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寶昌

耿寶昌

耿寶昌,男,1922年生於北京,祖籍河北束鹿(今辛集市,歸石家莊市管轄),文物鑑定專家,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文物局咨議委員會委員、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歷史博物館顧問、首都博物館顧問、炎黃藝術館鑑定委員會會長。長期從事中國古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藝品的研究,重點研究歷代陶瓷。

大師簡介

耿寶昌,著名文物鑑定專家,擅長古陶瓷研究鑑定。1922年生於北京,祖籍耿寶昌在鑑定文物河北束鹿(今辛集市,歸石家莊市管轄)。1936年在北京“敦華齋”做學徒,1946年自己開了一家“振華齋”古玩鋪。1956年應聘到故宮博物院工作,歷任修整組技工、副研究員、研究員。1960年畢業於文化部六聯幹部學校。1986年,將瓷器、銅器等文物22件捐獻故宮博物院。

耿寶昌在鑑定文物耿寶昌在鑑定文物

1966年始,先後應邀到文化部文物局、南京博物院、國家文物局揚州與泰安培訓中心任教;任遼寧大學、吉林大學、河北師範學院歷史系兼職教授;受聘為北京大學考古學系碩士學位研究生導師、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博士生導師和馬來西亞中央藝術學院客座教授。

1973年始,多次出國,赴法國、加拿大、美國、英國、日本、荷蘭、葡萄牙、比利時、馬來西亞、新加坡、巴基斯坦、阿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國及香港、台灣地區,進行考察、鑑定和學術交流。專著《明清瓷器鑑定》上下兩冊,主編《中國鼻煙壺珍賞》、《中國文物精華·陶瓷卷》、《中國美術大全·元明清陶瓷》、《中國陶瓷圖典》、《故宮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故宮博物院藏珍·青花釉里紅三卷本及紫砂卷》、《孫瀛洲的陶瓷世界》,發表中外陶瓷文章60餘篇。

1986年,將瓷器、銅器等文物22件捐獻故宮博物院。

大師名片

長期從事中國古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藝品的研究,重點研究歷代陶瓷。撰寫的《明清瓷器鑑定》為國內首部古陶瓷研究鑑定學論著。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文物局咨議委員會委員、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歷史博物館顧問、首都博物館顧問、炎黃藝術館鑑定委員會會長,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座右銘:克己奉公

工作信條:活到老,學到老

最難忘的工作經歷:新中國首次文物對外交流

最大的願望和理想:中國有更多德智兼備的陶瓷學術專家

最滿意的成果:培養人材的成效得到公認

個人愛好:書法、戲曲

故宮祝壽耿老尊學者

耿其昌他是“中國古陶瓷鑑定第一人”,閱寶無數卻無一件私人藏品。7月13日,故宮博物院在北京舉辦祝壽會,為故宮博物院專家、中國古陶瓷研究鑑定大師耿寶昌先生慶祝90歲生日。來自故宮博物院、國家文物局、中國國家博物館(微博)的百餘位人士到會,共同祝願耿先生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耿寶昌耿寶昌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致辭中說,耿先生之所以能步入九十人生,而且還精神矍鑠、鶴髮童顏、身體康健,主要得益於先生勤勞正直的樸實品格、寬厚待人的處世之道、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嚴於律己的工作作風。在故宮博物院工作的半個多世紀以來,耿先生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不計名利、潛心研究,為故宮博物院和全國文博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更重要的是,耿先生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古陶瓷鑑定方面的人才,他們遍布國內外,可謂桃李滿天下,其中有不少目前已成為古陶瓷研究領域的帶頭人和領軍式人物,正在起到傳幫帶的作用。耿先生也因此成為文物博物館界名副其實的為眾人所敬仰的大家。我們衷心希望耿先生能生命之樹長青,使先生的崇高品格和淵博知識惠及更多的人。

原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中國古陶瓷學會會長王莉英,耿寶昌先生弟子陳華莎、呂成龍分別發言,表達對耿寶昌先生的敬重和讚譽。祝壽會由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季主持,單霽翔代表故宮博物院向耿寶昌先生贈送了麻姑獻壽圖畫卷和祝壽禮金,體現了故宮對老專家的尊重和愛護。

文物專家耿寶昌獲 希爾金獎 10年學藝讀文物專家耿寶昌獲 希爾金獎 10年學藝讀

文物專家耿寶昌獲 希爾金獎 10年學藝讀耿寶昌先生1922年7月14日生於北京,早年即投身文物界。1956年到故宮博物院工作,一直致力於中國古陶瓷及其他工藝品的研究,重點研究古陶瓷,迄今為止,已發表大量研究論文及論著。特別是所著《明清瓷器鑑定》一書,資料翔實、觀點獨到,在國內外產生極大影響,成為學習古陶瓷鑑定必讀的一部權威著作,曾多次再版。

耿寶昌火眼金睛鑒國寶

在北京的故宮裡,收藏了30多萬件珍貴瓷器,著名的古陶瓷鑑定大師耿寶昌每件瓷器都過過目。耿寶昌先生最得意的就是自己的雙眼,他從15歲做學徒的時候就開始練這雙火眼金睛。今年耿老已經90歲了,他說自己雙眼的視力仍然是1.5。在這幾十年當中,耿老為國家鑑定了數萬件一級文物,在文博界他被稱作是“人間國寶”。但耿老自己並不這么認為,他風趣地說他是“人間國寶”,那是吹牛,反正吹牛不要錢!

