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韶

聞韶

聞韶,喻聽到或看到極美妙、極嚮往的音樂或事物。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孔子三十五歲的時候,季平子因為與郈昭伯鬥雞怨的事得罪了魯昭公,昭公率軍隊攻打平了,平子和孟孫氏、叔孫氏三家聯合攻打昭公,昭公的軍隊吃了敗仗,逃奔到齊國,齊國把昭公安置在乾侯這個地方。南朝 梁張率《楚王吟》:“不惜同從理,但使一聞韶。宋 蘇軾《山村五絕》之三:“豈是聞韶解忘味,選來三月食無鹽。

基本信息

詳細釋義

典源

聞韶聞韶
《論語註疏·述而》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三國魏·何晏集解:「周曰,孔子在齊,聞習韶樂之盛美,故忽忘於肉味。」

《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與郈昭伯以鬥雞故得罪魯昭公,昭公率師擊平子,平子與孟氏、叔孫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師敗,奔於齊,齊處昭公幹侯。其後頃之,魯亂。孔子適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

譯文

孔子三十五歲的時候,季平子因為與郈昭伯鬥雞怨的事得罪了魯昭公,昭公率軍隊攻打平了,平子和孟孫氏、叔孫氏三家聯合攻打昭公,昭公的軍隊吃了敗仗,逃奔到齊國,齊國把昭公安置在乾侯這個地方。其後過了不久,魯國發生了變亂。孔子來到齊國,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昭子的關係接近景公。他與齊國的樂官談論音樂,聽到了舜時的《韶》樂,就學習了起來,有三個月的時間竟嘗不出肉的味道,齊國人都稱讚他。

釋義

孔子在齊國聞《韶》(舜時樂曲名)後,入迷的三個月不知肉味。他說到想不到會有這樣好的音樂。後以“聞韶” 喻聽到或看到極美妙、極嚮往的音樂或事物。

同源典故

三月忘味忘味忘味三月忘肉味聞韶聞韶三月聞韶忘味

用典示例

南朝 梁張率《楚王吟》:“不惜同從理,但使一聞韶。”

宋 蘇軾《山村五絕》之三:“豈是聞韶解忘味,選來三月食無鹽。”

唐 崔日用 《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宮恩賜彩縷人勝應制》:“宸極此時飛聖藻,微臣竊抃預聞《韶》。”

宋 范仲淹 《今樂猶古樂賦》:“聽此笙鏞,曷異聞《韶》之美;顧茲匏土,宛存《擊壤》之風。”

傅敷 《次韻答令希見過王仙館中留別》:“載酒有人來問字,傳餐無肉笑聞《韶》。”

漢 班固 《幽通賦》:“ 虞 《韶》美而儀鳳兮, 孔 忘味於千載。”

唐 張鷟 《遊仙窟》:“一時忘味, 孔丘 留滯不虛;三日繞樑, 韓娥 餘音是實。”

宋 王禹稱 《大合樂賦》:“若非審音以知政,安能制禮而作樂,聽之忘味,佞邪之道弗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