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頸性眩暈

老年人頸性眩暈

頸性眩暈是因椎動脈受到刺激或壓迫,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產生的眩暈、噁心、嘔吐等一系列臨床症狀和體徵,屬椎動脈型頸椎病,此病是老年人常見病之一。

基本信息

病因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多發於老年人的原因:因老年人有以下生理病理特點

1.骨質增生

骨刺可以刺激或壓迫椎動脈,致血流減少。

2.血管病變

老年人動脈粥樣硬化多見,容易發生椎動脈供血不足。

3.頸椎間盤退變

椎間隙變窄,頸椎相對縮短,椎動脈相對變長,發生摺疊或扭曲,影響椎動脈血液循環。

4.頸椎錯位

頸椎盤退變時,椎間隙變窄,關節囊和椎間韌帶鬆弛,頸椎失穩,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使頸椎錯位,刺激椎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叢,或直接壓迫椎動脈,使椎動脈痙攣或管腔狹窄,血流量減少。

臨床表現

1.頸性眩暈

為發作性眩暈,有時伴有噁心、嘔吐、耳鳴、耳聾、眼球震顫。當頭部過度後仰或轉動某一方位時發生,停止後仰或扭轉時,症狀消失或明顯減輕,又稱位置性眩暈。頸性眩暈多發於40歲以上,男女無明顯差別,血壓基本正常。突然發病,常因晨起或午休後起床或轉頭突然出現眩暈。

2.頭痛

多為後枕痛或偏頭痛,可為隱痛、跳痛或放散痛。有人常年服用止痛藥或疑為顱內有占位性病變。

3.猝倒。

4.腦幹症狀

肢體麻木、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對側肢體的輕偏和對側顱神經症狀。還可以出現吞咽困難、反嗆、咽反射消失、聲音嘶啞、眼肌麻痹、復視、視物不清,Horner征等。

檢查

應查血紅蛋白、血糖、血脂、尿素氮等。

1.X線頸椎

可見頸椎椎體、間盤、鉤突關節退變和項韌帶鈣化,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等改變。

2.腦超聲

可見椎基底動脈血流量減少。

診斷

依據臨床表現、頸椎檢查、腦血流圖、頸椎X線平片即可確診。

治療

1.頸椎旋轉復位法

採用馮天有頸椎旋轉復位手法撥正偏歪棘突,使患椎恢復原解剖位置,解除對椎動脈的刺激或壓迫,臨床症狀和體徵即可減輕或消失。

2.按摩頸部軟組織。

3.頸椎牽引

對老年人,椎間隙變窄,骨質增生明顯的病人可做頸椎牽引治療。

4.理療

緩解肌肉痙攣,消除局部無菌性炎症,常用超短波、紅外線等。

5.封閉

0.5%普魯卡因溶液8ml,潑尼松0.5ml頸椎後關節囊封閉,每周1次,3次為1個療程。

6.藥物

(1)倍他司汀(鹽酸培他定)口服。

(2)輸液 5%葡萄糖溶液500ml加川芎嗪160mg靜滴。

7.手術治療

經各種保守治療無效者,骨質增生嚴重,頸椎管狹窄症等需手術治療。

預後

主要防止意外摔傷,一般預後良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