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中人

耳中人

《耳中人》為《聊齋志異》第二篇。《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

基本信息

《聊齋》第二篇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另有相關同名電視劇和電影等。

正文

譚晉玄,邑諸生也。篤信導引之術,寒暑不輟。行之數月,若有所得。一日方趺坐,聞耳中小語如蠅,曰:“可以見矣。”開目即不復聞;合眸定息,又聞如故。謂是丹將成,竊喜。自是每坐輒聞。因俟其再言,當應以覘之。一日又言。乃微應曰:“可以見矣。”俄覺耳中習習然似有物出。微睨之,小人長三寸許,貌獰惡,如夜叉狀,鏇轉地上。心竊異之,姑凝神以觀其變。忽有鄰人假物,扣門而呼。小人聞之,意甚張皇,繞屋而轉,如鼠失窟。譚覺神魂俱失,復不知小人何所之矣。遂得顛疾,號叫不休,醫藥半年,始漸愈。

翻譯

耳中人插圖耳中人插圖
在本地縣學裡有一個叫譚晉玄的秀才堅信氣功可以使人強身健體,因而每日修煉,寒暑不輟,漸漸地,也似乎真的有了那么一點點成效,一時自我感覺良好。 一日他剛剛盤腿坐下,正閉目養神,忽然聽到耳朵里一個極其微小的聲音說:“這回應該是可以現身了。”他慌忙睜開眼睛想看個究竟,但剛一睜開眼,卻什麼都聽不到了。他只好再次閉目養神,而這時卻又聽到了與之前一樣的聲音。他以為這是自己從此以後 他每次打坐練功都能聽到說話聲 因為這說話聲一而再 再而三地聽到 他便想等再聽到說話聲時一定要睜開眼看個究竟。又一天,他聽到耳中有說話聲,便立即小聲答應說:“可以看了,不一會,他就感到耳朵中慢慢地爬出一個東西來,斜眼偷看一看,原來是一個三寸左右高的小人。其面貌十分兇惡,好像夜叉一般,在地上轉來轉去。他心裡暗自驚奇,便聚精會神地看著這小人怎樣變化。這時,有位鄰居來借東西,叩門喊人。小人聽到叩門聲,表現出非常驚慌的樣子,繞著房間跑來跑去,好像是老鼠找不到洞口一樣。這時,譚晉玄立即感到自己的神魂都沒有了,再也不知道小人到哪裡去了。從此以後,他便得了癲狂病,日夜喊叫,一刻不停,服了半年的藥才逐漸有所好轉。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又名柳泉居士,聊齋先生,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於寶應,居鄉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並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通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於農業、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3部、雜著5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