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屋電氣公司

美國西屋電氣公司

美國西屋電氣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美國電工設備製造企業。 世界500強企業,每年營業額超過百億美元,廣泛活躍在能源、交通、通訊、軍事、航天、環境健康管理領域。全世界五大洲數以億計的家庭,商用建築,政府部門都在使用Westinghouse的產品和服務 該公司於1886年1月8日,由喬治•威斯汀豪斯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創立。公司總部設在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1889年時曾改名西屋電工製造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mpany),1945年10月改用現名。

基本信息

(圖)西屋電氣商標西屋電氣商標
西屋電氣在世界26個國家和地區設有250家工廠,現有職工125000人,持股人135000人,年銷售額107億美元(1986)。其主要業務領域涉及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用電設備和電控制設備、環境電器、家用生活電器等門類共4000多種產品。1886年,公司在美國建立了第一座交流發電廠,1890年建立了第一條交流輸電線路,1895年在尼亞加拉瀑布安裝了第一台水輪發電機(5000千瓦),1900年製造出美國第一台汽輪發電機。1955年試製成超臨界、二次再熱汽輪發電機,1957年建成了美國第一座商用核電站。大古力水電站的巨型水電機組也是西屋電氣公司製造。公司還最早製成500千伏六氟化硫斷路器,70年代製成1100千伏安變壓器,此外還在世界上率先生產低損耗非晶態合金配電變壓器。
西屋電氣設有56個研究單位,有研究人員6792人,其中西屋研究發展中心有職工1750人(專業人員650名,其中博士325名)。公司還設立了“西屋公司青少年天才發明獎”,以鼓勵高中學生的發明創造。

西屋電氣發展歷程

1945年西屋電氣公司曾與中國資源委員會簽定協定接受中國70多名科技人員前去學習、培訓。其中有褚應璜、丁舜年等,他們中很多人成為中國電工發展的骨幹力量。80年代,中國從西屋電氣公司引進30萬千瓦和60萬千瓦的汽輪機組,分別安裝在石橫電廠和平圩電廠。
1994年,西屋電氣公司將輸配電與控制部門出售給伊頓公司。
1997年,西屋電器公司將非核能發電機部門出售給西門子公司。1999年,西屋電器公司將核能部門出售給英國核燃料有限公司(BritishNuclearFuelsLimited)。
2006年東芝用41.6億美元從英國核燃料有限公司獲得了西屋電氣公司77%的股權,美國的ShawGroup公司將投資10.8億美元獲得西屋電氣20%股權,而日本造船企業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公司則以1.62億美元獲得了3%的股權。隨後不久,中美兩國於2006年12月在北京簽署了核電技術轉讓諒解備忘錄,中國引進西屋電氣的核電技術,建設四台核電機組。2007年7月,中國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與東芝率領的西屋電氣聯合體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了80億美元的契約。

業績

西屋公司在各方面均具有雄厚的實力,並且擁有先進的技術,但在1991年銷售額達到127.94億美元的同時,卻虧損了10.86億美元,公司業績喜憂參半。

在西屋一百多年的發展中,通過幾次成功的兼併使公司的實力得到不斷擴大。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20年代和60年代的美國三次大合併高潮中,西屋公司兼併了一批公司。二戰後,由於西屋公司壟斷了核電站反應堆建造的專利權,生意十分興隆,利潤陡增。在此期間,西屋在美國最大的工業公司中一直居於第十五位左右。70年代以來,核電工業發展緩慢,對核電設備需求量增加有限,限制了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削弱了在美國工業公司中的排位。80年代初,公司銷售額不滿百億美元,直到90年代初,公司地位才有所回升。

西屋電氣公司主要由七大系統組成:廣播系統、電子系統、環境保護系統、金融服務系統、工業系統、辦公用品系統以及電力系統。由於受客觀環境的影響,各部門的成績也參差不齊。目前,西屋公司的廣播系統擁有17個廣播電台和5個電視台,並從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和合作製作,有線電視節目製作以及發展衛星和商業通訊。1991年,儘管西屋在美國廣播領域內具有強大的競爭力,但由於經濟衰退和海灣戰爭造成廣告收入減少,使西屋在電視節目傳播方面尤其困難重重。

