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上神經阻滯術

操作名稱

肩胛上神經阻滯術

適應證

肩胛上神經阻滯術適用於:

1.用於肩部疼痛診斷與治療,如肩周炎、肩峰下滑炎、肩部撞擊症、頸肩痛等治療。

2.作為肩關節疾患的手法治療區域阻滯,如肩關節脫臼手法復位。

3.注射損毀藥物治療肩部癌性痛。

禁忌證

1.穿刺部位感染。

2.嚴重肺氣腫患者。

準備

1.患者準備 患者體位為坐位,背朝術者,雙肩放鬆,手臂自然下垂。

2.體表定位

(1)先確定肩胛骨之肩胛岡,從肩胛骨脊柱緣至肩峰頂端,在岡上緣畫一線,並將肩胛骨下角的分角線延長與岡上線交叉,此兩線形成的外上角再作兩等份,在此分角線上1.5cm做標誌,此點相當肩胛上的切跡處。

(2)將岡上線兩等份,在中間畫一垂直線,再將上外角兩等份,在此分角線上1.5cm處做標誌,也相當於肩胛上切跡的部位。

操作名稱

肩胛上神經阻滯術

適應證

肩胛上神經阻滯術適用於:

1.用於肩部疼痛診斷與治療,如肩周炎、肩峰下滑炎、肩部撞擊症、頸肩痛等治療。

2.作為肩關節疾患的手法治療區域阻滯,如肩關節脫臼手法復位。

3.注射損毀藥物治療肩部癌性痛。

禁忌證

1.穿刺部位感染。

2.嚴重肺氣腫患者。

準備

1.患者準備 患者體位為坐位,背朝術者,雙肩放鬆,手臂自然下垂。

2.體表定位

(1)先確定肩胛骨之肩胛岡,從肩胛骨脊柱緣至肩峰頂端,在岡上緣畫一線,並將肩胛骨下角的分角線延長與岡上線交叉,此兩線形成的外上角再作兩等份,在此分角線上1.5cm做標誌,此點相當肩胛上的切跡處。

(2)將岡上線兩等份,在中間畫一垂直線,再將上外角兩等份,在此分角線上1.5cm處做標誌,也相當於肩胛上切跡的部位。

方法

1.戴無菌手套,皮膚常規消毒,標記處做局部皮丘。

2.取長10cm,7號腰穿針,從穿刺點垂直刺入,緩慢進針至遇有骨性物,即為肩胛骨緣突根部,將針體上的深度標誌物移至距皮膚0.5~1cm處,再將穿刺針退至皮下取向前、內、下、方向再次進針,至皮膚與標誌物接觸,此時多有落空感,說明已刺入肩胛上切跡處。多數患者同時主訴有酸脹或向上臂放射感覺,即穿刺成功,回抽無血、無氣即可注藥。

3.藥物及劑量 疼痛治療,可予0.5%~1%利多卡因6ml加入維生素B12 500~1000μg,急性期酌加地塞米松5~10mg或曲安奈德10~20mg。

注意事項

1.肩胛上神經阻滯與皮膚感覺幾乎無關,阻滯成功後不出現皮膚感覺麻痹現象,所以判定阻滯效果主要靠肩部疼痛的消失。

2.警惕氣胸的發生。進針不要過深,注藥前應反覆抽吸,確認無血、無氣吸出後方可注藥。遇進針過程中患者突然嗆咳時多為針尖觸及胸膜頂或肺尖,應密切觀察患者,必要時拍攝X線片以明確診斷。

3.肩胛上神經阻滯只要按操作規程去做多能成功,不必為刻意尋找異感而導致胸膜或肩胛上神經的損傷。一般只要到達肩胛上切跡處注射藥物效果均能滿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