吐食;配脾俞、手心主、間使、胃管、天樞、肝俞、魚際、勞宮、肩俞、太溪治吐血,唾血。

操作

灸,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一般不針。

臨床運用

1、用於咳嗽、喘息 胸堂能宣肺止咳,如配玉堂、華蓋、肺俞、列缺等可治寒邪壅滯、肺失宣肅之咳嗽。

2、用於胃氣上逆 胸堂適用於胃氣上逆的病症,如噁心嘔吐、食不下等。多配以巨闕、內關、間使、脾俞、肝俞等以和胃降逆。

3、用於胸痹心悸 胸堂能溫通胸陽,尤善於治寒凝心脈、痹阻不通之胸痹心悸。

附註

經穴別名,即任脈膻中穴。見《備急千金要方》

相關論述

《備急千金要方》:“吐血唾血,灸胸堂百壯,不針。”“吐變不得不食,灸胸堂百壯。”“上氣厥逆,灸胸堂百壯。穴在兩乳間。”“上氣咳逆,胸痹背痛,灸胸堂百壯。不針”“消渴咽喉乾,灸胸堂50壯,又灸足太陽50壯。”

《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胸堂,奇穴。兩乳之間,胸骨之兩側緣。灸3~7壯。主治支氣管炎,喘息,食道痙攣,咯血,心臟神經痛;亦治乳腺炎,心悸亢進,乳汁不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