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作戰指揮系統

美國陸軍作戰指揮系統,外文名稱Army Battle Command System,是陸軍各級指揮與控制的有機融合。它包括從戰區地面部隊司令官或聯合特譴部隊司令官到單個士兵或武器平台。這一系統的建立可以使陸軍更好的執行地面戰鬥、維和行動以及人道主義援助等任務。

系統英文名稱(縮寫):ArmyBattleCommandSystem(ABCS)
研製國家或地區:美國
研製時間:1993年
部署時間:2004年
關鍵字:ABCS,AGCCS,ATCCS,FBCB2
前言:
美國陸軍作戰指揮系統是陸軍各級指揮與控制的有機融合。它包括從戰區地面部隊司令官或聯合特譴部隊司令官到單個士兵或武器平台。這一系統的建立可以使陸軍更好的執行地面戰鬥、維和行動以及人道主義援助等任務。
一.系統組成:
在軍事革命的推動下,美國正在建設一體化C4I和一體化C4ISR系統,以代替各軍種獨立建設的“煙囪式”的C4I系統。陸軍作戰指揮系統是美國陸軍的一個發展項目,它將使陸軍擁有高速戰術計算機系統,並提高陸軍現有的通信能力。陸軍作戰指揮系統主要有三個組成部分:
*陸軍全球指揮控制系統(AGCCS)
*陸軍戰術指揮控制系統(ATCCS)
*數位化部隊旅及旅以下戰鬥指揮系統(FBCB2)
(一)陸軍全球指揮控制系統(AGCCS)
陸軍全球指揮控制系統是美國全球指揮與控制系統(GCCS)的陸軍組成部分。它是為了鞏固陸軍某些戰略與戰區計畫的發展及促進陸軍向GCCS系統的延伸而由負責C4工作的美國國防信息系統局於1993年率先提出的。這一系統目前正在通過下列系統的運用計畫進行構建:陸軍全球軍事指揮控制系統(AWIS)、戰略區指揮控制系統(STCCS)以及軍以上部隊戰鬥勤務支援控制系統。主要目的是把這些獨立的系統納入一套模組式的套用系統中,在國防信息基地的共同運行環境中使用。
(二)陸軍戰術指揮控制系統(ATCCS)
陸軍戰術指揮控制系統作為陸軍作戰指揮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公認是功能完善(五角星型)的典型戰術C3I系統,其組成如圖1所示。該系統旨在提高戰場重要功能領域指揮控制的自動化和一體化,主要裝備于軍以下部隊。該系統可使指揮官在複雜戰場電子環境下,有效控制信息資源,協調作戰行動。目前該系統正在按照信息戰理論和戰場數位化建設的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將直接與陸軍全球指揮控制系統相連線,為從營到戰區的指揮控制提供一個無縫的體系結構。它包括5個獨立的指揮控制分系統和3個通信系統。當系統全部投入使用時,將形成從陸軍戰術最高指揮官到單兵戰壕的作戰指揮和控制網路。5個分系統是:機動控制系統(MCS),又稱機動系統;前方地域防空指揮控制和情報系統(FAADC2I),其主要任務是防空;先進野戰炮兵戰術數據系統(AFATDS),用於火力支援控制系統;全信息分析系統(ASAS),用於情報/電子戰;戰鬥勤務支援控制系統,用於戰鬥勤務支援。由3個通信系統將這5個系統互聯起來。3個通信系統是:移動用戶設備系統(MSE);單信道地面與機載無線電系統;陸軍數據分發系統(ADDS)。5個獨立的指揮控制分系統通過這3個通信系統融合成一個簡捷、緊湊的陸軍各軍種合成的戰場套用系統。
(三)“21世紀”旅及旅以下戰鬥指揮系統
該系統將給從旅到旅以下最低級別的戰術單位(班)提供戰場態勢和指揮控制。
系統主要包括5個部分:特種用途的嵌入式計算機系統、數位化部隊指揮軟體系統、定位導航和報告系統、全球通信系統接口和數位化部隊戰鬥識別環境。
二、功能及特點:
陸軍作戰指揮系統綜合運用固定和半固定的設施以及機動網路,將戰場空間的自動化系統和聯接戰略與戰術司令部的通信系統構成一個整體,並在所有指揮與控制的職能領域,與多軍種聯合作戰或多國聯合作戰的指揮控制系統協作運行,在戰役、戰術級作戰中進行橫向及縱向的一體化指揮控制。
下面是幾個分系統的功能:
1陸軍全球指揮控制系統(AGCCS)
AGCCS為部隊部署的整個行動提供支援。從動員到部署,從部隊運用到維持後續行動。該系統能夠完成陸軍戰略指揮控制的基本需求:軟體、硬體、執行聯合作戰計畫和實施系統的資料庫以及支援聯合司令部和聯合參謀部、聯合軍種系統的資料庫。系統為陸軍指揮官提供分析行動進程,制定、管理和支援陸軍戰場參聯會戰爭計畫的能力,報告陸軍行動狀態,實施動員、部署、運用以及為陸軍部隊支援常規聯合軍事行動的後勤支援能力。陸軍全球軍事指揮控制信息系統是一項主要針對美國軍事力量進行作戰和實施行政指揮控制的國家網路系統。
2戰略區指揮控制系統(STCCS)
