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然

肅然

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見《大戴禮記·主言》:“曾子懼,肅然摳衣下席,曰:‘弟子知其不孫也。’”。又如:肅命(嚴肅命令);肅括(儀容嚴正而有禮法);肅容(嚴肅的儀容);肅陳(陳列嚴整);肅戒(嚴肅地告誡或警戒);肅坐(古坐容之一。古代州名〖Suprefecture〗。” 清 侯方域 《新遷顏魯公碑記》:“而兒童走卒或游臥嬉戲其下,亦從而拱揖拜跪,肅然如見其人焉。宋 蘇軾《颶風賦》:“庭戶肅然,槁葉蔌蔌,驚鳥疾呼,怖獸辟易。《史記·孝武本紀》:“丙辰,禪泰山下阯東北肅然山,如祭后土禮。

基本信息

恭敬:肅立。肅坐。肅然。

嚴正,認真:嚴肅。肅靜。肅穆。整肅。

躬身作揖,迎揖引進:肅客。

萎縮:肅殺。

五筆86:VIJK

筆畫數:8;

部首:橫折;

筆順編號:51123234

詳細解釋: 肅

【形】

恭敬)

同本義〖respectful〗

肅,持事振敬也。——《訓文》

忠肅共懿。——《 左傳·文公十八年》

肅肅在廟。——《詩· 大雅·思齊》

又能 齊肅衷正。——《 國語·楚語》

寬肅 宣惠。——《國語·周語》

貌之不恭,是謂不肅。——《漢書· 五行志》

入掖庭為人,時年十六。恭肅小心,動有法度。——《後漢書· 鄧皇后傳》

又如:肅敬(恭恭敬敬);肅迓(恭迎);肅奉(恭敬地接受或遵奉);肅括(恭敬而有法度。指人的威儀。亦有於治學和書法、文辭等);肅修(恭敬地修書。致親友書札用語);肅如(恭敬的樣子);肅服(恭敬順服);肅然(恭敬的樣子);肅肅(恭敬的樣子)

莊重;嚴肅〖severe〗

廣廷 嚴居,眾人之所肅也,晏室獨處,曾(參)史(鰍)之所僈也。——《 韓非子·難三》

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後漢書·張衡傳》

又如:肅命(嚴肅命令);肅括(儀容嚴正而有禮法);肅容(嚴肅的儀容);肅陳(陳列嚴整);肅戒(嚴肅地告誡或警戒);肅坐(古坐容之一。後指端正地坐著)

清靜;安靜〖quiet〗

出紫宮之肅肅兮,集大微之閬閬。——《後漢書·張衡傳· 思玄賦》

又如:肅肅(清寂,幽靜);肅烈(肅穆威烈);肅森(陰森的樣子);肅聽(靜聽。含恭敬意)

嚴峻;嚴格〖stern;strict〗。如:肅心(上進之心;行正道之心);肅遏(嚴加禁止);肅然(畏懼的樣子)

峻急。十萬火急的〖urgent〗

刑肅而俗敝,則法無常。——《 禮記》

敏捷。通“速”〖quick〗

肅肅宵片,夙夜在公,寔命不同。——《詩·召南·小星》

又如:肅給(敏捷);肅肅(迅速的樣子)

【動】

揖拜。拜禮之一。即揖。今婦人行禮稱端肅,朋友通函稱肅啟、謹肅,本此〖bow(guest)in〗

敢告不寧君命之辱,為事之故,敢肅會者。——《左傳·成公十六年》

又如: 肅拜(古九拜之一。即揖。身體直立,容貌嚴肅,微下手以拜);肅揖(肅拜。直立作揖);肅香(供香)

恭敬地引進〖lead〗

主人肅客而入。——《 禮·曲禮》

又如:肅客(迎進客人)

衰落,萎縮〖wither〗

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呂氏春秋·季春紀》

又如:肅物(摧殘萬物。指深秋 肅殺之氣使草木凋謝);肅氣(肅殺之氣);肅景(秋景。秋氣肅殺,故稱)

清除;平靖;肅清〖clearaway〗

師不逾時, 梁益肅清。——《文選·孫誓·為石仲容與孫皓書》

又如:肅菁(肅清。削平寇亂);肅靖(清掃; 平定);肅齊( 安靖整飭);有反必肅

整飭;整肅〖putinorder〗

保護聖主,復大權, 清君側,肅宮廷,指揮若定 不世之業也。——清· 梁啓超《 譚嗣同傳》

又如:肅正(整飭,使端正);肅衣(整衣);肅治(整頓治理)

儆戒〖warn;admonish〗。如:肅省(整肅自省);肅栗(戒畏自警)