西屋公司的電子工業系統在美國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擁有22000多名技術精湛的雇員,其中包括5000名工程師和科學家。這些研究人員配備先進的研究設備以保證他們的研究成果具有世界水平。在長達50年的時間內,西屋的電子系統集團始終沒有間斷地為美國的軍事工業提供最先進的電子技術。1991年,從海灣戰爭的“沙漠盾牌”階段到“沙漠風暴”階段,西屋的電子技術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1991年、儘管美國國防部軍預算減少,但西屋仍在幾個重大工程技術項目中標。在非國防部的生意中,該系統為執法部門研製出了配備有多功能感測監視器的飛機,為安全系統、商業領域研製出室內監視器,並使它的產品打入了供汽車使用的電子控制設備市場中。所有這一切,都貫徹了公司“以各種形式將電子技術商品化”的戰略。
西屋的環境保護系統設備占有美國團體廢料處理市場的15%,其中大多數為危險固體廢料的焚化處理。但由於各企業遲遲不肯掏出資金進行淨化裝置建設,使得西屋在這方面的利潤不斷下降。在核廢料處理方面,西屋公司對在保加利亞放置核廢料的可行性進行調查並可以提供核廢料盒和儲存系統。在美國境外,西屋取得了重大的商業進展,在這一年裡,西屋的環境保護服務收入占全球環保服務總收入的 30%,西屋立志要成為世界上頭號環保服務巨頭。西屋公司的工業系統在1991年面臨經濟困難,其中只有4家主要公司的經營還不錯。

西屋的辦公用品系統主要是諾爾集團,該集團下屬4家公司,專門生產和銷售辦公室家具和用具,由於經濟狀況不佳,該集團的利潤在1991年大幅度下降。

西屋的電力生產系統在100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其最重要的企業,該公司在全世界的電力銷售占該公司全部銷售額的20%。電力系統還為世界各國的發電廠提供電廠設計服務和電力生產設備,但由於受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電力系統在1990年的利潤額卻呈下降趨勢。
該系統下屬的發電部還製造和銷售蒸汽與內燃渦輪發電機,還負責向美國能源部計畫建造的超級超導對撞機提供偶因子磁體。
該系統下屬的能源部主要經營核電方面的產品和服務,提供核燃料和其它燃料以及發電控制系統,而且可以幫助廠家開發“新一代”核反應堆,能達到“被動安全”,即不受操作人員差錯影響的安全措施,而且所用部件比常規核電廠要少,造價也低。
西屋公司所有這些領先地位,主要來源於西屋公司對研究與開發的高度重視,西屋的“科學技術中心”不斷推出各種新技術,使公司新技術專利數量處於領先地位;而西屋的“生產率和質量中心”的研究成果使公司的經營管理部門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

