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盛班

義盛班是一個棗梆戲班,創建於清光緒初年(1875年)。棗梆這個劇種源於山西,屬於“澤洲調”,清光緒初年,山西遭受旱災,山西省的戲曲職業班社便只得去外地流動演出,有個“十萬班”曾來到魯西南,在鄆城、菏澤等地流動演出了一年多的時間,才返回山西。

鄆城已有了清唱“澤洲調”的基礎,看了“十萬班”的舞台演出,更加熱愛這個劇種了,一些地方便聘請山西職業藝人授藝,漸漸能夠登台演出。最早被聘為教師的藝人是潘朝緒(外號“大閨女”,棗梆藝人尊稱他為“潘師爺”),先後在鄆城的劉口、樊莊、郭屯、於廟、張集、方廟(原歸鄆城,後劃歸梁山縣)等處正式收徒傳藝,教出了一些能夠登台演出的徒弟,主要有珍珠簾、史文秀、樊武扎、龐石貴、侯福勤等,在鄆城組成了第一個職業戲班,取名“義盛班”,把圍鼓清唱搬上了舞台演出。
在這一輩藝人中,出現了一批頗有名聲的演員,如樊武扎(旦角)、吳鳳珠(旦角,藝名“小板”)、樊自瑞(紅臉,藝名“大吉”)、樊欣賢(紅臉,藝名“樊三”)、梅新賀(小生,藝名“小明”)、王新鼎(黑臉,藝名“大金鴿”)、劉富貴(小生,藝名“如意”)、侯建良(紅臉,藝名“銀枝”)、梁聖奇(紅臉,藝名“梁八”)、梁聖賞(黑臉)、桂相連(旦角,藝名“二狗蛋”)、趙風來(紅臉)、於恆久(旦角,藝名“五貝”)等,還有出名鼓師梁世友、樊作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