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蔻穿孔病

Jpitt..別名“玉果”。 該病6—12月發生,較普遍,有時為害較重。 (1)加強管理,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

肉豆蔻 學名 Myristica fragrams Jpitt..別名“玉果”。為肉豆蔻科常綠喬木,以種仁入藥,其假種皮也可藥用。具暖胃腸、澀腸之功效。熱帶廣泛栽培。我國海南島80年代後期種植成功。
病原 Physalospora sporadina (Lev.) Sacc.屬子囊菌亞門真菌。子囊殼葉面生,球形或近球形,散生,初埋生,後突破表皮,具短頸,直徑180一250μm,殼壁暗褐色;子囊圓筒形,單層壁,稍彎,內含8個子囊孢子,79—84×12(μm);子囊間有無色、分隔、不分枝的側絲;子囊孢子單列,無色單胞,後變為淡黃色,橢圓形,大小13—16×7.2—7.7(μm)。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該病6—12月發生,較普遍,有時為害較重。氣溫高於20℃,相對濕度80%以上,降雨次數多或降雨量大,病害傳播較快。
防治方法 (1)加強管理,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2)發病初期噴灑12%綠乳銅乳油600倍液或30%綠得保膠懸劑 400—5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