該系統是美國陸軍完成軍以上部隊指揮控制的手段。它是從屬於陸軍全球指揮控制系統的一套平戰結合,能夠快速向戰時轉換的軟體系統,旨在幫助戰區指揮官執行危機和戰時的軍以上部隊後勤保障以及戰役機動職能。系統具有人機界面友好、修改方便、高適應高可靠性等特點,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威脅和功能方面的需求,並能夠使新技術迅速的融入該系統。另外,由於採用開放式體系結構,使用共同的硬體和作業系統軟體,使得戰略區指揮控制系統能夠很方便的與陸軍戰術指揮控制系統進行連線。
3戰鬥勤務支援控制系統(CSSCS)
該系統是陸軍指揮和控制系統5個功能系統之一,執行軍以上戰鬥勤務支援控制系統的一些實質性功能。
該系統為其他系統提供有關設備可用性的關鍵情報,使設備、人員和補給不斷滿足所需要求。因此,該系統的主要用途是:匯總戰鬥勤務支援關鍵的功能信息;賦予戰鬥勤務支援指揮官和參謀人員完成實時支援和持續分析的能力;允許戰鬥勤務支援指揮官共享分配給部隊指揮官的指揮控制資料庫。
4機動控制系統(MCS)
該系統是美陸軍配屬在營至軍各級指揮機關的戰術計算機系統及其終端的總稱,是一種戰術指揮控制系統。它屬於美陸軍空地一體戰的指揮和控制系統的5個組成部分之一。
由戰術計算機終端、戰術計算機處理機和分析控制台組成的機動控制系統主要用於美陸軍的軍、師和旅級,輔助指揮官和參謀人員收集、處理、分析、分配和交換戰場信息以及傳送命令,使指揮官在敵方作出決策之前就能採取行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機動控制系統將在裝甲部隊、步兵和聯合兵種和聯合兵種編隊中執行自動的指揮和控制功能。該系統還將與其他指揮控制系統接口。如火力支援、情報電子戰、防空及戰鬥勤務支援等指揮控制系統。
5先進野戰炮兵戰術數據系統(AFATDS)
該系統取代了戰術射擊指揮系統,處理火力支援任務和其它有關的協調信息,以便最佳的使用所有的火力支援資源,包括迫擊炮、野戰炮、加農炮、飛彈、攻擊直升機、空中支援火力以及艦炮火力。它將從軍到排的火力協調中心提供信息處理能力,使火力支援的計畫和實施更加方便,自動化。此外,先進野戰炮兵戰術數據系統還將能夠滿足野戰炮兵管理關鍵資源、支持人員派遣、收集和提供情報、信息補給、保養和其它後勤職能方面的需求,還能與陸軍其它的火力支援系統和陸軍戰術指揮控制系統以及德軍的“阿德拉”、英軍的“巴特斯”,法軍的“阿特拉斯”火力支援指揮控制系統相連線,藉助先進野戰炮兵戰術數據系統,機動部隊指揮官將進一步提高主宰戰場的能力;火力支援指揮官將進一步擴展控制兵器和分配火力資源的能力。
6全源分析系統(ASAS)
該系統是一個地面的、移動的、自動化的情報處理和分發系統,為作戰指揮員提供及時的、準確的情報和目標支持。ASAS能提供通信和情報處理能力,以使感測器及其他情報數據自動的進入全源信息資料庫並能同時在多個分析站實現。
ASAS各單元為戰區級到營級的指戰員提供無縫支持。
·在軍以上梯隊方面,它經過裁剪滿足戰區特定需求。
·在軍和師方面,它的工作始於分析和控制單元(ACE),提供可供下級使用的清理過的情報報告和產品。
·在機動旅和營,全源分析系統工作站用於S-2部分。
7前方地域防空指揮控制和情報系統(FAADC2I)
該系統是美國陸軍重點發展的陸軍指揮與控制系統的一個分系統。由指揮和控制設備、監視感測器和飛機敵我識別組成。可以收集來自各個渠道與防空有關的數據,使用自動和人工手段,制定關心地域的空中圖象,確定目標的空中軌跡。對有威脅的飛行軌跡發出警報以及給防空火力單位自動提供目標。FAADC2I系統完成的C2I任務是:有與部署在防空營、群和旅的系統接口;精確、實時的傳輸有關空中目標的威脅報警信息;為FAAD火力單位的操作手指示目標;綜合目前的“火神”高炮系統,“小解樹”和“毒刺”飛彈系統;參與空域管制;以及與定位報告系統/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互相交換信息等。FAADC2I系統將FAAD系統各部分連線在一起,使其具有從跟蹤截獲目標起12秒內為FAAD火力單位報警和指示目標的能力,以及在60秒內把武器控制命令傳遞給火力單位的能力。
三.部署時間:
總之,作為最新的美陸軍C4I計畫――陸軍作戰指揮系統(ABCS)是美國陸軍數位化辦公室推出的旨在通過數位化技術把美國陸軍建設成為21世紀部隊的陸軍數位化總體計畫(ADMP)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從戰略級到戰術級的各層均採用無縫隙體系結構,結構複雜、功能全面、適應性強、系統穩定性好,預計到2004年前後可初步建成較完備的典型的戰場指揮自動化系統,為21世紀美國陸軍部隊提供適用的信息基礎設施。
資料來源:
1.“'96陸軍數位化總計畫”
2.“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現代戰爭的擎天柱”
3.Internet:ArmyBattleCommandSystem
4.“綜合電子信息系統文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