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教育

職工教育

職工教育是以在職職工為培養對象的成人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一向重視職工教育。

職工教育

 

正文

以在職職工為培養對象的 成人教育。它有脫產的、半脫產的和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的多種方式,以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的為多。職工教育是 業餘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在世界各國日益重視這種教育,以不斷提高本國廣大職工的文化科學水平、職業素養。日本、聯邦德國、蘇聯等最為突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一向重視職工教育。早在1950年 6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就發布了《關於開展職工業餘教育的指示》,指示指出:開展職工業餘教育是提高廣大工人職員民眾的政治、文化與技術水平的最重要方法之一。職工業餘教育的對象以工廠、企業中的工人職員為主,教育內容以識字教育為重點。為了使具有相當文化程度的職工進一步提高,各工廠、企業應根據情況舉辦較高級的職工業餘文化教育。《指示》規定:職工業餘教育應由政府教育部門負責領導,依靠工會組織,聯合各有關方面協力進行。在《指示》中,還對職工的政治、技術教育以及業餘教育的經費、學習時間、 教材等作了規定。
1950年 9月,教育部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工農教育會議。會議通過了《職工業餘教育暫行實施辦法》、《各級職工業餘教育委員會組織條例》等草案。1951年10月,政務院頒布《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明確規定了業餘初等學校、業餘中學在各級各類學校系統中應有的地位。1952~1953年間,根據職工業餘教育的發展情況,教育部、全國總工會先後發出了關於開展“速成識字法”教學實驗工作的通知,整頓工農業餘學校高級班與中學班的通知等。黨和國家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促進了當時職工教育的迅速發展。
1958年 5月30日,劉少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實行 兩種教育制度和兩種勞動制度的建議;同年 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強調了兩條腿走路的方針,為職工教育提供了新的辦學形式,也為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開拓了更為廣闊的道路。之後,中國的職工教育有了很大發展,它為改變職工隊伍的面貌,促進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貢獻。

職工教育 職工教育
 
職工教育 職工教育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原有的各級各類職工學校、 半工半讀學校大都被迫停辦。
1977年以後,職工教育的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1979年9月,國務院發布檔案, 批轉教育部《關於舉辦職工、農民高等院校審批程式的暫行規定》,對職工高等學校的辦學條件和建校審批程式作了明確規定。《規定》指出,建校必須由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或國務院部委審批,報教育部備案。
1981年 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職工教育工作的決定》指出:職工教育是開發 智力、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是持續發展國民經濟的可靠保證,它同現代化建設的成敗有極其密切的關係,一定要作為一件大事及早規劃,盡力搞好。《決定》要求有計畫地實行全員培訓,建立比較正規的職工教育制度。《決定》還提出:“近兩三年內,要把職工教育的重點,放在對領導幹部的訓練和對‘文化大革命’以來入廠的青壯年職工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技術補課方面。”“在文化科學知識方面,對青壯年職工,要爭取在二、三年內掃除文盲,並在一九八五年以前,使現有文化程度不到國中畢業水平的職工百分之六十到八十達到國中畢業水平;使現有國中畢業文化程度的職工三分之一達到相當於高中或中專畢業的水平;使現有高中或中專程度的職工有相當一部分達到大專水平。”《決定》要求按照“加強領導,統一管理,分工負責,通力協作”的原則,改進領導管理體制。它還對職工教育計畫、辦學形式、畢業生政策、 教師隊伍、職工教育經費等問題作了原則規定。1981年 3月,國務院在北京召開了全國職工教育工作會議,貫徹《決定》的精神。中央各有關部門分別或聯合制訂並陸續印發了《關於編制職工教育事業計畫的意見》、《關於職工教育經費管理和開支範圍的暫行規定》、《關於切實搞好青壯年職工文化、技術補課工作的聯合通知》、《關於職工大學和職工業餘大學建校審批工作及畢業生學歷等若干問題的意見》等檔案,以指導職工教育工作的開展。
中國職工教育主要有以下幾種:①職工國中文化補課教育。實際文化程度達不到國中畢業水平的青壯年職工,一般都要接受這種教育。②職工中等專業學校。招收具有國中畢業程度的職工,進行系統的中等專業教育。③職工大學和職工業餘大學。招收具有高中畢業程度的職工,進行系統的大專教育。④單科進修班。根據“乾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職工可選修一門或幾門中專或大專課程。此外,廣播電視大學、普通高等學校舉辦的函授、夜大學也都招收在職職工入學。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