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葆琳

胡葆琳

胡葆琳,也叫江胡葆琳,黃埔軍人的二代。她的父親胡靖安解放前是黃埔二期畢業的國民黨著名將領,曾於1978年被推選為全國政協委員。胡葆琳委員是香港金廈洋行副董事長,同時還擔任著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等社會職務。

基本信息

個人檔案

姓名:胡葆琳

胡葆琳 胡葆琳

性別:女民族:漢

出生:1945年

籍貫:江西靖安

對自己最有影響的人:父親

最喜愛的格言:自強不息

簡介

胡葆琳 胡葆琳

她非常關心中國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發展慈善事業不能總依靠政府,還要依靠社會力量。很多民營企業發展壯大,要發動他們回饋社會,以取得更大的社會效益。

胡葆琳-歷程 婦聯界別的胡葆琳委員(右)胡葆琳剛到香港發展的時候,身上只有25元港幣,可是並沒有灰心,這是對一個人意志的磨鍊。目 前有些婦女失業在家,對她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調整心態。每一位女性都是有自己的特長的,只要自強不息,吃苦耐勞,就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這條路也許很艱難,但一定要義無返顧地走下去。

從她的身上,看到了一種堅韌不拔、勇於接受新挑戰的品質。

慈善事業

胡葆琳 胡葆琳

由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友好協進會永遠名譽會長、香港婦女協進會永遠名譽會長、香港金夏實業集團副董事長江胡葆琳及北京市政協委員,金夏實業集團董事長江星共同捐資新建的江星國小,日前在福建省福鼎市佳陽鄉落成。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宋慶齡基金會,福建省委統戰部,北京市委統戰部,福建省民族宗教局及福鼎市,佳陽鄉等有關領導出席了江星國小落成儀式和開學典禮。在鞭炮齊鳴鑼鼓喧天中江星夫婦在各有關領導的陪同下步入會場,數百名鄉村學生隨即蜂擁而上,與關懷他們成長,為他們建設新學校的捐資善長合影留念。

佳陽鄉原屬行政村設制,地處閩浙邊界,是佘田回少數民族的聚集地,由於經濟落後,制約了當地教育的發展。2001年在宋慶齡基金會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江星夫婦慷慨捐資建立江星國小。此舉深受廣大鄉村人民的歡迎,為貧困山區培養人才,走出貧困做出了積極貢獻。

江星和江胡寶琳夫婦表示,捐資助學是件有意義的開心事,希望孩子們努力學習,健康成長,成材後不忘報效祖國,回饋家鄉。

其父

胡靖安胡靖安,別號靜庵,江西靖安人。 黃埔軍校第二期步兵科畢業。德國工兵學校畢業,中國陸軍大學高級參謀班結業。 1920年入贛軍李烈鈞部當兵,曾充李烈鈞衛士隊馬弁四年,為李器重。後由李保薦入廣東警衛軍講武堂學習,曾隨隊參加平定廣州商團叛亂的戰鬥。

1924年秋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步科第二隊學習。 畢業後加入孫文主義學會,為骨幹分子,任黃埔軍校國民黨特別區黨部候補幹事,黃埔同學會辦公處主任,黃埔軍校清黨委員會委員,參與1927年“七一五”事變,並于軍校主持處決中共黨員的行動。 1927年任黃埔軍校入伍生部政治部主任。遷校南京後,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副官,黃埔軍校第五、六期學生總隊少將政治部主任。 1929年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副主任,隨侍蔣介石身邊三年。後與主任俞濟時發生矛盾,於1932年派駐德國大使館任陸軍少將武官。

回國後任軍統局息烽特訓班主任。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軍統局督察室主任,軍事委員會中將高參。 1946年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任國防部保密局設計委員會中將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