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決策支持系統

群決策支持系統

群決策支持系統,即Group DecisionSupport Systems,英文縮寫為GDSS,或群體決策支持系統。當今,全球的商業競爭日趨激烈,用戶對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的要求也愈來愈高。企業的質量管理已成為眾多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們最關注的內容。為了改善質量管理,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在競爭的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許多企業都引進了GDSS(群體決策支持系統),使得決策的過程處於一種群體參與和意見表決的氛圍之中,從而有利於質量改進進程的運作。

基本信息

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量的劇增,管理、決策變得越來越複雜了。單單依靠某一個決策者作出的決策往往是不夠完善的。當今的企業管理過程及各行政部門中的決策,通常是集中多個專家或決策者的意見,以形成更為合理、更加科學的群決策(GroupDecision)。在軍事指揮中,群決策的運用更為普遍,也就更顯重要了。

由此,作為當前DSS領域的研究熱點,群決策支持系統(列入GDSS)的研究與設計工作,不僅僅停留在實驗室里,它已被各大軟體公司到項目開發日程表之中。

基本定義

更好的進行決策更好的進行決策

GDSS是一種基於計算機的群體合作支持系統,主要以區域網路的形式支持多人參加的會議,通過一個自動化的過程來收集、記錄、交換會議意見,並實時顯示反應意見,交換髮言權。GDSS可以縮短會議時間,提高會議效率,增加群體滿意度。

其優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匿名性 以一種匿名的方式完成會議意見和發言權的交換,擴大了群體參與範圍,與會者不再擔心因發言偏差而當面遭到奚落,也不會感受到集團一致性的現場壓力,從而避免了強烈的從眾心理。

2.並行交流 在傳統會議上,與會者只能依次輪流發言,往往會有個別人壟斷會議時間的現象,從而體現不出群體決策的意旨,GDSS則可通過計算機系統同時交換書面意見,允許與會者的發言並行不悖,從而增大了群體參與面。

3.會議記錄的自動化 GDSS自動地將與會者的言論、表決和其他共享信息的記錄存儲到一個磁碟檔案中去。這種自動記錄會議討論的方法可以免去人工記錄的繁瑣與差錯,為會議的總結分析提供詳盡的一手材料,也使今後的查閱變得十分方便。在傳統會議上,可能會因為發言者的語速、用語等方面的原因而影響聽者的理解,降低群體決策的效果。而在GDSS會議上,與會者可花更多的時間來閱讀現成的螢幕動態記錄,更好地理解會議內容,並作出相應反應。 GDSS的以上優點使得會議的參與面比傳統會議廣得多,從而可採集到更多建設性的信息和觀點,供決策時選用。

基本特徵

作為DSS的一個發展方向,GDSS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特徵:

1.GDSS應有自己的系統設計,而不是一些現成的DSS的簡單組合;

2.GDSS必須能夠改善決策過程和決策方案;

3.GDSS應是對用戶友好的,能適應不同知識層次的用戶;

4.GDSS可以是專用的(能夠解決某一類問題)或者是通用的(能夠解決特定決策層的多類問題);

5.GDSS應該能抑制不良群體行為(如思維的“群體效應”等)。

分類

GDSS的分類由於分類角度選取的不同,GDSS的分類方式有很多,這裡僅就以下兩種方式展開討論:

從決策過程的角度

(一)從決策過程的角度,可以將GDSS分為合作型GDSS和非合型GDSS:在合作決策的過程中,決策者試圖通過友好和信任的方法作出一個共同的決策,並對決策結果共同承擔責任。相應地,合作型GDSS所採取的主要策略有:尋求一致、相互妥協、折衷、協商及投票等。具體採用哪一種(或幾種)機制,應根據所在問題的特點不同作出不同的選擇。在非合作決策過程中,決策者之間的利益往往是相互衝突的。每個決策者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都試圖貶低或損害他人的利益。這類GDSS所採取的主要策略是誘發衝突和鼓勵競爭。無論採取哪種策略,最終,GDSS都要以某種方式評價各決策者的決策,得出最佳的方案(當衝突異常尖銳時,也可能使群決策過程失敗)。

