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痣

翅痣

位於某些昆蟲的翅前緣端半部的深色斑,又叫翼眼。起著飛行平穩的作用。

概述

翅痣翅痣
翅痣(pterostigma)又叫翼眼:有些昆蟲上(如蜻蜓的前、後翅,膜翅目的前翅等)在其前緣的端半部有一深色斑,稱為翅痣(pterostigma)。(圖)是昆蟲分類上常用的特徵。
蜻蜓的每片翅膀前緣的上方,都有一塊漂亮的角質加厚部分,生物學上叫翅痣或翼眼,這就是蜻蜓用來克服飛行時產生"顫振"的裝置,它起著飛行平穩的作用。如果我們把這塊黑痣切除後再放飛,就會看到它飛得蕩來蕩去,沒有原先那樣平穩了。人們發現蜻蜓的這個秘密以後,就把它借用到飛機上,在飛機兩翼末端的前緣,製成一塊加厚區,或者加上"配重"裝置,這樣就消除了有害的"顫振"現象。

相關條目

生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