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檢測

肝功能檢測

肝功能檢查是通過各種生化試驗方法檢測與肝臟功能代謝有關的各項指標、以反映肝臟功能基本狀況。肝功能檢查一定要空腹採血,空腹抽血的含義就是:要求抽血檢查的前日晚餐吃清淡飲食,最好是素食,檢查當日清晨不進任何食物(喝少量的水可無影響),在空腹情況下即抽靜脈血檢查,因為進食後會促進胃腸功能活動,食物成分被吸收入血,可能影響肝功能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有的人於抽血的前一晚吃了高脂肪(如大肉、大油類食物)飲食,則抽出的血可能為脂血(含脂類物質過高),待放置定時間血液凝固後,肉眼即可見上面有層白色霧狀物,表示含脂量過高,這不利於檢查或影響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能反應什麼

肝臟的生理功能極為複雜,因此肝功能檢查種類繁多,醫生常選擇幾種有代表性的肝功能項目來了解肝功能,如蛋白質代謝功能試驗(血清蛋白電泳、白蛋白/球蛋白比例)、膽紅素代謝功能試驗(包括血液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尿膽原和尿膽紅素)、肝臟染料排泄試驗以及各種血清酶檢查。

但是肝功能檢查也不是萬能的,有一定局限性。首先肝功能檢查的敏感程度有一定限度,而且肝臟代償儲備能力很強,因此肝功能檢查正常不一定沒有肝病,另外,肝功能檢查中的有些指標缺乏特異性,所以肝功能異常也不一定就是肝病。此外,血清酶的活性是一項很重要的評判標準,但它不反映肝臟功能,酶的指標只是對肝細胞完整性的估計。總之,肝功能檢查只能作為診斷肝膽系統疾病的一種輔助手段;要對疾病作出正確診斷,還必須結合病史、體格檢查及影象學檢查等,全面地綜合分析。

檢查項目、正常參考值、臨床意義

1.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舊稱:谷氨酸丙酮酸轉移酶,GPT)

正常參考值:5~45U。

臨床意義:

舊稱“谷氨酸丙酮酸轉移酶” (GPT),簡稱“谷丙轉氨酶”。人體內肝、心、腎、肌肉等器官和組織內都含有ALT,當這些器官、組織或細胞有炎症或受損時,ALT就大量地釋放到血液中,使之明顯升高。ALT活性以肝細胞最高,是肝細胞受損時最敏感指標之一,重症肝炎時可高達2000U~5000U。增高常見於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害、脂肪肝、肝硬化、肝癌、心肌梗死、心肌炎及膽囊炎、膽管炎等。

2.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

(舊稱:谷氨酸草醯乙酸轉移酶,GOT)

正常參考值:4~50V(賴氏法)。

臨床意義:

舊稱“谷氨酸草醯乙酸轉移酶” (GOT),簡稱“穀草轉氨酶”。AST在心肌細胞內含量較多,肝臟次之。AST可作為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標,在發病6~12h內開始升高,24~48h達高峰,至4~5日降至正常。AST活力升高的水平與急性心肌梗死的範圍和損傷程度平行。增高常見於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期、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等,腎炎、肺炎、胸膜炎可出現輕度增高。

3.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比值(AST/ALT)

正常參考值:1.0左右。

臨床意義:

在檢測肝功能的酶學實驗時,最好AST、ALT同時測定,因為兩者比值對肝病診斷、鑑別診斷及病情變化,都有一定價值。

AST/ALT1.0:見於肝硬化、肝癌、急症肝炎。

AST/ALT>3.0:見於原發性肝癌。

4.γ-谷氨醯氨基轉移酶(γ~CT)

(舊稱:γ-谷氨醯轉肽酶,γ-GTP或GGT)

正常參考值:8~50U。

臨床意義:

γ-GT在肝臟的活性較高,僅次於腎、胰,在肝臟內廣泛分布於肝細胞微細膽管和膽管系統,當肝內外阻塞或膽汁瘀積時,肝內γ~GT合成增高。對肝膽系統的惡性腫瘤具有重要診斷價值。

增高:

原發性或轉移性肝癌、胰腺癌、急性黃疸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動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膽道感染、膽石症及心力衰竭等。

5.單氨氧化酶(MAO)

正常參考值:0.2~0.9U/L。

臨床意義:

MAO廣泛存在於體內各組織中,以肝、腎、腦等組織為最多。臨床上常用來觀察肝纖維化的程度,在腹腔鏡觀察下肝臟表面的結節形成與MAO活性呈平行關係。80%以上肝硬化者,MAO增高。急性肝炎或暴發性肝炎有肝壞死時,肝細胞線粒體大量破壞,MAO血濃度上升。MAO增高還見於嚴重脂肪肝、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慢性右心衰竭伴有肝臟瘀血時間較長者及各種膠原疾病等。

