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水國家森林公園

習水國家森林公園

習水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公園海拔1000-3000米,總面積14027.46公頃,由地域上不相連線的三大片區組成。其中,中國杉王片區位於縣城北8公里,面積3702.35公頃。習水國家森林公園雖地處中亞熱帶,因地形切割深,海拔差異大,森林茂密,立體氣候特點顯著。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習水國家森林公園習水國家森林公園
公園前身是小橋林場,飛鴿林場和三岔河森林經營站,1995年,成立習水自然保護區時三岔河經營站成為實驗區,1996年,遵義市林業局批准飛鴿林場建立市級飛鴿森林公園,2001年,經貴州省林業廳批准中國杉王和飛鴿兩個省級森林公園,2003年,經國家林業局批准進入國家級森林公園。成為貴州北線旅遊上可與赤水媲美的生態旅遊區,更是支撐四川南部、貴州北部和重慶西南部交界的“川黔渝生態旅遊三角”核心區域八大國家級旅遊品牌之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習水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總面積14027.46公頃,海拔為1000-3000米,由地域上不相連線的三大片區組成。其中,中國杉王片區位於縣城北8公里,面積3702.35公頃;飛鴿片區和三岔河片區在縣的西北部,與重慶市江津四面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接壤,距縣城50公里,面積分別為4701.24公頃和5623.87公頃。處於大婁山山系西北坡向四川盆地南緣的過渡地帶侵蝕強烈的中山峽谷區,丹霞地貌發育典型;雖地處中亞熱帶,因地形切割深,海拔差異大,森林茂密,立體氣候特點顯著。

山體地貌

森林公園飛鴿片區地文風景資源由各類丹霞地貌組合而成,主要有斷崖、V型峽谷、象形巨石、板狀河床等,出露白堊紀嘉定群岩層,為泛濫性河流相沉積,岩性為磚紅至鮮紅色中厚至塊狀長石石英砂岩,夾紫紅色泥岩。在寨門西北經1公里的水溝邊有一厚約4米礫岩層,由礫石及膠溶物組成,岩層為暗炭色,礫石含量占75%磨圓度佳,呈卵形,表面光滑,有條紋色彩,含有其他礦物細脈,構成色彩斑斕圖案。礫徑40-90mm,長度可達160mm,硬度6-7,質地緻密,初步定名為“飛鴿石”,是一種較有觀賞和開發價值的石類。地質構造位於揚子準地台四川台坳南部邊緣,岩層微向北傾,傾角很小,近乎水平。地形為習水北部侵蝕強烈桌狀中山峽谷區東段。山脈為NW—SE走向,山谷呈腸狀,時寬時窄,一條小河在磚紅色砂岩上沖刷出平起的板狀河床,長達4公里,形成絕無僅有的“水上公路”。最高海拔1551.7米,最低海拔1170米,相對高差380米。

中國杉王片區地形為習水北部侵蝕強烈的中山峽谷。主山脈走向NEE-SWW。平均海拔1300m-1400m,最高點紅岩頂1756m,最低點石坎河溝中800m,相對高差950m。次山脈紅岩頂、老廟頂、鍋圈岩、龍塘至獅子坪一線是習水河與長嵌溝的分水嶺,出露地層為上侏羅紀和白堊紀。上侏羅紀分布於杉王片區南部太平村和中國杉王景區,占總面積的7.7%,是曲流河--洪訊平原相沉積物。白堊紀嘉定群分布廣泛,占總面積的92.7%,為泛濫性河流相沉積物,岩性為紅色、紫色砂岩、粉砂岩和長石石英砂岩。由於地殼隆升運動與相對寧靜的交替出現,切割侵蝕與側旁侵蝕重疊發生,形成較高平緩的平頂山、單面山、開闊溝谷、躺椅式山谷、V型峽谷、象形巨石、丹霞孤峰峰林、崩塌石林、板狀河床等獨特丹霞地貌。

重要的有馬蹄形丹崖的猿洞溝,崖壁高大、陡峭、奇異,溝谷寬敞,形成多重飛流、跌水、瀑布。平緩寬闊的溝谷中森林茂密、原生性強,五仙峰、斷山、母子峰(又稱情侶峰)、、石坎河谷均為丹崖奇特地貌的集中地。總之,由於地殼抬升運動,侵蝕作用強烈,加上岩石垂直節理髮育,形成幽深溝谷,赤壁丹崖、比比皆是。孤峰林立的山崖上,巨石突兀于山坡溝壑間,馬蹄形山各懸於半崖,廊檐式崖洞層層疊疊,丹霞風光奇特、多姿而瑰麗。