【名】

古代州名〖Suprefecture〗。隋置。在今 甘肅省

肅,州名,古 月氏國也。——《 廣韻》

有關詞語

肅反

sùfǎn

〖suppressthecounter-revolutionaries〗肅清反革命

肅反運動

肅寂

sùjì

〖solemnlysilent〗肅穆而寂靜

肅靜

sùjìng

〖solemnsilencereigns〗嚴肅而安靜

全場一片肅靜

廳堂里很肅靜,只有一彪形大漢昂頭挺胸坐在一張椅子上。——《 潘虎》

肅立

sùlì

〖standatattentionasamarkofrespect〗恭敬嚴肅地站著

肅立默哀

全體肅立,唱國歌

眾將領因未得他的命令,依然肅立不動,等候他繼續講話。——《虎吼雷鳴馬蕭蕭》

肅穆

sùmù

〖besolemnandrespectful〗嚴肅而安靜,莊嚴肅穆

廣場——如此肅穆,長街——如此沉寂。——《 一月的哀思》

肅清

sùqīng

〖getridof;eradicate〗∶完全清除

肅清貪污

〖peaceandtranquility〗∶清平;太平

八方肅清,上下無事

〖desolate〗∶冷清

冬夜肅清

肅然

sùrán

〖respectfully〗∶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肅然起立

〖strict;rigorous〗∶嚴肅謹慎的樣子

上下肅然,稱為政理——《後漢書·張衡傳》

肅然起敬

sùrán-qǐjìng

〖strikewithawe;befilledwithdeepveneration〗形容由於受感動而產生的恭敬和欽佩

肅殺

sùshā

〖coldandkilling〗形容秋冬天氣寒冷,草木凋落

秋風肅殺

豈能於陽和之候,肆肅殺之威。——《 鏡花緣》

我匆忙然明白了為什麼歐陽修把秋天描寫得那么肅殺悲涼。——《秋色賦》

引證解釋

1. 恭敬貌。

《漢書·禮樂志》:“百官侍祠者數百人,皆肅然動心焉。” 清 侯方域 《新遷顏魯公碑記》:“而兒童走卒或游臥嬉戲其下,亦從而拱揖拜跪,肅然如見其人焉。”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冊·未帶地圖的旅人》:“他指給我看那地點時,我肅然脫下了帽。”

2.畏懼貌。

漢 荀悅 《漢紀·宣帝紀三》:“奏雖寢,朝廷肅然敬憚之。”《太平御覽》卷三九三引 南朝 梁 沈約 《俗說》:“ 王僧敬 兄弟列坐齋中,見之若神;小人從戶前過,皆肅然毛豎。” 宋 蘇軾 《後赤壁賦》:“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編·畿輔·京師舊城》:“其塔至今完好,像設木石,堅緻古樸,風鈴四徹,聽之心魂肅然。”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回:“營中肅然,比及衛慶追至鄴下,信陵君已殺晉鄙,將其軍矣。”

3.嚴肅認真;莊嚴。

《荀子·強國》:“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漢 賈誼 《新書·容經》:“軍旅之容,湢然,肅然,固以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拘屍那揭羅國》:“婆羅門遂以所宿之房,塗香灑掃,像設肅然,其敬如在。”《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獨到了狀元拜祭酒,那祭酒卻是要肅然無聲安然不動的受那四拜。” 魯迅《華蓋集·這個與那個三》:“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後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樑。”

4. 指安定平靜,秩序良好。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下》:“進善退惡,風教肅然。”《南齊書·皇后傳·高昭劉皇后》:“嚴正有禮法,家庭肅然。”《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庭無閒雜,內外肅然。”

5. 微風吹動貌。

《史記·孝武本紀》:“時去時來,來則風肅然也。”《續談助》卷三引《漢武故事》:“神君最貴者大夫,次大禁司命之屬,皆從之。非可得見,聞者音與人等,來則肅然風生,帷幄皆動。”

6. 蕭瑟貌。

宋 蘇軾《颶風賦》:“庭戶肅然,槁葉蔌蔌,驚鳥疾呼,怖獸辟易。”

7.山名。在泰山東麓。

《史記·孝武本紀》:“丙辰,禪泰山下阯東北肅然山,如祭后土禮。” 《史記·孝武本紀》:“遂登封泰山,至於梁父,而後禪肅然。”南朝 宋 謝靈運 《泰山吟》:“登封瘞崇壇,降禪藏肅然。”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山東二·濟南府》:“肅然山,州( 泰安州 )東北七十里……其東南即萊蕪縣界,山勢巍峩,對之肅然,因名。”

