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安樂死

職場安樂死

當職員開始缺乏工作熱情,從來不主動要求做事,只是懶洋洋地應付;或者不求上進,安於現狀,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這種跡象顯示出一種職場“安樂死”的狀態。

由來

職場安樂死如溫水煮青蛙職場安樂死如溫水煮青蛙

很多人都知道有這樣一個實驗:把一隻青蛙扔到沸水裡,在頃刻的強烈刺激下,青蛙能夠迅捷地跳出去,死裡逃生。但是,如果把青蛙放到溫水中慢慢煮,等到發現危險來臨時,它已經無力逃脫了。

職場中,時時都有著大量同樣命運的“青蛙”們——在熟悉的工作中日復一日,慢慢強化了鈍感神經,對“壓力”已經麻木,動力也似乎總是不夠。如果你也是這樣,可要清醒了,否則很可能像溫水中的青蛙一樣——等著“安樂死”。

調查

職場“安樂死”年輕化
調查顯示:高達九成的職場人,或多或少處於安樂狀態,工作無精打采,沒有激情。其中,由於女性容易受環境、家庭等因素影響,比較安於現狀,得過且過。“不多做事情,不給自己找麻煩”、“每天都不用見領導才好”是大部分職場女性的真實心態。此外,與過去相比,現在的年輕人似乎更容易進入“安樂死”。

調查顯示:25歲以下的人群中,35%的人對工作提不起熱情,其次是25歲~35歲的人群,年齡大一點的,反倒能積極對待工作。職業顧問說,許多職場老人意識到危機處處存在,反而積極工作,不斷提升自己。反而是一些年輕人仗著學歷好,青春無敵,對工作不上心,能混則混。特別是一些年輕媽媽因為懷孕生育,把過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家庭,明明職場位置已十分危險仍不自知,白白失去了好工作或提升的機會。顧問提醒年輕職場人士,對工作能否保持長久、穩定的激情,直接影響你在職場的發展狀況,從而影響你的整個人生,建議年輕人要以積極入世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工作,付出和回報總是成正比的。

案例

稍有不慎,全盤皆輸
Anny女33歲  全職媽媽

職場安樂死職場安樂死

33歲的Anny從來沒想到自己會主動辭職做全職媽媽,而這主動的行為中多少有些被動。在10多年的職場生涯中,Anny還是勤勤懇懇地做好工作上的事,當初剛進公司,她是後勤部門一個小職員,那時候,她工作積極性很高,常常以公司為家,看到哪裡有問題,哪些地方需要改進,都會及時和上司溝通,哪怕跟上司意見不一致,也會真誠地去探討。兩年後,由於表現突出,她被提升為小組主管。
隨著時間的推移,Anny覺得自己的工作熱情漸漸消失,每天都是機械地做著同樣的事情,不願花心思多思考一些問題,上司交給的工作只是保質保量地完成。有時候,部門開會,上司給大家鼓勁,她心裡也會起一陣波瀾,想努力做一番事業,可隨後,惰性又使她沉寂下來。在小組主管的位子上幹了三年,沒有任何提升,Anny乾脆回家生孩子去了。休完產假後的Anny內心更趨於平靜,她的頂頭上司換了一次又一次,有時候,甚至是她這個資深員工代表領導去初次面試她的直屬上司,而自己卻始終原地踏步。“沒關係,做好現在的事就可以了。公司福利不錯,工作壓力小,能這樣一直做下去也挺好的,何必在乎職位呢?”Anny這樣安慰自己。沒想到,在“混”了幾年之後,她竟被迫主動辭職,職場生涯徹底“安樂死”.Anny心中說不出的後悔,覺得不該在工作中過於放鬆自己,到現在只能回家帶孩子,將來也不知怎么辦。
溫水煮蛙,進退兩難
小程男25歲  公務員
兩年前大學畢業的小程過五關斬六將考入政府機關,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很快,為人處世機靈的他被領導安排在辦公室工作。初入職場,小程兢兢業業,領導分配的活總是提前完成,常常會提一些好的建議,領導也給予他積極的肯定。辦公室行政事務是很繁瑣的,其中一項任務便是陪領導搞接待,吃飯喝酒是免不了的,大多數時候,小程需要替領導擋酒。
剛開始,跟領導走得很近,他還是比較高興的,可漸漸地,他有些不喜歡這樣的工作了。“專業全部荒廢了,有一次,有個朋友問起一些業務問題,我竟然不知道怎樣作答。每天做的都是一些打雜的事,只要不出錯就行,哪來的積極性。”可是,說起跳槽,他又捨不得,畢竟工作穩定、福利好。小程左右為難,不知道腳下的路該通往何方?