6.總膽汁酸(TBA)

正常參考值:0~10umol/L。

臨床意義:

增高: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膽汁瘀積等肝實質性損傷。

7.鹼性磷酸酶(AIP或AKP)

正常參考值:

成 人 3~13u

兒 童 5~18 u

臨床意義:

增高:

①阻塞性黃疸、肝硬化、肝壞死明顯升高,肝細胞性黃疸則升高不明顯。

②原發性和繼發性肝癌時明顯升高,其他腫瘤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骨肉瘤等ALP增高時,提示可能有肝臟轉移。

③許多藥物可使ALP增高,如巴比妥類、抗生素 (紅黴素、慶大黴素、氯黴素、卡那黴素、氨苄青黴素等)。

降低:

甲狀腺功能減退、惡性貧血等。D4

肝功能檢查要空腹抽血

肝功能是常規檢查項目,所有的肝功能檢查都是要求採取空腹抽血的,這是因為正常人血液內含有一定量大分子的β和γ球蛋白,可與某些化學試劑結合而沉澱,而小分子的白蛋白和α1-球蛋白,便可預防沉澱的產生。當在正常人血清中加入規定的化學試劑後,因為白蛋白的抑制作用,不發生沉澱或輕微沉澱,B型肝炎患者因為血清中白蛋白減少,β和γ球蛋白增多,其血清中加入化學試劑以後,發生明顯的沉澱。也就是說在肝功能檢查之前進食後,血清中的成分一定會發生改變,化驗檢查過程中在所抽取的血液中加入化學試劑後,即使正常人的血清也會發生程度不同的沉澱,特別是在進食高蛋白或者高脂肪的食物後,更容易發生明顯的沉澱,這時候檢查的結果很容易讓醫生把正常人誤診為肝炎患者。

應注意什麼

肝功能檢查,必須在空腹時抽血檢查。空腹時間一般為8~12小時,對於初次檢查肝功能者,尤應如此。抽血檢查前一天最好禁酒類。肝功能檢查多項內容測定值與飲食有一定關係。如飲酒,易使某些血清酶值升高,進食油膩食物後可以使血脂增高等。

指標臨床檢測正常值

谷丙轉氨酶(ALT) 0~40

穀草轉氨酶(AST) 0~37

穀草/谷丙(AST/ALT) 0.80~1.5

谷氨醯轉移酶(GGP) 7~32

鹼性磷酸酶(ALP) 53~128

總膽紅素(TBILI) 5.1~19.0

直接膽紅素(DBILI) 0.0~5.1

間接膽紅素(IBILI) 5.0~12.0

總蛋白(TP) 60~80

白蛋白(ALB) 35~55

球蛋白(GLB) 15.0~35.0

白球比(ALB/GLB) 1.00~2.00

葡萄糖(GLU) 3.89~6.11

尿素氮(BUN) 1.7~8.3

肌酐(CRE) 53~108

乳酸脫氫酶(LDH-L) 109~245

肌酸激酶(CK) 24.0~195.0

總膽固醇(CHOL) 3.35~6.45

甘油三酯(TRIG) 0.48~1.17

尿酸(UA) 202~416

肝功能檢查抽血時為什麼要求空腹?

肝功能檢查抽血時為什麼要求空腹?肝功能檢查一定要空腹採血,空腹抽血的含義就是:要求抽血檢查的前日晚餐吃清淡飲食,最好是素食,檢查當日清晨不進任何食物(喝少量的水可無影響),在空腹情況下即抽靜脈血檢查,因為進食後會促進胃腸功能活動,食物成分被吸收入血,可能影響肝功能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有的人於抽血的前一晚吃了高脂肪(如大肉、大油類食物)飲食,則抽出的血可能為脂血(含脂類物質過高),待放置定時間血液凝固後,肉眼即可見上面有層白色霧狀物,表示含脂量過高,這不利於檢查或影響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同時,抽血當天不宜進行晨間鍛鍊或劇烈活動,運動可增加全身代謝,也會影響肝功能結果。另外,當檢查結果異常時還要考慮有無其他因素影響,如有無飲酒、肥胖、藥物史或其他疾病(包括發熱),這些都可能對肝功能結果有影響。有的患者看自己的化驗報告單非常細心,檢查結果數值稍高或稍低點就認為不正常,其實沒多大意義,必要時可定期再複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