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馬拉松比賽

雖然美國歷史上從來沒有產生過任何優秀的馬拉松選手,更別提獲得世界馬拉松大賽的冠軍。但是該國大眾參與這項體育運動的人卻很多。

名稱

美國馬拉松比賽

詳述

有批評家說,美國在馬拉松運動中過分強調"參與",一點不注重頂尖運動員的培養。這是美國選手在國際性的馬拉松賽事中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儘管如此,與馬拉松相關的組織仍然堅持一貫的原則:大力發展普通大眾的馬拉松活動,讓那些試圖創造馬拉松世界紀錄的人自行奮鬥。
美國的民眾馬拉松運動確實在蓬勃發展和不斷變化之中。據統計,去年總共大約有419,000美國人參加了國內舉行的300項馬拉松賽事。其中,紐約馬拉松賽最受人注目,平均參加人數達到了30,000人。除此外,夏威夷馬拉松賽也具有一定規模,有時甚至超過了紐約賽事。洛杉磯、芝加哥和聖地亞哥舉行的搖滾馬拉松賽,其參加人數也能達到20,000人。
有人不禁要問,美國馬拉松賽事的規模能否繼續擴大呢?事實上因為某些主觀或客觀的原因,賽事規模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首先,這些賽事一般只對國人開放,即非美國人不能參加比賽。我們完全可以想見,一旦這個限制放開,會有大批外國人參加到美國的馬拉松比賽中。其二,公共設施的承載力也是限制賽事規模的一個因素。有人預測,如果紐約的街道和橋樑足夠堅固的話,會有50,000人參加這個馬拉松比賽。但事實上不可能,所以報名者的名額被限制在30,000人左右。
波斯頓比賽是美國唯一需要通過資格賽才能報名參賽的城市馬拉松賽事。即使大會做出最好成績達到3小時10分鐘才能報名的要求,仍然有12,000人報上了名。1996年,波斯頓賽事為百年慶典而降低了資格成績,所以那年的參賽人數一下子暴漲到38,000人。
目前,如何在限制馬拉松比賽規模的同時又保持公平合理的報名條件已經成為圈內人士的熱點話題。與此同時還產生了一個新名詞棗"完全馬拉松"。完全馬拉松在這裡並非等同於全程的馬拉松,不是指跑完了所有的距離,而是指賽事實際參加人數達到了報名的最高限額,即"客滿"。
這種情況在美國各種規模的馬拉松比賽中都能見到,大到剛才提到的紐約馬拉松大賽,小到只有18,000人參加的那帕河谷馬拉松賽,都發生過這樣"客滿"的事情。其中在猶他州舉行的聖喬治馬拉松賽的入場票最為搶手,《跑步世界》雜誌曾經將此項賽事喻為美國26.2英里跑步的快速課程。跑馬拉松的美國人都是排著隊等著要參加這個比賽。
由於很多比賽為限制參賽人數定出了各種規模的額度,不可避免地要將一些人排除在比賽之外。許多人因為報名晚了一點就失去了參賽的機會,他們紛紛將怨言投向社會,希望獲得關注。其中大部分人自稱為"嚴肅"的跑步者,他們指責這些馬拉松比賽經常魚目混珠,將一些非嚴肅的參賽者拉進來,卻將真正嚴肅的報名者擋在大門之外。參加馬拉松比賽不是想參加就參加,更不是說參加就參加了,這是極其不嚴肅的。但是這種現象在美國卻非常普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以各種名目的慈善活動為由,有組織地參加馬拉松比賽,以此募集捐款。嚴肅者對這部分目的不純,卻快速增加的馬拉松人數更感到氣憤。
華盛頓郵報最近刊登了一篇文章,主題是今年春天在華盛頓舉行的馬科馬拉松比賽。該賽事組織者將報名人數限制在16,000人,卻將其中25%的份額留給了慈善組織。結果很多真正跑馬拉松的人沒能報上名。其實,真正喜歡跑馬拉松的人大可不必為此生氣。因為跑步的實質是享受跑的過程,完成全部的距離即意味著勝利。為什麼非得擠進那些高掛"客滿"牌子的比賽呢,美國的馬拉松比賽多得很。從費城到底特律至西雅圖,還有其他的馬拉松比賽可供選擇。
由上文可知,馬拉松在美國確確實實是一項大眾的體育運動。
路線全長42.195公里.
昔日菲迪皮得斯所跑過的路線,全程為40公里。第二屆奧運會馬拉松比賽程為40.260公里,第三屆為40公里,第四屆奧運會決賽馬拉松跑的正式距離為42.195公里。這是因為,在1908年第四屆倫敦奧運會召開時,英國的王室成員要觀看馬拉松比賽,大會組委會就將起點安排在溫莎爾宮的草坪前,終點設在白城運動場,二者之間的距離為26英里,但從全程到王室成員面前還有385碼,所以全程是26英里385碼,折合後正為42.195公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