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國青

聶國青,男,1885年2月生,湖北沔陽人。194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委員、民盟湖北省支部主委。建國後,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參事室副主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協商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副省長、湖北省政法委員會副主任、第一屆民盟湖北省委主委等職。1966年因病逝世。

聶國青,男,1885年2月生,湖北沔陽人。194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委員、民盟湖北省支部主委。
青年時代,看到清王朝腐敗的反動統治,萌生出變革社會的民主主義思想,考入湖北講武堂學習軍事,畢業後在新軍四十一標入伍。受孫中山先生舊民主主義革命思想的影響,參加了同盟會,投入到武昌起義,從此走上民主主義救國道路。
1916年退伍後遷居沔陽縣城,創辦“楚望學塾”,同時,與張難先等人密切聯繫,積極參加國民黨的秘密活動。1924年赴廣東,在國民革命軍第4軍李濟琛部任參謀,先後參加了國民黨第一、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積極擁護孫中山的三大政策,並在報刊發表《革命的向左來》等文章,號召人民走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革命道路。
1933年,李濟琛公開反對蔣介石獨裁賣國政策,在福建成立“福建人民政府”,遭到失敗。聶國青因此受到蔣介石的通緝,秘密逃到河南,任小職員謀生,直到抗日戰爭爆發才回到武漢,在國民政府湖北省民政廳任秘書。武漢淪陷,隨省政府搬遷到恩施,目睹了蔣介石集團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的種種倒行逆施,同時對中國共產黨團結抗戰,堅持進步的主張更加敬佩,相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挽救中華民族,把抗日戰爭進行到底。這期間聶國青積極支持子女參加抗日救亡工作,多次掩護革命同志,其家實際上已成為中共鄂西特委的秘密聯絡站點之一。
1942年全家遷居重慶,與沈鈞儒等民盟人士結識和交往,了解到民盟的政治主張及同中國共產黨的關係,194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委員。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回武漢,先後在武昌中華大學和蘅青中學教書,秘密發展地下民盟組織,任民盟湖北省支部主委,領導民盟成員團結各方人士,積極配合中共地下黨與國民黨開展各項鬥爭,為武漢和平解放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建國後,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參事室副主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協商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副省長、湖北省政法委員會副主任、第一屆民盟湖北省委主委等職。1966年因病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