跨國公司組織管理

跨國公司組織管理的勝利——通用電氣與西屋電氣的競爭
先後創建於1886年和1892年的美國西屋(Westinghouse)電氣公司和美國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公司都是享譽全球的電氣和軍用電子產品製造公司。但是,當通用電氣迄今仍可力敵沃爾瑪(Wal-Mart)、英特爾(Intel)及微軟(Microsoft)等新興企業,多年位居全球十強時,上個世紀70年代初期還與之比肩而立、難分伯仲的西屋電氣80年代後卻競爭力減弱,陷入難以化解的困境,失去了全球百強的地位。
西屋和通用與美國經濟一樣是通過兩次世界大戰瘋狂斂積巨額財富,但是,兩個歷史、產品、地域如此相似的企業的發展為什麼會出現後來如此巨大的反差,回顧自60年代以來兩家公司的歷史,可以認為,組織管理是導致不同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國大公司的企業管理體制從60年代以後,為適應技術進步、經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需要,開始採用強調系統性和靈活性相結合、集權和分權相結合的體制。60年代末期,西屋決定以國際化戰略抗衡通用,他們很快發現原有的國際公司和4個產品公司平行經營的組織結構阻礙了公司的國際成長,並果斷撤消了國際公司,形成了以產品為基礎的“分權的事業部制”,1971至1976年,這一調整大獲成功,海外業務大幅上升。實際上,早在50年代初,通用就採用了類似的組織結構,整個公司一共分為20個事業部。每個事業部各自獨立經營,單獨核算,取得了領先西屋的業績。可以認為,這種組織結構對經營多樣化、品種規格繁雜的大公司應對激烈市場競爭時十分有效。
面對西屋的市場挑戰,通用電氣70年代初一度陷於危機,1971年通用最高領導層改革企業管理體制,即在事業部內設立“戰略事業單位”。這種“戰略事業單位”是獨立的組織部門,可以在事業部內有選擇地對某些產品進行單獨管理,以便事業部能夠將人力物力機動有效地集中分配使用,對各種產品、銷售、設備和組織編制出嚴密的有預見性的戰略計畫。這種“戰略事業單位”可以和集團組相平,也可以相當於分部的水平,當年,通用在銷售額和利潤額方面都創出了紀錄。從該公司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通用電氣迅速發展的情況看,這項措施起了不少作用。十年間,通用電氣的銷售額增長了一倍,利潤增長近兩倍。
70年代中期,美國經濟又出現停滯,通用電氣擔心到80年代可能會出現比較長期的經濟不景氣,1977年底。通用電氣進一步改組公司的管理體制,實行“執行部制”,也就是“超事業部制”。這種體制就是在各個事業部上再建立一些“超事業部”,來統轄和協調各事業部的活動,也就是在事業部的上面又多了一級管理。這樣,一方面使最高領導機構可以減輕日常事務工作,集中精力掌握有關企業發展的決策性戰略計畫,一方面也增強了企業的靈活性,為通用的持續發展奠定了組織保障,經營業績顯著提高。
而同一時期,西屋仍在管理完善、注重底線收益的等級架構中運作自如,因而只對組織機構零敲碎打地做些逐步改善。西屋曾於80年代實行矩陣系統,在發現負責產品的人與負責區域的人經常無法保持一致,成為影響其成功執行矩陣管理時,西屋的措施是實行內部保證,即一個部門保證向其內部顧客提供優質服務,做到及時、準確、不斷反饋、講求禮貌。內部顧客可以是下道工序的員工,也可以是輔助部門的服務對象。同時,西屋還成立了營業委員會,裁決不同部門之間的爭議,完成部門間的溝通和銜接。這一時期,西屋的主要精力在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聯盟合營。一方面,西屋從收益微薄的電器消費品行業撤出,投資於競爭較為平穩市場潛力大的冷藏保溫運輸業、土地開發業等行業;另一方面,在進口產品競爭的巨大壓力下,西屋採取“擋不住它就和它一起走”的經營對策,大肆合營、併購,與非美國企業聯盟。聯盟促進了西屋的國際化經營,實現了產業的多元化,成為西屋長期戰略的重要方面。
但是,固守成規,無視管理思想變革仍使西屋的發展大為受挫,使其在與通用的競爭中最終敗退。儘管80年代初,里根政府增加軍備開支的國策對於西屋來說無疑是強心針,西屋因此獲得了核潛艇、戰鬥機、飛彈等大量軍方契約,為軍方生產的電子設備產品價值達到公司總產值的20%,使西屋一度東山再起。可惜,90年代以後,因為在重塑自我及其經營方式的競賽被摔在後面,西屋目前僅僅在全球核電領域保持著領先地位,占據著世界50%、全美60%的市場份額,但已無力重現輝煌。
從西屋和通用的百年抗爭中,可以看到,搞好企業組織的設計和管理可以提供最關鍵的競爭優勢。一個企業要想以其競爭對手無法效仿的方式運作,其管理體系、流程和結構是關鍵,企業有了合適的組織結構,可以更快推出新產品,更好提高產品質量,更快捷、全面地滿足顧客要求。這與傳統的等級式架構完全不同,它們認為企業的競爭優勢來自強大的財務、人力和自然資源、打入市場的能力以及差異化的技術。組織管理已經成為管理實踐重要的關鍵環節,對巨型跨國企業在努力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過程中尤為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說,通用電氣的成功是組織管理的勝利。
具有百年悠久歷史的西屋電氣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至今依然擁有著如雷貫耳的名聲。它是由美國著名的發明家、工業家 —— G.威斯汀豪斯於1886年在賓夕法尼亞州創立的。也許連威斯汀豪斯本人都沒有想到,經過近百年的成長,西屋電氣已經成為一個的業務領域涉及4000多種產品的大型電氣集團,一舉躍升為美國乃至世界的工業巨子。
歷經了新一輪的企業轉型,西屋除了發展原有的電氣事業之外,更將其產業領域拓展到了家用電器。工藝精湛、品質一流、設計時尚創新的西屋家電,一上市,便廣受美國家庭的喜愛。看得見的是品質與時尚,而真正為數以萬計的家庭,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生活的,是西屋倡導的創新理念——“廚房管理”。