山體多呈台狀及緩斜單面山,由於受平緩褶皺構造和河流強烈切割的作用,總體具有山頂平緩、山坡陡峭、主峰山脈走向不甚清晰的特點。嶂谷、懸崖、岩洞、石峰、岩柱、圍椅型懸谷和象形巨石比比皆是,主要有月亮岩、猴血岩、大城門、鍋圈岩、陳家岩、懸方岩、蝴蝶岩、滴水岩、石燕子、飛仙石、薜公岩、張飛岩、擎天柱、鬼谷、雙老石、犀牛入潭、鹿回頭、老鷹岩等。上述三個片區密集而奇特的年青態丹霞地貌形態,匯集了迄今國內所有類型,堪稱丹霞大觀園,加之以闊葉林為主體的植被覆蓋度大,溪流十分發育,形成集雄、奇、幽、秀、險為一體的丹霞山水森林自然景觀綜合體。

氣候特點

森林公園內氣侯涼爽宜人,飛鴿片區在炎熱夏季園內氣溫比四面山鎮低3—5C·,是消夏避暑的良好所在。在九鳳山一帶,夏秋季節時有霧靄沉沉,使整個公園的景物披上飄渺的輕紗、時隱時現,如至仙境。最為壯觀的是在大、中、小三個寨門及進入公園的公路邊觀日出、雲海,此種天象奇景會因季節、晴雨而變化。經常出現的時間是每年5至8月,早上5—7時,多雲或晴朗天氣,此種天象奇觀在周邊眾多風景區中是獨特的。在每年12月至次年1月,可觀雪景和雨淞。

中國杉王片區在炎熱夏季園內氣溫比東皇鎮低3—5C·,是消夏避暑的良好所在。在猿峒一帶,晴天清晨,太陽初照,形成壯觀美麗的森林雲海,時有彩虹出現。在火草坪埡口,可觀小橋村梯田、人家、雲海;在紅岩頂可觀日出、日落之美景。在每年12月至次年1月,可觀雪景和雨淞。

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

習水國家森林公園習水國家森林公園
森林公園內的植被以森林為主體,覆蓋率高達90.8%,主要類型有人工杉木林、華山松林和柳杉林、天然針葉林、天然常綠闊葉林、天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灌林木及灌叢。竹類遍布各處。天然闊葉林中主要有銀木荷林、青岡櫟林、大頭茶林、絲栗栲林、貴州山柳林和紅翅槭林;天然針葉林主要有福建柏林和海南五針松林;溝谷中有桫欏形成的單優群落。

古樹名木

飛鴿片區有古銀杏樹2株,樹齡逾300年。一株名鴛鴦白果樹,生長於溪畔,主幹橫於溪上,從主幹上斜分出兩支幹相倚臨空。有中國鵝掌楸20餘株生長在闊葉林中,最大一株高30米,胸徑40厘米。溝谷中隨處可見福建柏、紅豆杉、三尖杉、紅翅槭。中國杉王片區擁有森林公園中最具壟斷價值的生物資源為中國杉王,該樹已成為習水旅遊標誌,屬於國寶級古樹名木。還有成片分布的福建柏、紅翅槭、桫欏,溝谷中零星分布的紅豆杉、楠木、含笑,老莖生花的榕樹等。三岔河片區望仙台石窟附近,生長有一片以福建柏為優勢的森林,面積近2公頃,其中福建柏多為古樹,樹齡250-350年。

奇花異草

公園裡有含笑、紅花木蓮、忍冬、秋海棠、紅山茶、小黃花茶、大頭茶、杜鵑、雲南杜鵑、光枝杜鵑、睫毛杜鵑、腺萼馬銀花、金絲桃、岩白菜、紫花苣苔、萱草、玉簪、大百合、百合、卷丹、文殊蘭、石蒜、鳶尾、白芨、蘭、石斛等200餘種。

野果野菜

野果有獼猴桃、楊梅、拐棗、四照花、懸鉤子、野櫻桃、椎栗,野菜有馬齒覓、柴胡、前胡、薄荷、灰菜、薺菜、青刺尖、蕨菜、薇菜、火麻尖、方竹筍等。

習水國家森林公園內生長著茂密的原生常綠闊葉林帶,這是充滿生命活力的綠色世界。舉目四望,深山曠野綠得眼花繚亂:遠山蒼茫呈黛綠,深谷清幽呈碧綠;上層林冠呈亮綠,下層樹叢為暗綠,新枝嫩葉為鮮綠,老藤古樹為深綠。層次豐富的綠色,凝聚而成清新爽目的、濃濃的綠意,伴隨季節時辰的交替,風雨雲雪的變化,山石水景的襯托,展現出變幻無窮,虛無縹緲的神奇意境。

