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生活

翹生活

翹生活,是指不願意忍受周而復始的疲憊生活和忙碌工作,像上學時翹課一樣,暫時逃離,享受生活在別處的愜意。

來源

翹生活翹生活

該詞來自一個法國詩人蘭波的生活經歷。查維勒是個法國小城,這個充滿著資產階級庸俗趣味的故鄉一度讓蘭波產生追求他鄉之客的感覺,用流行的話來說,他曾經3次“翹”掉原來的生活,最終他一路走到巴黎,輾轉比利時,還到達倫敦
雖然一路潦倒,然而正是這段時期,他的詩歌創作達到了高潮。蘭波向這段“翹”生涯告別時寫下了著名的《地獄裡的一季》,這讓他成為連詩人海子都崇拜的詩歌烈士。無法想像,如果沒有“翹”,蘭波很可能就是一名普通打卡族。

社會原因

“翹生活”在中國白領間的流行有著現實的社會原因。年輕白領因為工作壓力過大而損害了健康甚至猝死的現象不斷增多,已經成了一種社會病。年輕人的各種生活成本日益上升,而就業機會卻相對減少,激烈的社會競爭有增無減。

2011年9月,《小康》雜誌社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中產階層休閒滿意度”調查:

1、近四成職場人認為自己屬於“沒錢沒閒”之列。
2、近八成職場人每周工作時長超過40個小時,其中近三成人每周工作時長在50個小時以上。
3、在關於時間與金錢的四個選項中,有38.2%的受訪者選擇了“沒錢沒閒”,25.2%的受訪者選擇了“有錢沒閒”、22.5%的受訪者選擇“有閒沒錢”,僅有14.1%的受訪者既有時間,又不缺錢。
該調查發現,逾時工作,是很多職場人士的生活狀態。在受訪者中,僅有23.7%的人每周工作“40小時及以下”。每周工作時長超過40小時的達76.3%,其中,28.8%的人每周工作時長超過50個小時,又有11.8%的受訪者每周工作60個小時以上。
關於中國人的工作時長,經濟學家郎鹹平曾經算過一筆賬:中國人均工作時間排名世界第一,一年高達2200個小時,美國為1610小時,日本是1758小時,荷蘭則只有1389小時,為全球最低。與此相關的是絕對工資收入,每小時工資,中國在全世界排名最低。中國人的人均工資為0.8美金一小時,全世界第一名是德國,約30美金一小時;第二名美國,約22美金一小時。
與工作時間長相對應的是休閒時間少。根據相關規定,我國的法定假日已經達到115天,加上職工帶薪休假5~15天,在理論上,中國職場人士一年內應該享有的假日可達120天及以上,大致相當於一年時間的三分之一。

移居建議

面對一線城市過於激烈的社會競爭及過大的生活壓力,移居到其他更宜居的中小城市或許是一種很不錯的選擇。

二線城市
成都為例,二線城市在經濟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而生活方式卻充滿活力又比北上廣少了多了悠閒。可以選擇在創意園區靠頭腦吃飯,也可以穿著拖鞋走在巷子裡看美女。慢生活但又不落伍。

沿海城市
如果生活工作在像大連這樣的海濱城市會怎樣?氣候宜人,環境清新。得天獨厚的港口優勢,讓許多外資企業將自己的中國經銷區建立在這兒。閒下來的時候雖然沒有夜夜笙歌但也可以到海邊走走,生計和浪漫,一舉兩得。

回老家
回到長大的地方。也許那裡並不富足,但是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許那裡地方不大,但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不用為房租和搬家發愁,也不用在失去工作時感到異常焦慮,其實家還是最後的依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