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學

中國近代學者用以指稱社會學的術語。又稱人群學。嚴復最初將sociology譯為群學。典出於《荀子·王制》中關於群的概念。1891年康有為在廣州萬木草堂講學,他所編的教育大綱中列有“群學”的科目。但從西方社會學意義上介紹群學的淵源和確切內涵的,當推嚴復。

群學

正文

中國近代學者用以指稱社會學的術語。又稱人群學。嚴復最初將sociology譯為群學。典出於《荀子·王制》中關於群的概念。1891年康有為在廣州萬木草堂講學,他所編的教育大綱中列有“群學”的科目。但從西方社會學意義上介紹群學的淵源和確切內涵的,當推嚴復。他在1895年所寫的《原強》一文中指出:“斯賓塞爾者,亦英產也,與達爾文氏同時,其書於達氏‘物種起源’為早出,則宗天演之術,以大闡人倫治化之事,號其學曰‘群學’,猶荀卿言人之貴於禽獸者,以其能群也,故曰群學”。後來嚴復給群學下了明確的定義,他說:“群學何?用科學之律令,察民情之變端,以明既往、測方來也”。“今夫士之為學,豈徒以弋利祿、釣聲譽而已,固將於正德、利用、厚生三者之業有一合焉。群學者,將以明治亂、盛衰之由,而於三者之事操其本耳”(《群學肄言》譯序)。群學一詞使用的時間十分短暫,戊戌變法後漸為社會學一詞所代替。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