主要景點

飛鴿片區

習水國家森林公園習水國家森林公園
飛鴿片區地處習水河與綦江河流域的分水嶺,境內的溪流名飛鴿子,長7公里,是綦江河一級支流頭道河的源頭,兩側有近30條山溝,其中有11條山溝常年有水。在九龍崗有築壩形成的人工湖,水面6600平方米,四周萬木蔥籠,定名為“滴翠湖”。其中溝谷中和崖壁上生物多樣性仍得到較好保持。植物約700種,動物約60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近50種。主要植被類型有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人工柳杉林、杉木林、華山松林、溝谷和灘附近的竹林和次生灌叢等。遊憩價值較高的是闊葉林、人工柳杉林和竹林。其中有近3公里公路從入口處穿越大面積柳杉林。

中國杉王片區

植物約1200餘種,動物約100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近80種。主要植被類型有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人工柳杉林、杉木林、華山松林、溝谷、河灘附近的竹林和次生灌叢等。遊憩價值較高的是闊葉林、人工柳杉林和竹林。現存天然林多分布在園洞溝和石坎河,在林區公路兩側為人工柳杉林、楠竹林和杉木林。水域風光

森林公園中國杉王片區地處習水河與長嵌溝流域的分水嶺,溝壑眾多,有25條溝谷常年有水,分別匯入習水河和長嵌溝。在石坎河源頭附近築壩而建的孔雀潭,面積3500平方米,水明如靜、波瀾不興,塘邊翠竹連片、樹影婆娑。

杉王片區地處習水河支流上游集水區,一級溪流有12條,二級溪流有32條之多。公園中幾乎所有河流,無論其大小,都是水流喘急,瀑布跌水接連不斷,其落差數米到數十米不等。這些瀑布跌水流量一般較小,雖沒有“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雄偉氣派,但由於隱匿在青山翠谷之中,卻散發出高山流水的悠悠情思。瀑布沿密林深處的峭壁飛瀉,掀起林濤,水霧瀰漫,升華成林水交融的朦朧世界。由於岩層富水性和森林植被保存較好等原因,地下水豐富,地表逕流常年不斷且水量穩定。年青態丹霞地貌上奇特的水文與森林組合,在該森林公園中79條溪流上,構成類型豐富、美感強烈的各類跌水、瀑布百餘處,可謂丹霞瀑布大觀園,其中,有兩處為瀑布群:石坎河上段500米內有大小瀑布5處,陶家溝近1000米內有8處瀑布。這些瀑布又是空氣負養離子富集地,使森林公園的生產環境優越宜人。

中國杉王片區內人文景觀主要有關於中國杉王的神奇傳說,在距杉王500米處修建有杉王寺,五仙峰傳說。據考證,紅軍在遵義會議後渡赤水時,一支部隊曾經過杉王一帶。石坎河村“肥水不留外人田“的田園風光。

小橋壩景區

中國杉王

中國乃至世界奇蹟,孤立木,主幹挺拔,根深葉茂。樹高44.8米,胸徑⒉23米,冠幅22.7米,主幹材積84立方米;據考證,此樹樹齡約八百年。

麻湯埂寨門

從中國杉王至石坎河,猿峒的必經關隘,處於中國杉王片區最高點。此處可觀日出、雲海,冬季可賞雪景。

孔雀潭楠竹林

孔雀潭在石坎河源頭人工築壩而成,長110米,最寬處50米,最深處6米,水面面積近2000平方米,四周皆茂盛森林和竹林,林中生長有國家重點保護樹種鵝掌楸,觀賞植物槭、百合、杜鵑、山茶。沿西側,延伸分布有350畝楠竹林,地勢較平緩,此處海撥高1400-1450米,冬季嚴寒,按常理楠竹不易生長,但這裡楠竹群落結構穩定,為園內休閒的最好去處之一,竹林中還有巨型野生山茶一株,樹高8.5米,冠幅4米,胸徑14厘米,花期2-4月。

石坎河峽谷

從楠竹林尋幽而下,穿越密林中的石梯,棧道,到達石坎河峽谷。石坎河峽谷全長9公里,是水流切割作用形成的典型丹霞峽谷,谷深300-800米,可分成三段:

