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的N種烹·食法

肉的N種烹·食法

東坡肉 水煮牛肉 紅燒羊肉

作者簡介

莊臣,美食美酒、時尚生活寫作人、著名美食家。曾在英國學習酒店管理,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打造國際五星級酒店的先行者,曾擔任餐飲總監一職多年,目睹過眾多政要富豪的飲食愛好,見證了葡萄酒、雪茄在中國的發展。是一個懂享受、愛旅遊的人。

1991年開始參與電視飲食節目的拍攝,1996年起在各類平面媒體開設飲食專欄。2004年始,應《廣州日報》邀請,與香港著名美食家蔡瀾同期開設飲食雜談欄目,隨後在該報實用新聞版增設《莊臣食單》至今。目前,正主持著香港亞洲電視本港台逢周日晚八點播出的《廣飲廣食》節目。品牌欄目:

《廣州日報》的《莊臣食單》、中國飯店雜誌的《葡萄酒專欄》、美食導報的《與莊臣同醉》、亞洲電視本港台的《廣飲廣食》、廣州電視台的《冠軍美食》、廣東電視珠江台的《莊臣品酒論味》等。

國家一級評審,廣州大學旅遊學院客座教授,2004年獲法國國際美食會授勳國際美食博士,2005年榮獲廣州市政府授予的“年度餐飲風雲人物”和“飲食文化推廣家”殊榮。

內容簡介

吃東西並非吃得多就代表對美食有認識,這只能說是“老饕”。吃得精細,囊括平、貴,吃出滋味,養生適口,是筆者一向主張的美食精神。改革開放前,物資匱乏,說不上有什麼美食。那時美味留給人們的回憶,是面醬、豬油渣。豬油渣便宜,甚至成為雲吞餡料的主角,代替了生猛的鮮蝦。而這種味道也成為了時代性的民間美食的一種代表。“新生代”沒有這種經歷,就不會對這種味道有太多感受。從某一角度而言,這種味道是不值得回味的。

改革開放後,物資逐漸豐富,美食“百花齊放”,國人的“民以食為天”,又再一次得到“刷新”。現代人受益於經濟的發展,吃到的東西除了來自本地的食材之外,舶來品也蜂擁而至,於是,成就了“美食無國界”。

當經歷了吃得飽、吃得好、吃得精和吃得健康之後,人類的天性會促使我們返璞歸真,潛意識地尋找“以前”的味道。於是,開始了由到酒樓吃飯,再到回家自己動手的“行動”。因為家裡的油米質量都相對放心,最好家中的老媽還在,能帶著一份感恩之心來品味她的手藝。年輕人也像在外國電影裡看到的,在家裡做早餐給愛人吃,到超市買東西回家,享受烹飪的樂趣。

吃能給我們回味,回味每一種味道和每一段人生經歷的細節。如果在最後的晚餐,還有能力的話,我們每個人都會希望穿上自己最好看的衣服,吃著自己最鍾愛的美食,一躍成仙。

目錄

回味

蒜泥白肉

東坡肉

外婆紅燒肉

茄味糖醋肉

翡翠鹽煎肉

回味回鍋肉

筍乾燒肉

南瓜粉蒸肉

魷魚乾梅菜扣肉

大閘蟹粉獅子頭

水煮牛肉

蔥爆羊肉

紅燒羊肉

家常味

金沙鹹魚蒸肉餅

青芥辣醬炒牛肉

松茸肉片浸雲南小瓜

蝦醬蒸肉筋

濃香豬骨煲

黑椒蜜汁骨

話梅豬手

童魚燜花腩

百合唐芹炒肉片

肥牛煮金針菇

家常菜遠牛肉

當歸生薑羊肉湯

東晉元帝與禁臠

花花皇帝的愛膳

紅燒花腩燜生蚝

小炒黃牛肉

絲瓜炒豬頸肉

成豬骨陳腎粥

金不換牛尾

脆炸豬肘

羊肉燉恰瑪古

一土豆燜排骨

尋味

螞蟻上樹

黃鶯燴

銅鍋薄荷氂牛肉煲

蟲草燉瘦肉汁

樹花肉蓉湯

梅子排骨

橄欖五葉神燉豬肺湯

沙姜豬蹄

木耳生炒牛肉片

乳香醬爆山羊肉

松林野菇羊肉煲

那拉提羊排

老饕賦——詞話風流蘇東坡

異國味

香煎牛仔骨

紐西蘭帶骨羊排配迷迭香汁

印度咖喱燜羊腩

越式紅酒牛尾

法式鵝肝炒牛柳

越南香茅豬扒

煙肉炒意粉

印尼巴東牛肉

香芒炒牛柳

黑胡椒香麻牛肋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