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溝妓女墳古墓群

胭脂溝妓女墳古墓群

由來19世紀80年代隨著淘金熱的浪潮,眾多國內外妓女湧入胭脂溝。 眾多妓女每天卸妝後,洗浴的水流入金溝河,水面上漂浮一層胭脂,香飄數里之外。 在漠礦官員中,經常出入青樓,也是一種時尚,有人甚至納妓為妾。

黑龍江漠河胭脂溝妓女墳古墓群

簡介

山坡上,亭亭玉立的樟子松,黑裙黃衣綠冠。它們根根相連,枝枝相挨,清風徐來,松枝搖曳,散發著馨香。林蔭下,舒軟的腐殖質,鋪著青綠矮小的牙格達秧,無邊無際,結著一串串牙格達,稱為“北國紅豆”,它由唐朝王維“紅豆生南國”的詩句演化而來。林地間,用板方在原址上,按原來榫卯穿帶,圍成長寬350米的圍欄,圍欄里坑坑窪窪,高低不平的荒冢,便是妓女的墓群。沒有墓碑標記,更不知姓名。“窪坑下面是墓穴”,因此人們都選擇高處行走,踩成了彎曲的小徑。在墓地的東北角有兩個棺木被撬開,兩個棺木間隔兩米左右,幾乎一個標準,大約寬40厘米、長180厘米,像只窄小的木箱,散亂地堆放著妓女纖細的白骨。棺木板是很普通的薄板,已經腐朽,被隨意散扔在周圍。妓女墓被盜僅有兩處,可見盜墓者一無所獲。如果妓女滿身飾物,金銀隨葬,盜墓者收穫豐厚,可能這裡的墓地早已被翻個底朝天,洗劫一空了。所以歷經百餘年,仍能保持原形。

由來

19世紀80年代隨著淘金熱的浪潮,眾多國內外妓女湧入胭脂溝。1888年李金鏞來胭脂溝開辦金礦,從上海、杭州等江南各地招請了一大批妓女。當時妓院大約30多家,很具規模,還有日本、俄羅斯等國妓女。眾多妓女每天卸妝後,洗浴的水流入金溝河,水面上漂浮一層胭脂,香飄數里之外。這也是“胭脂溝”得名的又一傳說。她們被萬名礦工眾星捧月,百般呵護。在漠礦官員中,經常出入青樓,也是一種時尚,有人甚至納妓為妾。翻譯韋肇康出資納一名叫阿育桑的日妓為妾。胭脂溝的妓女為漠河嚴寒奇荒,帶來了一絲溫柔的春色,她們中間也有不少人病死這裡,深得李金鏞同情,劃了一塊墓地,安葬遠離親人故土的胭脂女。也有非正常死亡的。兩名沙俄商人到“百花樓”,與礦工劉闖等人爭風吃醋廝打起來,樓內眾多女子勸解,結果被俄商飛起的木棍擊死兩人。總辦察明原因後,嚴懲了俄商,當即決定為兩名妓女舉行隆重的葬禮,各院妓女傾樓而出為其姐妹送行,礦工們也幾乎停工來助勢送葬。
任世人品評、褒貶的特殊的弱勢群體,陪伴著礦工們經歷了胭脂溝的興衰,她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屍骨被掩埋在林海深山之中。雖然沒有香火,沒有墓志銘,卻吸引了眾多探尋者的腳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