⑴上段為石坎河瀑布群,游道長1.5公里,有梯級瀑布6處,常年流水不新,氣勢磅礴,是園中最大的“負養離子發生器”,最大的瀑布落差48米,窄壁懸幔狀;行不過20米,為笫二級,落差24米,寬貼壁簾狀。

⑵中段從石坎河瀑布群至石坎河村“富豪遺址”,全長4公里,是峽谷中最開闊的一段,石坎河村零星住有20餘戶人家,四面環山,放眼蔥籠,梯田層層,水梘交錯,村民於房前屋後遍植桃、李、梨、柿、板栗、核桃,在懸崖上放養蜜蜂,多出產“岩蜂蜜”。“富豪遺址”為清末遺存,由五尺石道、染坊、四合院構成,石礎上刻有花、鳥、魚、蟲、人物等,栩栩如生。

⑶下段從石坎河村“富豪遺址”至瓦店子,與長嵌溝習水至四川合江縣的省道相連。此段為典型的丹霞峽谷,流水地質作用強烈,谷底有崩塌的巨石和崩積與沖積共同形成的“竹林三角洲”,兩側多懸崖斷層、石柱、石峰、丹石紅灘,常綠闊葉林遮天蔽日,沿路可見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楠木、紅豆杉、桫欏、福建柏(尤其可見小面積單優群落),珍貴觀果樹木紅翅槭,雜色榕(老莖生花)。距瓦店溝口300米處,有一練狀瀑布,高約60餘米,此瀑因處峽口,常有大風將飛瀉而下水流吹至崖間縹渺不定,晴日午後在陽光照射下會形成五彩虹霓。此段因崖陡,谷深,植物種類豐富,成為野生動物樂園,常可見獼猴、藏酋猴猴群。

猿峒溝

箕形大峽谷除撮箕口以外的三壁都是紅色砂岩,岩體筆直,跨度寬廣(正壁寬70米,左壁100米,右壁70米),高約在50到80米之間。右壁有溪流淌下,形成瀑布,谷底生長原始常綠闊葉林。晴天清晨,岩壁緊接層片狀雲霧,間有右壁瀑布形成彩虹。谷地無路可至,至今仍為科考探險處女地。可見可至的重要景點有:

⑴母子峰,又稱石筍山、情侶峰,為丹霞石峰,由一高一矮兩峰相偎而立,峰頂樹木蔥鬱,較高一峰頂長有二株樹冠為傘狀的古樹,更有情侶意味。

⑵斷山在距園洞至小橋村公路邊僅30米密林中,由紅色砂岩經斷裂形成。斷開處為平整大幅石壁,兩壁相距2米。壁高8米,斷開的一截為柱狀石峰,上生福建柏,紅豆杉等珍稀樹木。又見大樹樹根沿石生長,與石相抱的“根包石”現象。

五仙山

為五柱紅色砂岩石峰聳立,峰形幾為圓柱,高30--40米,直徑5--10米,最大一柱傳說1976年9月9日毛澤東主席逝世日坍塌,因此現在所見只有4柱,峰頂草木油綠,即便乾旱年月也不減,峰旁建有一小廟,離五仙山不遠的山崖上有猴群出沒。

飛鴿景區

飛鴿古寨門

為森林公園飛鴿片區大門,由公園大門、觀海亭、川黔古道、清代關隘遺址(大、中、小寨門和城牆遺址),柳杉林和飛鴿石(為白堊紀礫石,是古河床沉積產物,礫石質地緻密,花紋奇特,與膠結物形成礫岩,形態奇異)構成。此處最佳景色為雲海日出和柳杉林雪景。

水上公路

從田灣頭至場部,從場部至九龍崗共兩段,丹霞扳狀河床天然形成,國內罕見,長近4公里,車行水中,別有風味,兩岸的重要景點有:

⑴鴛鴦白果樹樹齡約500年,由兩株樹木並蒂生成,形影不離。

⑵千年神龜由象形丹霞巨石形成,狀似烏龜欲下溪中。

⑶天鵝飛瀑由水上公路左側的形似天鵝的象形巨石與右側的瀑布構成,仿佛如天鵝展翅飛向瀑布。

滴翠湖營地

飛鴿景區

林間山溝築壩形成的水庫,長400餘米,最寬處60米。四周綠蔭環繞,形成寧靜、青翠的湖面,可垂釣、遊船,環湖四周,設有野營地。

陶家溝懸谷瀑布群

溝長995米,有兩級懸谷,笫一級懸谷從與飛鴿溝交界處至溝中540米處,高差約100-150米,寬約40米;第二級懸谷從550米至995米處,每一級懸谷中又發育有4級瀑布,共有8級瀑布。