從通訊的角度

(二)從通訊的角度,可以將GDSS分為以下四種類型:1.決策室(DecisionRoom)型這種類型的GDSS的主要特徵是在群決策過程中,各決策者同處一室,沒有(或基本沒有)使用網路通訊機制,通訊是通過口頭形式或簡單的報文形式完成的,是最初級的群決策形式。它不能有效地禁止各決策者之間的相互影響。2.局部決策網路(LocalDecisionNetwork)型這種類型的GDSS建立在區域網路(LAN)的基礎上,每個決策者作為網上的一個結點,擁有自己的工作站和私有資源。在決策過程中,各決策者在自己(辦公室中)的工作站上參與群決策,通過網路相互通訊,以了解其他決策結點的狀態及全局狀態。這種類型的GDSS強調各決策結點的獨立性。3.電話會議(Teleconferencing)型這是由多個決策室型GDSS組成的一種複合型GDSS。整個系統建立在一個中程或遠程網路上,每個網路結點都是一個決策室型GDSS。網路將各地的決策室聯繫起來,形成全系統範圍內更廣泛的群決策。網路上傳遞的往往是各結點的聲、像、圖、文信息,需要多媒體技術的支持。4.遠程決策(RemoteDecisionMaking)型這種類型的GDSS與局部決策網路型GDSS有較多相似的特點,兩者的主要差別在於這種類型的GDSS是建立在遠程網上的,且系統更加強調網路通訊的實時性和各結點的獨立性。

實現

GDSS的實現是以網路技術和分布共享技術為基礎的。在這裡我們以PC工作站及X.25網為藍本,簡述當前較為成熟的一種GDSS的實現原理。

簡化群決策模型

群決策支持系統群決策支持系統
(一)群決策模型為方便起見,簡化群決策模型如下:1.參與決策的人員由一名協調者和若干名決策者組成;2.群決策過程由協調者主持,協調者結點給各決策者結點傳送會議開始訊息,通知決策者本次會議的目標、任務及有關情況,在收到全部回答報文後,宣布會議開始;3.各決策者獨立進行決策,其間共享系統資源;4.各決策者決策完畢後,將決策方案傳送給協調者;5.協調者依某種一致度對諸多方案進行權衡,如諸方案一致度不夠,則向某些決策者傳送協商報文,轉回3,重新決策;否則,繼續;6.得出最終的群決策方案,結束群決策過程。這種簡化了的模型,假設群決策過程一定能成功,且完全螢幕蔽了各決策者相互間的通訊聯繫。

網路通訊協調者與每個決策者

(二)網路通訊協調者與每個決策者擁有自己的PC工作站,各結點通過X.25網相連。當一個結點機需要同其它結點通訊時,經由其並行口向網路上傳送訊息。X.25網的主要特性是它的虛電路服務,多路復用技術的運用使各結點機交替地獨占單一信道,通訊效率大大提高。X.25分組級建議是ISO模型第3層的建議標準之一,它實際上包含了網路層、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的功能。它能夠為網路上的數據傳輸提供同步,保證數據安全到達接收結點,並提供流量控制。此外,它還規定了網路路由選擇以及網路之間的通訊(網路互連),功能相當完善,基本上能滿足GDSS的決策軟體所要求的各項性能指標。結束語隨著網路技術、分布共享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GDSS將會給企業管理、信息管理及軍事指揮等領域的決策過程帶來一場新的技術革命和觀念更新。一方面,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使決策過程更加方便、直觀、經濟;另一方面,群決策過程綜合了多個決策者的方案和意見,必將使決策的質量和水平更為顯著地提高,使最終的決策方案更加合理、科學。

GDSS的套用

參考資料參考資料
GDSS技術及配套軟體的套用大大提高了群體決策的公開性和效率,對企業質量管理有著深遠的影響。GDSS充分利用企業各部門所配置的計算機系統,形成一個網路管理模組,任何一項重要的決策都可以憑藉計算機網路,最大限度地實現全員參與,以獲得翔實的第一手材料,進行自動化的整理與評價,最後得出最佳方案。現在,國際上許多著名的公司均已引入GDSS系統,如美國第一化學公司、IBM等。在我國,GDSS的全面引入目前尚不具備足夠的氣候,首先是觀念問題,傳統會議的慣性勢力和領導者的權威思維根深蒂固,這對帶有民主性質的GDSS系統來說可謂是"尤物難得新寵";其次是軟體漢化和人員素質問題,要保證較高的群體參與水平,GDSS軟體的漢化是先決條件,而且,與會者(或代表)必須有較好的計算機知識和嫻熟的文字輸入技術,才能充分發揮並行並流的時效優勢。 儘管如此,隨著我國"金字工程"的全面鋪開和企業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新一代的企業領導人正更新觀念,順應潮流,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企業中引入GDSS系統必將成為我國企業管理中的一種新型模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