專家觀點

高級職業顧問陳寧

職場安樂死職場安樂死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在機關發展,靠的是資歷和背景,既然走了這條路,就要有熬年頭的心理準備,另外,還要跟對人,站好隊。如果實在不喜歡這類工作,就及早出來,否則越往後,機會成本越高。因為滿足於豐厚的薪水和舒適的工作而繼續留守,怕不久的將來就會因為自身職業能力的缺乏而被社會所淘汰,慢慢等著“安樂死”。
專家視點:
職場“安樂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為企業文化或薪酬體制不合理,時間久了,員工的激情自然被消磨殆盡了;有的是因為自身缺乏職業規劃,得過且過。不可否認,在職場中,很多人還是享受這種“安樂”的。高級職業顧問陳寧指出:作為個體的人,自身條件不一樣,目標追求不一樣,有些人在熟悉的工作中日復一日,卻也樂得其中,我們不必強求一個喜歡安樂的人改變現狀,但居安思危是必要的,防止從“安樂”走向“死”。職場人士一定要有危機感和競爭意識,適當充電和保持工作熱情,以應對人生的各種挑戰。

對策

第一招:逐步接近

也許你現在做的工作並不喜歡,而喜歡的工作一直無緣去做,那么你可以嘗試著先在業餘時間接觸你喜歡的工作。也許是通過這個行業的朋友的推薦去做一些兼職,也許是通過參加這個行業的聚會和交流,也許是參加一些相關的培訓。不要小看這樣小步子的靠近。因為它會使你避免倉促進入新行業帶來的不適和挫折,也會幫你慢慢適應新工作,取得相應的經驗和知識,一旦你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和知識儲備的時候,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第二招:調低期望

我們都希望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情都駕輕就熟,這樣對自己才有充分的自信。可是實際情況是,任何人學習新的東西都需要一個過程,即使天才也不可能對一件從未接觸過的事情立馬就上手。我們有勇氣去挑戰自己、突破自己,已經難能可貴了,為什麼不對自己多一些寬容、肯定和耐心呢?放低對自己的期望,給自己一個學習的時間,是對自己最好的支持。因此,開始的時候,薪資低一點,職位低一點,犯的錯多一點(由於不熟練),都是無關緊要的。只要我們看清自己的目標,並且向目標努力,這些都是暫時的困難而已。

第三招:終身成長

其實這一點是最根本的,也應該貫穿我們的職業生涯始終。科學家的研究發現,一般人在一生中發揮的能力只不過是他全部潛能的8%,還有92%都在沉睡。因此,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能力,才能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最大,所以,永遠不要沉溺於現狀,別放棄在職業領域的探索,你就會在新的領域裡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四招:心態決定一切

人關鍵的是心態,只要有不老的、積極的心態,那么心情自然年輕,就有活力,對待事物就總會有積極、活躍的想法。不用擔心對周圍的事物麻木不仁。

第五招:熱愛生活

當你真正認識到生活的美好後,你就會不滿足於眼前自身的狀況,哪怕你有很好的物質條件也不行。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對生活的理解程度決定了你追求的層次高低。不要把自己局限於一個小環境。多交朋友,了解各個圈子,儲備知識,各方面的都應了解一些,在交談時才能深入。選項你最喜歡的一個圈子加入,不要一個人閉門造車,要多和同行交流,參加一些活動,哪怕是聊天、吃飯也是一種交流的形式。不一定非得參加研討會。

第六招:嘗試改變現狀 尋求更好的發展

人需要榜樣,需要精神支柱,需要外來的動力,面臨安樂危機的職場人可以看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從中尋找動力。可以看一些書,比如《《贏道:成功創業者的28條戒律》、《遇見未知的自己》、《把困難當挑戰》等。進而尋找到改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