走進西屋

經過反覆努力,西屋終於同意記者參觀位於匹茲堡附近的沃爾茲米爾設備廠。從匹茲堡驅車近一個小時就到達了一個谷地,幾排普普通通的白色廠房靜靜地躺在這裡,如果不是廠房上懸掛的巨幅美國國旗和工廠標誌,從外觀上很難看出這裡就是美國核工業尖端科技所在地。在工廠門口,保全再次核對了記者的身份,還給記者的照相機配發了專門的牌照許可證。負責接待記者的西屋環境安全、健康工程師艾拉·塞博德隨後帶記者參觀了工人培訓車間。塞博德說,工人們在進入實際工作現場前都要進行嚴格的安全培訓,工作現場內大家彼此監督,在一些高難度和高輻射環境下,則完全靠機器人作業。在現場,幾名工人正在攝像機的輔助下在仿真的輕水堆內進行設備檢修培訓,一名穿戴著蛙人模樣的工人已經在水下工作了兩個小時。“我們現在的練習是冷水的環境,真正施工的環境是高溫環境,工人最長可以工作三個小時。”塞博德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在進行了必要的培訓後,塞博德把記者帶到了核設備檢測廠房前,記者的相機則被留在了門口。在進入車間前,所有參觀人員被要求將護照號、社會安全號碼一一登記,在佩帶上防護眼鏡之後,我們走過幾道安全門,才進入廠房。核設備檢測廠房是一個寬大的空間,現場工作人員佩帶特製頭盔、穿戴黃色防輻射服緊張忙碌著。核電站的設備都是在這個廠房內經過檢驗後運往世界各地。塞博德說,未來中國核電站的部分組件也會在這裡完工。除了設備,人離開檢測車間前也會被“檢驗”——在專門的儀器前接受輻射測試。離開現場的時候,記者再次被要求登記姓名,擠靠在一個半封閉的檢測儀器前,將全身緊貼著儀器,前後測試了兩遍,在確認沒有接受過量輻射後,再走出一道類似機場的安檢門,停留了將近10秒,聽到“嘟”的一聲後才算完成檢查,走出廠房。

與中國

西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未來運往中國的核電設備也將在這個工廠里生產

“因為涉及核心技術,除非允許,部分參觀地點不能拍照。”西屋公司的

接待人員雖然客氣,但其謹慎的態度足以顯示西屋核電技術的敏感。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在曾是世界工業界的巨頭,去年12月16日,中國宣布將從西屋引進第三代AP1000核反應堆技術,這一老牌工業巨頭也吸引了中國人的目光。
“賣給中國的技術很安全”

西屋準備向中國轉讓的AP1000技術屬於壓水型第三代核反應堆技術。西屋認為正是該技術擊敗了法國的阿海琺集團。不過法國對手指出,西屋的技術雖然先進,但是風險在於它從來沒有投入商業使用。“新技術的確沒有在商業使用的經驗,但是組成這項技術的每個細節、材料、安全檢測都是經過實踐反覆驗證後才完成的。”塞博德特別向《國際先驅導報》強調。談到對中國的技術轉讓,技術人員出身的塞博德講得非常直白:“我們對核控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防止非核國家擁有核武器;二是有核國家防止核擴散。中國早已經跨過了核門檻,我們願意與中國就民用核能領域展開合作。”西屋相關人士還介紹說,目前日本東芝收購了西屋股份的77%,不過在今後的運作中,西屋仍將保持其相對獨立性。與記者同行的一位匹茲堡商界人士解釋說,對於東芝來講,收購西屋有利於其“繞道”占領中國市場。

西屋於1999年3月被英國核燃料公司收購,現為該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總部設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附近的門羅維爾。它為世界各地的用戶提供廣泛的核電產品和服務,並致力於利用專業技術確保核電站在不向大氣排放碳或其它溫室氣體的情況下,持續提供安全、可靠和經濟的電力。

