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情報局
The 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簡稱DIA,由一名三星上將(three-star military officer)領導,主要負責美軍作戰情報工作,包括敵方軍情的收集,危機評估,武器狀況的評估與發展計畫制定等。屬直屬作戰支援局(Combat Support Agency)
國家安全局
The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簡稱NSA,1952年根據杜魯門總統的親自指示建立,負責通訊領域情報的收集、解讀、評估等。其工作分為兩類:國外信號情報--foreign signals intelligence (SIGINT) 與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 (INFOSEC)。1986年更依法成為直屬作戰支援局(Combat Support Agency)之一。NSA名義上是屬於DoJ管轄,預算和人員也不多,但實際上是美國目前最大,預算最高的情治單位。每年NSA的實際預算超過1000億美元,人員超過10萬(以技術人員為主),超過其他所有情治單位人員與預算總和。加上NSA行動人員少,技術人員多,又刻意不曝光,因此以往不為人所知,但90年代後由於信息技術風起雲湧,他才得以在大展拳腳至於露出本來面目。
美國法務部
Department of Justic,簡稱DoJ,美國法務部並不是司法機構,而是行政機構的一個部門。實際美國除行政機構外,三權的另兩權--司法與立法並無自己的龐大行動機構,司法機構只有法官及其助理人員,靠法庭行使權威,立法更是只有議員及其助手,其行動也限於制定法案及聽證(Hearing or Testimony)。當然,這兩種行為也因此被賦予了極大的效力與權威,絕不亞於行政行為,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陸軍情報部
Army Intelligence
海軍情報部
Naval Intelligence
空軍情報,監察與測繪部
--Air Force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簡稱afiSR
海軍陸戰隊情報部
Marine Corps Intelligence--(也叫MCIA--Marine Corps Intelligence Activity)
以上四個軍隊直接所屬的情報部門有時也被暱稱為corporate enterprise
國家圖像與地圖局
NIMA:The National Imagery and Mapping Agency--最年輕的情治單位,負責提供軍用及民用的衛星圖像及地圖,屬直屬作戰支援局(Combat Support Sgency)。
1996年建立,由許多其他機構合併而成:國防地圖局--Defense Mapping Agency (DMA), 中央圖像局--the Central Imagery Office (CIO), 國防發布計畫局--the Defense Dissemination Program Office (DDPO), 國家照片解讀中心--the National Photographic Interpretation Center (NPIC), 並與某些其他機構共享人員:國家情報局--the 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 (DIA), 國家測繪局the National Reconnaissance Office (NRO), 國家空中測繪局the Defense Airborne Reconnaissance Office (DARO), 中央情報局--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IA).
國家測繪局
NRO:The National Reconnaissance Office
負責衛星圖像與遙感測繪情報,他曾經是美國最神秘的情治單位,1992年前官方一直否認其存在,預算也是分別來自全國性外國情報計畫--National Foreign Intelligence Program (NFIP) 中的國家測繪計畫the National Reconnaissance Program (NRP),由國防部長(Secretary of Defense )與DCI直接審批,可見其保密狀況。
美以諜報機構 同盟異心
一些美國政府官員披露,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地區頭號反諜報對象,同時,在分享情報方面,這一主要盟友處於“第二梯隊”。
美國嚴防以偷情報
美國中央情報局駐以色列特拉維夫情報站站長在住所內打開保險箱,打算用存放在那裡的通信設備聯絡中情局總部,發現設備遭人動過手腳。他的前任同樣遭遇類似事件。
另一起事件中,一名中情局駐以色列官員在家裡打開冰櫃,發現食品被動過。
美聯社28日援引多名美國卸任情治單位官員的話報導,美方相信,這些事是以色列情治單位所為。
