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婆

耆婆

耆婆,又作耆婆伽、只婆、時婆、耆域、時縛迦。為佛陀時代之名醫。曾至希臘殖民地附近之德叉屍羅國(梵 Taks!as/ila^)學醫,後返王舍城(梵 Ra^jagr!ha),為頻婆娑羅王與阿闍世王之御醫。虔誠信仰佛教,屢次治癒佛弟子之病。曾引導弒父之阿闍世王至佛陀面前懺悔。其名聲可媲美我國戰國時代之扁鵲。

簡介

耆婆,著名佛教學者鳩摩羅什的母親,公元四世紀的龜茲人。她出身於王族父親哥哥都先後做過龜茲國王。那時的龜茲和疏勒、于闐、高昌並稱為西域的四大佛教文化中心,佛教被立為龜茲的國教。因此,她從小就受到佛教文化藝術的薰陶,長大成人後,變成了一個虔誠的佛教徒

生平

她天性純真善良,稟賦聰穎過人。她厭惡世俗,品格堅毅。曾經攻讀許多佛教的經論,如果她是個男子,很可能成為著名的學者。可是在那個充滿偏見的封建社會裡,她身為女性,也只能給達官貴族做個顯赫夫人
到她該出嫁的年齡,她的哥哥給她選擇了一位稱心如意的佳婿鳩摩炎。鳩摩炎出生於佛教昌盛的發源地——天竺國,當時他已是名譽西域、令人稱羨的龜茲國師。可是,他的夫人對他講釋的佛教經義並不滿足。
公元三四四年,這是造物主賜給鳩摩炎夫人最大希望的一年,她的愛子誕生了,起名為鳩摩羅什(意譯為“童壽”)。從此,她就把自己的抱負完全寄托在兒子身上,一心想把他培育成舉世聞名的佛教學者。
她深知任何一位偉人,都是經歷無數磨難的,因此,她從小就培養兒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別的王公貴族子弟,吃佳肴,穿綾羅。她卻讓自己的兒子,穿麻葛,吃粗食,當兒子記事時,她就教他學習佛教小乘派的經文,當兒子稍大一些,她又教他攻讀佛教大乘派經義。為了培養兒子的耐心,她陪他大半天、大半天的靜坐,為了鍛鍊兒子的勇敢,她帶領兒子爬險山涉惡水。等到兒子長到十七、八歲,她又不辭辛苦地陪著兒子穿綠州,繞大漠,翻過重重山,跨過條條河,跋涉幾千里去天竺取經深造,背井離鄉,週遊異國,一住就是五、六年,蒼天不負苦心人,後來鳩摩羅什終成大器。
公元四○一年,正是我們的山河處於分崩離析的十六國時代,後秦王姚興慕名,派人把佛教大師鳩摩羅什迎到長安,訊息傳開,後秦國就有八百多名頗有素養的僧人也來拜鳩摩羅什為師,其中有著名的高僧道生、僧肇、道融、僧睿號稱四大弟子。後來鳩摩羅什就在這八百多弟子的協助下,經過十多年的辛勤努力,用漢文翻譯出《大品般若》、《小品般若》、《法華》、《維摩》、等經書,以及《十二門》、《大智度》等經論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完整系統地介紹了大乘派空宗的唯心主義學說,在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因此,後代人常把鳩摩羅什和真諦、玄奘,並稱為我國著名的三大佛經翻譯家。
可是,在鳩摩羅什走向成名的征程里,又有誰知道這裡凝聚著那位慈母的多少心血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