(1) ㄖㄢˊ

(2) 對,是:~否。不~。不以為~。

(3) 以為對,答應,信守:~納(以為對而採納)。~諾(許諾,信守諾言)。

(4) 古文中多譯為:樣子,如 龐然,即巨大的樣子。

(5) 這樣,如此:當~。~後。~則。

(6) 表示一種語氣(a.表決定,猶焉,如“寡人願有言~”;b.表比擬,猶言一般,如“如見其肺肝~”)。

(7) 用於詞尾,表示狀態,即“~的樣子”:顯~。忽~。飄飄~。

(8) 古同“燃”。

(9) 鄭碼:RSSU,U:7136,GBK:C8BB

(10) 筆畫數:12,部首:灬,筆順編號:354413444444

然[動]

rán

(1) (會意兼形聲。下形,上聲。四點是火的變形。聲符讀 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義:燃燒)

(2) 同本義。“然”是“燃”的 本字 [burn]

然,燒也。——東漢·許慎《說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間容蒸,然者處下焉。——《 管子·弟子職》

夜然脂照城外。——東晉· 陳壽《 三國志· 劉馥傳》

(4) 又如:然海(古代傳說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點油脂或蠟燭照明);然灰(死灰復燃);然除(燒毀);然火(點火);然炬(點燃火炬);然脂(泛指點燃火炬);然犀(傳說點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見怪物。後以明察事務為然犀);然燈(點燈)

(5) 明白 [understand]

夫燧之取火於日,慈石之引鐵,蟹之敗漆,葵之鄉日,雖有明智,弗能然也。——《 淮南子·覽冥》

(6) 耀;照耀 [dazzle]

然目之綺,裂鼻之馨。—— 楊炫之《 洛陽伽藍記·正始寺》

(7) 以為…對;同意 [agree]

廣以為然。——《史記· 陳涉世家》

愬然之。——《 資治通鑑·唐紀》

(8) 又如:然納(同意採納);然疑(半信半疑,猶豫不決);然贊(贊同);然然可可(猶唯唯諾諾);然可(同意);然諾(答允,許諾);然許(然信。許諾;信守諾言);然信(然諾,許諾);然可(應允)

(9) 形成 [form]

楹之銘曰:毋曰胡殘,其禍將然。——《大戴禮記》

(10) 宜;合適 [fit]

所謂無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然[連]

rán

(1) 但是,然而 [but]

[虎]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唐· 柳宗元《 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史記·項羽本紀》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雖然。表示讓步關係 [although]。如:然是(雖然);然雖(雖然)

(4) 於是 [thereupon]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婦人有保 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過四五人。”靈公曰:“善。”然不伐蒲。——《史記》

(5) 然後;才 [then]。如:然乃(然後);然始(猶然後)

然[形]

rán

是,對 [yes] 假借為嘫。

然,應也。——《廣雅》

子曰:然。——《 論語· 陽貨》

不侵為然諾者也。——《史記·張耳陳餘傳》

公見其妻曰:“此子之內子邪?” 晏子對曰:“然,是也。”——《 晏子春秋》

然[代]

rán

(1) 如此,這樣,那樣 [so;like that]

雖有 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勸學》

河內凶,則移其民於 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 孟子》

(2) 又如:理所當然;其實不然

然[助]

ran

(1) 用作形容詞或副詞的詞尾,表示狀態,有“如”的意義

龐然大物也。——唐·柳宗元《三戒》

康肅忿然曰。——宋· 歐陽修《 賣油翁》

(2) 又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貿然;蔚然

(3) 用作句末語氣詞,表示比擬,有“…的樣子”之意。常與“如”、“若”連用,有“如…一般”、“像…一樣”之意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禮記》

(4) 用作句末語氣詞,表示斷定或決定,相當於古漢語的“焉”、“也”

穆公召縣子而問然。——《禮記》

然[名]

Rán

示例

然而

rán'ér

[yet;however;but] 從另一方面來說——表示轉折關係

樂曲終止了,然而無人離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間。——清· 袁枚《 祭妹文》

然後

ránhòu

[then;after that ] 用於順承複句的後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開頭,表示某一行動或情況發生後,接著發生或引起另一行動或情況,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應

然後皇上與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然諾

ránnuò

[promise] 允諾,答應。——不管表達方式如何,對未來要發生或不會發生的某些事所做的保證

而布衣之徒,設取予然諾,千里誦義。——《史記· 遊俠列傳》

布衣相與,尚有沒身不負然諾之信。——《後漢書· 申屠剛傳》

重然諾

然則

ránzé

[then] 連詞,用在句子開頭,表示“既然這樣,那么…”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