以其精明的商人頭腦,李浦曼的話鋒很快就轉到了西屋與中國的關係上。他說,作為處在世界核工業前沿的西屋,與中國有著長期的合作。這一合作始於上個世紀20年代,那時中國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就開始訪問西屋在美國的工廠。1920年至1949年期間,有500多位中國工程師在西屋接受了各種技術套用培訓,西屋亦開始有限度地向中國出口產品和技術。1972年以來,又有1000多名中國工程師赴美,在西屋下屬的工廠和機構工作與學習。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西屋也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國公司之一。一直以來,西屋在發電和電力行業都跟中國方面有合作關係,最近則主要集中在核能領域。

談到中國核電的發展現狀和能源供需狀況,李浦曼也是瞭然於胸。他說:“很明顯,中國現在急需能源。隨著經濟的發展,對能源的需求非常大,而在有強大而旺盛的能源需求時,就要關注環境問題了。”他認為,中國已經在水電開發方面處於世界前列。中國東部地區的人口比較集中,經濟發達,能源消耗巨大,而中國的煤炭大部分集中在內陸或者西北地區。在這樣的情況下,核能就變成了一個極好的選擇。然而,核能在中國整個能源結構中占的比例還非常小,大概只占兩個百分點左右。而在全球範圍內,各種能源利用按平均值來衡量,核電的發電量占到了20%左右。從能源戰略角度來講,中國需要在煤炭、天然氣、水利、核能等眾多能源方面進行平衡。中國核電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經歷了不同的模式,有進口的,也有自己建設的。總之,中國需要核電,西屋願成為中國的可靠夥伴。

關於中國核電市場的吸引力,李浦曼坦誠相告。他說,“作為一個核能企業的高級管理者,我對中國核電業的發展及其市場做了多年的觀察和研究。我認為,最大的吸引力就是中國核電方面有大批頂尖的工程技術人員,這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中國這樣的合作夥伴,我們不光可以在中國建設擁有AP1000的核電站,也會對全球核電市場起到示範效應,從而共同為全球核電事業做出貢獻。”他指出,在中國核電市場發展的同時,美國的核電市場也在發展。美國核電市場同樣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要選擇新一代的反應堆技術。前不久,在美國參眾兩院均獲得通過的一項新能源法案,對核能公司的發展非常有利。眼下,在美國市場上,AP1000核反應堆是開發程度最高的設計。隨著新能源法案的通過,美國很可能會在近期採用這一新技術。
談及西屋與中國的合作前景,李浦曼充滿信心地說,不少國家的核電公司都看好中國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但我們非常自信。我們的AP1000在技術上有優勢,而且重要的是西屋有著幫助各個國家發展核電工業、實現自主化的成功經驗”。目前,美國政府支持西屋與中國的合作。布希政府高級官員來華訪問時已經表示,支持中美核能合作以及西屋公司把AP1000齣口到中國。

李浦曼最後說,我們已經等待了很長時間,期待著中國核電工業能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我想,這個時刻已經來臨。我們希望把中美之間的合作,擴大到更大的規模和更先進的技術領域。

就在發改委2006年12月16日表示西屋公司開發的AP1000技術獲得了我國的4台核電機組項目優先採用權時,也標誌著西屋公司在華開啟了新的里程,取得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突破。
“簡單”技術優先中標

由於加入核電業務的最初職位,就是安全經理,因此史睿智對核電安全知識格外重視,因此,他也再三向記者強調AP1000的安全特色。

史睿智向記者解釋了這項外人看來極其複雜的高科技核電技術:“AP1000,就是依靠非能動的力量,即自然力量應對安全事故。也就是說,當緊急情況發生時,它不會讓核料融化,而其他技術是核燃料融化後,再進行安全緊急的應對。”

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的一位研究人員指出,西屋電氣成為優先中標方的可能原因是,西屋技術的“非能動性”較之阿海琺的“能動性”,更能讓人“看得懂”。但這僅是猜測。“因為國家的選擇,不會僅僅是從技術角度,而是綜合因素作出的重要決策。”

對於與政府關係的判斷和把握,史睿智一直深諳此道。進入西屋電氣最重要的事業部之前,史睿智就一直在參與公司與美國軍方的重要項目。已經在西屋電氣35年的他,經歷了西屋電氣之前的核、電一家,到如今只專注核電產業一塊領域的過程。

