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盛橋村

美盛橋村

美盛橋村地處湖南省石門縣中部S303線17公里附近白雲鄉,是白雲鄉的東大門。東與皂市鎮接壤,西靠竹壩橋村,南與慈利縣楊柳鋪村交界,北接蘇家灣。全村總面積5.2平方公里,山林植被茂密,環境優美。2007年由原美盛橋村與晏家棚合併而成,全村轄28個村民小組、650戶、2070人其中黨員61人,支村兩委成員6人。

簡介
美盛橋村桔園美盛橋村桔園
在美聖橋村,新農村建設者的熠熠風采,全村人眾志成城謀發展的風貌深深感染著記者。
六、七十年代的美盛橋村交通落後,信息閉塞,農業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農村經濟發展滯後。村民吃不飽,住不好,當時生產、生活條件非常艱難。美盛橋村現在的發展得益於他們有一個求真務實、穩定團結的兩委班子,在以村支部書記梁功玉為首的美盛橋村支兩位班子們始終把“民主管理”放在突出位置,民主誕生和諧,和諧促進發展。他們堅持村務公開、財務公開制度,充分給予村民知情權。村幹部傾情為民謀發展,村民對幹部更是信任有加,村支兩委班子的凝聚力和號召力為美盛橋村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當國家提出“村村通公路”政策時,美盛橋村支兩委班子們明確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為最佳化發展環境,改善基礎設施,村幹部和黨員主動帶頭捐款、多方籌資近百萬元,硬化了全村4.5公里公路,還結合村里實際情況,村里自籌資金修建了便民橋,從根本上解決了村民以前出行難的問題。美盛橋村近幾年時間,先後籌資新建人畜飲水工程及改造農業灌溉工程,改善了村里以前生活、農業缺水的問題,自來水現已覆蓋全村90%農戶,投資近200萬左右的萬米農業灌溉溝渠和一公里機耕道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還投入資金對全村電路整改,新增的幾台變壓器保證了村民生產、生活的正常用電所需;還新修了集辦公、學習、服務於一體的村部兼村民活動中心。
隨著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村支兩委班子開始著手發展特色農業,鼓勵發展村民進行柑橘種植,現全村80%的村民都種上了柑橘,早熟蜜橘種植面積達1500餘畝。從經濟效益上來說,現僅柑橘一項人均純收入就超過了1500元,以前祖祖輩輩從事傳統種植的農民見證了恆古未有的奇蹟,熱情越發高漲。隨著近幾年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逐步重視和大力支持,美盛橋村傳統的水稻、玉米、棉花種植也在當地政府和村支兩委的支持和帶動下,無論在種子、肥料、農藥,甚至銷售上都跟幾年前大為不同,傳統農業也逐漸向高效發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也空前高漲。在大力發展種植業的同時,村委會還制定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村民發展養殖業,現已收到良好效果。
生活富裕了,村莊美麗了,村民的追求也提升了。近年來,美盛橋村支兩委班子以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為重點,廣泛開展“五好家庭”、“文明衛生戶”等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引導村民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他們充分利用村部活動中心和遠程教育設施等有利的資源,組織開辦了農民夜校,利用遠程教育設施為村民傳授各種農業技術。村民積極參與其中,既學到了知識;又增進了交流溝通,促進了團結。在養老、計生、助學、衛生等方面,該村也不遺餘力。
十年間,美盛橋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初村兩委班子設計的藍圖正一步步得到了實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中,美盛橋村走出了特色,走出了自信。在美盛橋村支兩委班子的帶領下,美盛橋人正用勤勞、智慧和誠信,描繪著一個新農村的美好未來。新村新貌

走進白雲鄉美盛橋村,清新自然之景鋪面而來,巍峨連綿的群山,成片綠意盎然的橘園,綠水、藍天、白雲;一條條寬敞的水泥路穿村而過,錯落有致、光彩奪目的村民新居,構成了一幅和諧動人的自然風景畫。
改革開放以來,美盛橋全村80%的村民都種上了柑橘,柑橘遠銷東南亞等多個地區和國家,村里還擁有柑橘打蠟廠等相關企業以及標準的養殖場;現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近5000元。80%以上的農戶都住進了新樓房,電視,電話全村範圍普及,特別是國家家電下鄉優惠政策出台後,美盛橋村70%的農戶家都新添置了洗衣機,電冰櫃;用上了乾淨、環保的沼氣和太陽能熱水器,其中還有部分的農戶家空調、電腦等高科技產品一應俱全;各類運輸車輛也走進了美盛橋村千家萬戶,美盛橋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村委會成員

黨支部書記:梁功玉
村委會主任:晏雄
村委、文書:晏友建
黨支部委員:晏春如
支委、婦女主任:晏淑君(女)

特色產業

美盛橋村環境優美,資源豐富,其主導產業是早熟蜜橘。上世界90年代以來,美盛橋村努力探索自立自強發展經濟的路子,村支兩委帶領民眾一起發展種植柑橘,建起了全村半數以上農戶參與的柑橘基地,村里各方爭取扶持資金購買橘苗、化肥農藥等,無償贈送給種植戶,截至目前,村民共種植柑橘1500多畝,全村80%的村民都種上了柑橘,柑橘收入已成為該村村民收入的重要支柱。僅柑橘一項,全村每年能取得100多萬元的經濟收入,除了國內需求外,美盛橋的柑橘還遠銷歐美及東南亞等國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