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氣橫秋

老氣橫秋

老氣:老年人的氣派;橫:充滿。本義:老年志氣橫貫秋空,原本形容氣概雄渾、豪邁。老氣橫秋,拼音lǎo qì héng qiū ,常用成語,出自《北山移文》。主要用來形容某個人老練而自負的神態。或年輕人缺乏朝氣的樣子。南朝時期,齊國的孔稚珪是一個風韻清雅的隱士,當他得知曾經隱居於鐘山的周彥倫要出任海鹽縣令時,覺得周彥倫不是真正的隱士,遠不及巢父及許由有志氣,於是作《北山移文》:“風情張日,霜氣橫秋。”眾人取笑了一回,見新人老氣橫秋的那個樣子,便紛紛散去。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反義詞,老成持重、老當益壯。

基本信息

近義詞辨析

老氣橫秋老氣橫秋
老態龍鍾多用於老年人,多指體態,是中性詞。
老氣橫秋用於青壯年,指人的神態,有暮氣沉沉、缺乏朝氣的意思。
【反義詞】老成持重、老當益壯。
【同韻詞】簠簋不修、蟠屈繚糾、杞人之憂、順水推舟、飄瓦虛舟、泝水行舟、萬事全休、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報喜不報憂、無盡無休。
【歇後語】壽星打哈欠

成語出處

風情張日,霜氣橫秋。 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

成語故事

南朝時期,齊國的孔稚珪是一個風韻清雅的隱士,當他得知曾經隱居於鐘山的周彥倫要出任海鹽縣令時,覺得周彥倫不是真正的隱士,遠不及巢父及許由有志氣,於是作《北山移文》:“風情張日,霜氣橫秋。”

成語舉例

眾人取笑了一回,見新人老氣橫秋的那個樣子,便紛紛散去。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