上世紀70年代,西屋在政府的撮合下,將自有核電技術轉讓給法國時,史睿智還是在電力部門擔任多個管理及總經理職位。 但因為美國在此之後並沒有大量興建核電站,同時也並不允許出口這類高技術,西屋電氣面臨著艱難的抉擇。但史睿智仍然認為,西屋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發,以保持其在核電領域高人一籌的地位。

眼下,AP1000的中標,與公司不斷推進這種持續研發的理念有直接關係。

“AP1000是基於過去20年的研發,採用了當前西屋PWR設計中主設備成熟的技術,並進行了改進。這些設備,包括蒸汽發生器、數位化儀控、燃料、穩壓器和壓力容器。”史睿智說。

上述研究人員告訴記者,西屋公司在新技術上確實改進了很多,也進一步提高了核島的安全性。“大部分的專家是認可西屋的技術。而法國技術一部分改了,另一部分沒有改,更確切地說,是混合型。法國公司的非能動部分,並沒有西屋的多。”

相對於當前或改進型的輕水堆而言,非能動安全系統的主要優點是:不需要操作員的干預,也不需要廠內或廠外電源,即可維持事故的長期緩解。

一位陽江核電有限公司的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AP1000的特徵還在於,它不需要採用能動部件,如柴油發電機和泵。而其他技術需要使用到這些部件,啟動時就要耗電,同時也要人來操作。”

史睿智認為,AP1000在經濟成本上有其競爭性。“核能想要大規模使用,建造成本必須降低。電站建造成本包括兩大主要因素,一是在建造過程中的融資成本,二是在建設過程中現場需要的有技能的熟練勞動力的工時數。AP1000壓水堆技術中的模組化建設減少了對這兩項的需求。”

西屋承諾轉讓態度鮮明

競標過程中,西屋似乎志在必得。即便是技術再先進,史睿智也深刻地了解,中國所要的新一代技術,不僅是產品,更重要的是要實現更快的技術轉讓。因此,一開始西屋的態度就非常友好,公司承諾將技術進行全部轉讓。

即便是核電項目的鼻祖,西屋公司在中國的市場開拓,一直舉步維艱。其曾經的“徒弟”——法國法瑪通公司(即現在的阿海琺下屬子公司)則在中國占據了大量的份額。

在三門等兩大項目公開招標之前,阿海琺已經獲得了廣東大亞灣、嶺澳核電站的總計8台核電機組,而西屋一分未得。

史睿智很明確對中國轉讓技術的態度。“一開始,中國方面確實有擔心,因為我們的股東發生了變化,所以我們需要做一些澄清。”

2006年2月,國家發改委表示,核電企業美國西屋公司高層近日發函發改委,向中國政府表達了對國內兩大核電項目——陽江、三門核電站的投標誠意。西屋公司表示,日本東芝公司僅為股權收購,並不會改變西屋公司原有的發展策略。

西屋公司副總裁施蒂芬致函中國核電技術公司籌備組,披露了該公司出讓股權的來龍去脈。施蒂芬還稱,東芝公司承諾收購成功後,只行使投資股東權益,不改變西屋公司管理結構,保持管理隊伍不變並繼續加大投入,發展壓水堆技術,遵守西屋公司所簽訂的所有契約及承諾。

西屋公司強調,美國政府己頒發了對中國陽江和三門核電項目技術出口許可證,東芝公司收購西屋公司不會影響上述兩個項目的招標工作。“當時,美國政府一直在做工作,強調西屋的出口是受美國政府管理的。” 史睿智說。

西屋技術轉讓由來已久

《第一財經日報》:西屋公司的AP1000技術,能夠全部轉讓給中國嗎?