以色列是美國的主要盟友。中情局近東事務部門卻把以色列視為威脅,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頭號反諜對象。美方認為,以方情報系統高度發達、專業,在技術和招募眼線的能力方面與美方情治單位不相上下。
絕密情報美國排以
作家馬修·艾德說,實際上,以色列1948年建國前,美方已經開始刺探以方情報。艾德的著作《秘哨》專門介紹美國國家安全局。
他說,美方駐賽普勒斯情報站專門收集以色列情報,直至1974年。時至今日,在馬里蘭州米德堡國家安全局總部,一支希伯來語專家團隊仍在監聽以方通信。
在分享絕密國家安全信息方面,以方未獲美方充分信任,處於核心夥伴圈以外。美國與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紐西蘭訂立協定,相互交換情報,互不派遣間諜。這個圈子俗稱“五隻眼”。
以色列處於“第二梯隊”。美以互不刺探情報協定1987年生效,但美國一直懷疑以色列情治單位試圖在美國發展眼線,攫取機密。
中央情報局禁止駐特拉維夫雇員在以色列政府內部招募線人。如果需要,必須由中情局高層批准;喬治·W·布希擔任美國總統期間,必須獲得白宮同意。
一名卸任美國情報官員說,2004年或2005年,中情局開除兩名女性雇員,原因是她們與以色列人接觸而沒有向上級報告。其中一名女雇員接受測謊時承認與以色列外交部一名男雇員交往,繼而結識對方的“叔叔”。中情局查證,那名“叔叔”受僱於辛貝特、即以色列國家安全總局。
■諜報戰·事例
美泄密者層出不窮
●1987年 美國海軍文職情報分析師喬納森·波拉德因向以色列提供情報被判終身監禁。美國海軍部犯罪調查局時任高級主管羅納德·奧利夫說,波拉德落網後,美方組成特偵組,調查情報泄露數量,以方所告知信息僅是泄密內容的“滄海一粟”。
波拉德案發後,以方承諾不在美國安插情報人員,多次試圖爭取波拉德獲釋。2011年1月,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請求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釋放波拉德,同時承認,以方行為“錯誤,完全不可接受”。
●2006年 一名原國防部分析師被判12年監禁,罪名是向一名以色列外交官和兩名親以說客泄密。
●布希執政期間 中情局收買一名敘利亞科學家。按照一些美方前官員的說法,他當時是美方刺探敘利亞化學和生物武器計畫的唯一內線,提供敘方所用病原體的情報,價值非常高。
迫於形勢,中情局與以方互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信息。一名美國前官員說,敘利亞生化武器計畫的細節稍後見諸媒體;那名科學家告知中情局,敘利亞軍方盯上他。這名內線最終失蹤,中情局推斷,他遭敘方“清除”。
中情局沒有確認以方應為這名內線的死亡承擔責任。然而,一些中情局官員至今仍確信,以色列故意曝光情報,施壓敘利亞放棄生化武器計畫。敘方排查有條件獲取機密信息的人,最終挖出那名科學家。
●2008年 退役陸軍機械工程師本-阿米·卡迪什承認上世紀80年代向以色列泄密,允許以方人員翻拍資料,涉及核武器、改裝版F-15型戰機和“愛國者”地對空飛彈。他在法庭上說:“我覺得我在幫助以色列,同時沒有損害美國的利益。”
■新聞分析
美以同盟關係複雜
美國重視與以色列的關係,累計向以方提供超過600億美元援助,多數是軍事援助。在處理中東事務方面,雙方密切合作。
然而,兩國並非鐵板一塊,就一些事務的看法有分歧,特別是如何應對伊朗核計畫。美方擔心以方空襲伊朗核設施卻不事先“打招呼”,進而挑起地區戰事,把美國駐中東部隊置於遭伊朗報復的境地。
“這是一種複雜的關係,”中情局前高級官員、國會事務辦公室主任約瑟夫·韋珀說,“他們有他們的利益,我們有我們的利益。對美國而言,需要找到平衡點。”
海軍部調查局前高官奧利夫說,儘管以方刺探美方機密,雙方仍需保持密切合作。“我們需要繼續保持警惕嗎?毫無疑問,因為以色列人擅長這個。”
以色列政府駐美機構發言人利奧爾·溫特勞布說,以色列情報和安全機構“與美方夥伴保持密切、廣泛和持續的合作。他們是我們應對共同挑戰的夥伴。一切與這相反的說法都沒有根據,有悖雙方安全合作的精神和做法”。
惠曉霜(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相關新聞
以否認美提供攻伊方案
據新華社電 以色列一名高級官員29日說,涉及美方曾提供攻擊伊朗核設施方案的報導“不真實”。
以色列《國土報》當天早些時候報導,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的國家安全顧問托馬斯·多尼倫本月早些時候與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共進晚餐,席間告知內塔尼亞胡,美方正針對伊朗核設施籌劃可能的軍事行動,披露方案部分細節。
報導以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美國官員為訊息源,稱多尼倫詳細介紹美軍攻擊伊朗地下核設施的能力。
以色列官員告訴路透社記者:“報導完全錯誤。多尼倫沒有與內塔尼亞胡共進晚餐,沒有與他單獨會面,也沒有提出攻擊伊朗的行動方案。”
這名官員以議題敏感為由,不願意公開姓名。
美國和以色列指認伊朗秘密研製核武器,沒有排除軍事打擊伊朗核設施的選項。伊朗堅稱核計畫出於民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