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葉鳳尾蘚

羽葉鳳尾蘚

羽葉鳳尾蘚多生於潮濕石上,有時亦生於沙質土上。分布 中國,日本,菲律賓,尼泊爾。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學名Fissidensplagiochloides
科名鳳尾蘚科Fissidentaceae
屬名鳳尾蘚屬Fissidens
中文名羽葉鳳尾蘚

生長性狀

植物體較大,帶黃色至褐色。莖堅挺,單一或分枝,連葉高10-50mm,寬2-5mm;無腋生透明結節或略有結節;莖中軸稍分化。葉16-25對,濕時葉尖亦常內卷;下部葉常潰爛,中部以上各葉披針形,長1.3-4.Omm,寬0.3-1.Omm,急尖;背翅基部圓形;鞘部為葉全長的1/2一3/5,稍不對稱;葉邊具細鋸齒至細圓齒;中肋粗壯,帶紅褐色.及頂,沿中肋兩側通常有一列長方形、平滑而透明的細胞;前翅及背翅細胞四方形至圓六邊形,長3.5-7μm薄壁,具明顯的乳頭狀突起,不透明;鞘部細胞與前翅及背翅細胞相似,但靠近中肋基部的細胞較大而平滑,壁.較厚。雌雄異株。頸卵器頂生於主莖上,長568-610μm。雌苞葉不明顯分化,比莖葉狹而短。

生境

多生於潮濕石上,有時亦生於沙質土上。

產地

陝西:太白山,魏志平4916(SYSIBSC)。四川:峨眉山,海拔1910-2500m李登科15315、16087(SHM,SYS);雅安縣,海拔700m,高謙17381(IFSBH,SYS);二郎山,海拔1500--2400m高謙等一759418508(IFSBHSYS);涼山,海拔2700m,張光初、曹同等21417(IFSBHSYS);鹽邊縣,海拔2750m汪媚芝20210(PESYS);海拔1500-1600m,Handel-Mazzetti1895(F.irrigatus的主模式標本H一BR。浙江:天目山,李登科3596(SHMSYS)。福建:武夷山,海拔900-1780m,李登科、高彩華1344816374(SHM,SYS)。江西:廬山,胡人亮2398(ecnu,SYS)。湖南:Handel-Mazzetti12216(F.subintege二的主模式標本,H-BR)。貴州:綏陽縣寬闊水,海拔1500-1600m,高謙、馮金宇3294033212(IFSBH,SYS);梵淨山,高謙、馮金宇31718(IFSBH,SYS)。雲南:貢山縣獨龍江,海拔1300-1400m,汪媚芝971410083c(PE,SYS);維西縣碧羅雪山東坡,海拔2200m,汪楣芝5157a(PE,SYS)。廣西:龍勝,吳鵬程、林尤興975(b)(PE,SYS)。

分布

中國,日本,菲律賓,尼泊爾

相關

羽葉鳳尾蘚
資源名稱 羽葉鳳尾蘚
數據標識符 ziranbiaoben_2111C0007000123090
關鍵字 自然保護區;生物資源;植物;標本;羽葉鳳尾蘚
描述 羽葉鳳尾蘚植物乾制標本;標本采自貴州梵淨山一天門,採集時間是2004-05-20;目前該標本保存於貴州大學植物學標本室。
負責單位名稱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環森保所
聯繫方式 北京市海淀區萬壽山後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email protected]
最近更新日期 20071128
資源類目名稱 植物
資源分類標準名稱 生物標本資源共性描述規範
資源分類版本號 v1.0
安全訪問控制 公開
更多信息連結 http://www.papc.cn/ShowSpecimen.aspx?SID=12309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