1號瀑布:從溝口沿溪行,林緣多野生百合花,至500米處,高15米,寬4米,窄壁簾狀;

2號瀑布:至510米處,高5米,複合型,垂直面高3米,曲面高2米,流水為貼壁簾狀,寬2米。

3號瀑布:至520米處,高4米,寬1.5米,曲線型,傾角50度,貼壁簾狀流水。

4號瀑布:至540米處,高6.5米,寬2米,瀑面傾角80度,水流貼壁,長條形。

5號瀑布:至550米處,複合型,總高4.5米,垂直面高2.5米,曲面高2米,水流為貼壁簾狀,寬1.5米,左右均發育岩腔,瀑底勾槽狀,柱形流水,長4米。

6號瀑布:至560米處,高4米,寬2米,表面槽狀,流水柱狀,傾角75度,底部為平坦石岩,長10米,寬4米。

7號瀑布:至580米處,高22米,水流貼壁簾狀,梯形。

8號瀑布:至600米處,複合型,總高7米,垂直面高3米,曲面高4米,寬2米,流水柱狀貼壁。

牛眼潭:至650處,為一水潭,長9米,最寬處5米,最深處2米,橢園形,狀如牛眼。

九鳳山

包括川黔界碑,金龍寺和石家溝。川黔界碑現為重慶直轄市與貴州省交界標誌,自清朝鹹豐年間建立,後換成語錄牌,2012年前後重立,兩省界碑在風景秀麗之地別有韻味,是遊人攝影留念的好去處,從江津四面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洪海景區遊船登岸即是,由此沿川黔古道步行800米,可到金龍寺,寺左旁有一眼山泉,水質極佳,為飛鴿第一山泉,又稱聖水坑,從寺廟右側沿山路拾級而下,可至石家溝,溝口有農舍10餘間,至溝中400米均為農田,其餘為沼澤地,環繞於溝四周為林相十分整齊的柳杉林,林中隱藏有2個瀑布,一瀑高20米,寬6米,簾狀,與柳杉林和沼澤地相伴;另一瀑高18米,寬5米,念珠狀,較為奇特的是該瀑布底部基岩有大小不等但形狀十分規則的園形坑93個,據初步考證為瀑布水衝擊而成,在水中形似天上之星,當地人稱“天星坑”。

人文景觀

習水國家森林公園習水國家森林公園
飛鴿片區內主要人文景觀有九鳳山金龍寺,飛鴿子大、中、小三個寨門、城垣遺址、袁家古堡遺址,川(渝)黔兩省(市)界碑和飛鴿村田園風光。在相對封閉,沿飛鴿水兩岸800m範圍內,如此眾多的人文景觀與森林、溪流融合一處,和諧、寧靜而美麗。目前最吸引人的是九鳳山金龍寺,在兩省(市)交界區域有眾多信徒,在佛、道教節日或其他重要節假日,來四面山洪海的遊客都要到九鳳山朝山敬香。

三岔的人文景觀資源有早至蜀漢章武年間的摹崖石刻(獵魚圖),晚至清代實業家袁錦道的祠、墓、住宅、工廠作坊遺址,其中,望仙台袁錦道祠已列為貴州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貴州第一窟”。

旅遊信息

景區景點

景區數:3

景點數:35

交通情況

到達擁有機場,港口和高速公路的四川瀘州市只有2個多小時車程,隨著貴州遵義至重慶高速公路的開通,習水到重慶直轄市的車程縮短到2小時左右。進入習水國家森林公園三大片區的景區公路,景區內的遊覽步道、觀景亭台、賓館、營地、飯店等設施已基本建成,正在籌建奇石館和森林博物館。目前可接待觀光遊覽、休閒度假、科考探檢、戶外野營的遊客。

民俗文化

習水國家森林公園離自然很近,在這裡信步尋幽,丹山疊嶂,紅崖壁立,懸幔飛瀑,清流妙漫,茂林修竹,萬類霜天,山花爛漫;登臨縱目,蒼山如海,煙霞虹霓,氣象萬千,堪稱原始生態勝地。來這裡,體驗和感悟它們:歷經八百年風霜雪雨的神州瑰寶--中國杉王,科學考察與探險運動處女地--猿峒懸谷,舉世罕有的丹霞板狀河床風景廊道--水上公路,普寫偉大革命英雄史詩的紅軍長征四渡赤水鏖戰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