史睿智:我現在可以這么說,我們轉讓的技術,將包括所有用戶所提出的。

在上世紀70年代,在美法政府的推動下,我們把技術轉讓給了法國,也就是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合資公司——法瑪通公司。經過技術轉讓之後,法國已經吸收當時的先進技術,並實現了核電的自主化。同時,西屋的子公司燃燒工程公司,也將壓水堆技術轉讓給了韓國。應該說,我們的轉讓是由來已久的。我們同樣願意轉讓並且讓中國掌握這樣的新技術,促進中國的核電自主化進程。

《第一財經日報》:西屋在新技術的運用上,是沒有一例現成的,或者說已經建好的商用項目可作為參考的。

史睿智:目前,已經向美國核管會(NRC)提出了新的18個機組建設,即提交建造運營聯合許可申請。其中,12個機組是選擇AP1000技術。還有13個核電站,也在醞釀使用AP1000,不過尚未對外宣布。

這就很明顯可以看出,主導核電技術的就是非能動技術。

《第一財經日報》:萬一出現了安全事故,西屋電氣是否願意承擔責任?

史睿智:核工業界是這樣的,在設計上,設計方需要對自己的設計負責。西屋已經有了相關認證。同時,如果在建造過程中,是西屋建造的部分(出了事情),西屋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一財經日報》:你們的價格是否比對方低?

史睿智:我相信我們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因為我們的設備少,系統簡單。

《第一財經日報》:你們並沒有主要的核電項目在中國。

史睿智:目前,確實中國沒有任何一例反應堆是西屋公司主要承建。但我相信有關方面已認識到AP1000的先進性。同時我要說明一下,西屋還是有相當大的核電服務在中國。我們之前已經向中國轉讓過氣輪機技術了。我們在不遺餘力地推進合作計畫,實現多贏。

還有多少變化?

雖然西屋贏得了4台新電站的優先權,但業內人士則指出,阿海琺也不是沒有機會。上述業內人士也表示,實際上西屋也沒有完全獲得勝利,“商務談判還在繼續,同時它獲得的是一個優先權。”

此外,就在國家發改委公布訊息之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也發布了與該項目相關的信息。該信息中提到,在這次中美雙方、企業雙方簽署協定的過程中,出席儀式的中方企業是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表示,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控股建設的山東海陽核電一期工程已經做好了採用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的準備,相關前期工作也已全面完成,具備了開工條件。

記者經過多方求證,山東海陽很可能會作為首發陣容與浙江三門核電站同時使用AP1000的技術。廣東陽江核電站,有可能將法國阿海琺EPR技術作為引進技術。但由於陽江核電有限公司尚未接到正式通知,因此該訊息還不能得到最後確認。

當記者詢問西屋電氣中國區首代劉信剛有關4台機組的具體安置時,他說還沒有最後確定。記者也向他提到了海陽,他本人不置可否。但他強調,之前在國際招標中,確實說的是陽江、三門兩大項目。

據稱,有一些專家意見是,支持在陽江項目中使用阿海琺的技術,因為對廣東而言,更多人熟悉法國的技術.

西屋電氣服務領域

美國西屋電氣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核電技術服務提供商和環保服務巨頭,公司於1957年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座商用核電站提供了世界上首台壓水堆核電機組。目前,全球近50%、美國近60%正在運行的商業核電站均採用了西屋電氣的核電技術。與此同時,西屋電氣致力於家庭環境保護領域,家用生活電器、環境電器等系列產品,尤其以空氣淨化器、加濕器、除濕機、專業防護閥式呼吸面罩等空淨系列產品占領世界各國市場。西屋品牌注重質量安全管理,嚴格遵守PCCC電能質量標準,嚴格執行ISO國際質量標準,確保產品合格率100%。

西屋電氣大事件

1893年,西屋電氣用25萬盞電燈照亮了年芝加哥世博會,從此開啟了有照明世博會的歷史;
1905年,西屋電氣生產了美國上第一輛由電力驅動的火車,開啟了電氣化火車的時代;
1933年,西屋電氣生產的當時世界最快的電梯裝備世界最高的建築,美國洛克菲勒中心;
1941年,西屋電氣製造的軍用雷達正式裝備美國海軍;
1969年,西屋電氣製造的高清晰度攝像機由美國太空人帶上月球,並記錄下太空人在月球行走的珍貴影像;
1977年,西屋電氣製造的高靈敏度軍用雷達正式裝備美國空軍的雷達預警飛機;
1991年,西屋電氣設計並製造城市智慧型交通指揮系統在美國主要城市開始裝備使用;
2006年,西屋電氣正式進入消費電子領域;
2008年,西屋電氣正式進入環保領域,並推出全系列工業用、商用和家用產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