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村[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文江鎮聯盟村]

聯盟村[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文江鎮聯盟村]

聯盟村,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文江鎮下轄村,有人口750多人,共分5個自然村,居住分散,分為5個村民小組。

行政隸屬

聯盟村位於文江鎮中部,海拔500米,系大田縣文江鎮的一個行政村,屬後進村。全村分為5個村民小組共151戶700多人,散居6個自然村(梧村、水亭坂、蓮池洋、牛坑壟、上曲溪、下曲溪),居住分散,南北間距約5公里。

交通位置

聯盟村位於管大線37公里處(距尤溪縣管前鄉37公里、距大田縣城39公里),縣道大廣線穿村而過(梧村、牛坑壟除外),整個村呈“鞋墊形”。東面與梅山鄉的西坑村、高泉村、嶺後村、金陽村連線,西面是小文村、山芹村毗鄰,北面是大文村,南面是龍門村、光明村小東坑相接壤。

村風村貌

聯盟村人們思想開放,團結友好,男女老少勤勞儉樸,熱情好客。但由於自然條件的約束,鄉村貧窮落後,大多數村民靠外出勞務,培養孩子們學習深造。

自然景觀

聯盟村擁有非常好的植被,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河水又沒有受任何污染,現有生態林705畝。

物產經濟

1、森林資源:聯盟村山地面積廣,具有發展森林的優越條件,森林覆蓋率高,現有林木蓄積量大,這裡的杉木、松木木質細膩而有光澤,還有豐富的竹林。全村商品林面積7436畝。

2、經濟作物:聯盟村氣候非常優越,可種植橘子、蘆柑、板栗、水蜜桃及高山茶等經濟作物。

3、礦產資源:聯盟村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石英石、鉛鋅、磁鐵礦、雲母石等儲量相當大,待開採。

自然村落

梧村

梧村共30戶,人口140人,離村部4公里,一條2.1公里的機耕路與縣道銜接——通往外界,交通不便。梧村是個古老的村落,早在大田置縣以前的南宋時期就有人居住,出過學政(主管科舉考試選拔人才的官員);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因梧村一戶“六世同堂”(即上下六代的前五代都必須夫婦俱在,否則只能稱“在堂”而不叫“同堂”)人家,使得今大田縣境順利通過“福”的考核,順利置縣分治。所以民間又有“沒梧村乜(mie)開縣”和“先有梧村後有大田縣”(梧村歷史久遠)的說法。老人說,當時皇上御賜的“六世同堂”的大牌匾解放初還高掛在吳氏宗祠的廳堂上。梧村又是一個落後的村落,直到1986年才結束油燈照明的歷史,是全縣最後一個通電的自然村。儘管交通閉塞,但梧村人思想開放敢闖敢冒。人口不足150人的小村子,卻有十幾戶在廈門、永安、大田城區購買了商品房,成了遠近聞名的先富區。梧村劃為聯盟村第五村民小組。

水亭坂

水亭坂文江支流民主溪從梧村發源,由東向西流經村子奔出村口,飛瀑落差50米拐了幾個彎,造就出兩個衝擊扇——梨樹坂和水亭坂。水亭坂成了蓮池洋的後花園和居住新區,水亭坂居民大多是近20年來從蓮池洋遷入的。

蓮池洋

蓮池洋,因前代洋面遍植荷花蓮子而得名。滄海桑田,如今蓮塘(蓮池)不復存在,我們只能在想像中還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麗景象。直到今天,外地人依然誤將蓮池洋當作傳說中的牛坑壟而口口相傳牢記在心。蓮池洋為聯盟村主村,劃分為聯盟村第三、第四村民小組。

牛坑壟

牛坑壟 ,又稱吳坑壟,古稱吾華壟,是蓮池洋洋中央的一條小路前行約200米,繞過一個山樑,穿過密密匝匝的水尾風水林,映入眼帘的一個小村子。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很久以前這裡出過不少秀才,解放前是“富農”的聚居地,村里建有炮樓,富戶擁槍自重自保,德化匪徒不敢侵擾,有周邊村落的“小台灣”之稱,讓外面的人記住了“牛坑壟”這個響亮的名字。

上曲溪

民主溪急匆匆穿過蓮池洋,象貪玩的小孩拐彎逗留了一下,形成了“金字丘”和“村部坂(村部在此,姑妄名之)”兩個衝擊扇,這就是上曲溪。村部建在上曲溪,上曲溪是聯盟行政村本點,劃分為聯盟村第二村民小組。

下曲溪

民主溪流經上曲溪,由西折東向西,呈“S”繞行,形成了“倉庫電站坂”和“庵頭坂”(古時建有庵宇故得名)兩個衝擊扇,劃分為聯盟村第一小組。這裡土地肥沃,背後枕山面前水抱,風光秀麗宜業宜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