在他的鑑定生涯中最為人稱道的一次,就是1994年耿先生從香港的拍賣會上以110萬人民幣拍賣回的成化罐。

歷史上明代成化憲宗皇帝非常喜歡小器物,那個年代最常見的官窯瓷器都是碗、盤等小件,故有成化無大器之說。而這個通高31厘米,口徑17厘米的成化罐則是現存少有的大件器物。目前全世界也只有4隻,而故宮的這個是唯一一個帶蓋的最完整的成化罐。但有人認為這個帶蓋的成化罐是假的,這個爭論一直持續到了今天。現在它的身價已經漲至2千萬人民幣。耿寶昌的火眼金睛是在文物店做了10年學徒練就的。他的老師就是人稱“宣德大王”的孫瀛洲。孫先生是享譽20世紀中國博物館界的著名瓷器專家,上世紀30年代開的敦華齋是京城極其有名氣的文物店。15歲時,耿寶昌在初次來到敦華齋時,覺得文物店的工作看起來很乾淨,便留下來做了學徒,從此跟隨老師練古瓷鑑定的童子功。

瓷界泰斗耿寶昌瓷都縱論景德鎮與督陶官文化瓷界泰斗耿寶昌瓷都縱論景德鎮與督陶官文化

瓷界泰斗耿寶昌瓷都縱論景德鎮與督陶官文化在當了10年的學徒後,1945年,只有22歲的耿寶昌開了自己的文物店——振華齋,它的原址就在今天琉璃廠榮寶齋(微博)的地方。雖然他年紀輕,但是在圈內名氣很大,那時他只看最美、最珍貴的東西。按照行內的規矩,作瓷器鑑定絕對不能把眼睛看窮了。解放後,1956年,故宮的老院長吳仲超對故宮原有的東西進行鑑定整理,便把過去年長有聲望的人網羅到故宮。老師孫瀛洲被請到故宮,他還向吳仲超舉薦了自己的得意門生——34歲的耿寶昌。

現在,耿寶昌已經在故宮工作了近60年。60年來耿寶昌閱寶無數,博覽天下最精美的瓷器,促使他成為古陶瓷的鑑定大師。

個人成就

鑑別真品贗品鑑別真品贗品

耿寶昌先生對明清瓷器鑑定真贗提出四條重要依據

一、造型

明清瓷器的各類器型,多能較為準確地反映明清各朝當時的生活習俗、審美標準、社會風貌和技術條件。在鑑別中,要重視對時代風貌的研究,並對其不同的風格進行詳細了解,分析對比,有了準確的器型概念 ,就不難掌握其規律,對低劣的贗品就不難識破。仔細觀察、經常測量,細緻地識別胎質、釉面,隨時收存歷代瓷片標本,勤加觀察和比較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也只有通過實踐,積累豐富的經驗,才能逐步掌握器型的主要特點。

二、紋飾

明清不同時期的瓷器紋飾都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不同的風格特點。在斷代和鑑別真偽時,重要的是觀察、比較同時期與相近朝代其它工藝品的圖案、畫意等特徵,舉一反三,互相印證,即可發現時代的特徵和共同的規律。作大量細緻的對比分析,了解其風行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還要把握紋飾施彩方面的時代特徵。鑑定真偽,還可根據紋飾的筆法。鑑定還需結合其他方面的特徵,正視側視,仔細觀察,研究辨析。

......耿寶昌...活動........耿寶昌...活動..

三、胎釉

就瓷器而論,胎為骨,釉是衣。細緻觀察胎體和釉面,是斷代和鑑別中很重要的。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在胎釉成分和燒造工藝上都有比較顯著的差別,可資代表當時的時代風格。鑑別胎質時,可從器足的無釉處觀察,注意胎土淘煉的純淨與燒結的縝密程度。以各個時期所具典型足形來斷代和辯偽也是一種切實可行的途徑。研究並類比各個時代不同形式的器足特點,找出其繼承、發展、演變的規律,和研究造型、紋飾一樣至關重要。對於明清兩代各品種釉面的觀察,除以雙眼直觀外,必要時還可藉助放大鏡。從釉面的新舊光澤上,可以辨別真偽。各時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瑩潤與乾色,釉質的縝密和疏鬆,及濃縮、積釉 情況,也是鑑定真偽的一個重要依據。對於明、清瓷器胎和釉所表現的時代特徵,必須聯繫考察,不可偏執一方,並需結合其他方面來共同判斷。若能經過長期實踐和切磋,總結它們的發展規律,甚至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方面加以研究更佳。造型、紋飾、款識、釉色、胎質等鑑定方法必須同時並用,方能收到殊途同歸、全面一致的效果。

四、款識

明清瓷器各代款式千差萬別,以款識特點來斷代和辯偽也就相當重要。體會各代款識的不同風格,首先可以從研究書法入手,然後將真假實物款式相互比照,結合實物反覆審度其字型的結構,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澤的深淺濃淡等。另外,也應當注意總結同一時期早、中、晚期款識不盡相同的變化規律。

相關圖片

相關著作

耿寶昌耿寶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