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主動脈

目的

觀察小鼠胚胎髮育過程中背主動脈胎肝激酶1、α-平滑肌肌動蛋白的表達時相,初步探討背主動脈內皮和平滑肌細胞的形成及其可能起源。

方法

實驗於2006-01/2007-01在解放軍瀋陽軍區總醫院全軍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內科完成。①實驗材料:昆明種小白鼠50隻,體質量20~22g,其中雌鼠30隻。②實驗方法:將雌鼠分別放入公鼠籠內過夜、交配,從懷孕第8.5天開始獲取胚胎,在雌鼠懷孕第8.5~18.5天,每一時間點取10個小鼠胚胎。③實驗評估:對胎鼠組織切片分別行蘇木精-伊紅染色,觀察背主動脈形態學變化;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觀察內皮細胞標誌物胎肝激酶1、CD31、Ⅷ因子相關抗原,α-平滑肌肌動蛋白表達變化及其相互關係。

結果

①胚胎8.5~9.5d胎鼠背主動脈由單層細胞構成,呈胎肝激酶1、CD31陽性,α-平滑肌肌動蛋白、Ⅷ因子相關抗原陰性。

②胚胎10.5d胎鼠背主動脈仍為單層細胞,但胎肝激酶1、CD31、Ⅷ因子相關抗原、α-平滑肌肌動蛋白均呈陽性。

③胚胎11.5d背主動脈管壁發育為多層,內層細胞呈胎肝激酶1陽性、α-平滑肌肌動蛋白陰性,外層細胞呈胎肝激酶1陰性而α-平滑肌肌動蛋白陽性,血管與周圍間充質無明顯分界,背主動脈管壁周圍可見散在α-平滑肌肌動蛋白陽性細胞。

④11.5d之後,背主動脈管壁平滑肌細胞數量增多且由不規則型轉變為紡錘型,內層內皮細胞繼續呈胎肝激酶1陽性、α-平滑肌肌動蛋白陰性,外層平滑肌細胞胎肝激酶1陰性、α-平滑肌肌動蛋白陽性,血管與周圍間充質分界清楚,背主動脈血管周圍無散在α-平滑肌肌動蛋白陽性細胞。

結論

胚胎背主動脈的平滑肌細胞可能最早起源於胎肝激酶1、CD31陽性細胞,後期可能來源於周圍間充質細胞的募集分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