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兵眼中的戰爭

美國兵眼中的戰爭

《美國兵眼中的戰爭》,(美)鄭凱梅 著,新華出版社,2008-1-1出版。

基本信息

作者:(美)鄭凱梅 著
ISBN:10位[7501182515]13位[9787501182510]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定價:¥39.80元

內容提要

在《美國兵的故事》一書里,鄭凱梅女士向讀者展現了11個美國兵的故事,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越南戰爭的故事。
這11名美國兵,日後有的成了知名作家、文學教授、白宮記者、公司經理、私人偵探,以及園藝師、工程師。這增加了他們的人生經歷的厚重感、滄桑感,有助於中國讀者了解美國老兵眼中真實的美國社會。
這11名美國兵中,親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吉米有令中國兵欣賞之處。美國兵與中國兵似乎有共同的愛憎,有共同的堅定信念。
1941年,吉米聽說母親乘坐的輪船被德軍炸沉,於是懷著一腔熱血,幾經周折參加了美國海軍。吉米像恨“德國鬼子”一樣,恨“日本鬼子”。吉米“總是咬牙切齒地罵:日本人屠殺中國人,狠呀!”以至於幾十年後,吉米仍有仇日情結,堅持不買任何“東洋貨”,不買日本汽車。每次談起日本人,他總是說,“這些混蛋王八蛋!”這令任何有血性的軍人對他肅然起敬。
吉米所在的“博勞號”,在太平洋戰爭中,可謂功勳累累——“擊沉擊傷日本載兵艦四艘,如果平均每隻船載兵五千的話,吉米這艘小小的潛水艇,一艘75人的潛水艇,消滅了兩萬日本鬼子。”吉米可謂美國二戰軍人中活著的“典型”。不過,戰後,他回憶起菜特島之戰的殘酷,不免常懷惻隱之心。

編輯推薦

在這些平靜悠緩的往事敘述中,我們感受到的是小故事說大歷史的平實和質樸。血腥的戰爭卸下了呆板厚重的敵我面具,歷史的見證透過零零碎碎、錯雜繽紛的回憶,留給我們的是一種別類的戰爭絮語,是勝者,和敗者都必須承擔的苦難和人性代價。
——知名學者 徐貴
“一將功成萬骨枯”,每一場戰爭中能被人記住的總是那些叱吒風雲的將軍,那些流血犧牲或倖存下來的普通士兵,他們的經歷、想法、命運幾乎沒有人留意。這本書就把目光投射到了那些普通的美國老兵身上,他們的故事,他們的內心世界也正是中國讀者所關心的。
——知名作家傅國涌
什麼是炮灰,什麼是士兵,二者的分界在鄭凱梅的筆下得到了感性的呈現。士兵沒有選擇參與何種戰爭的權種,但他們卻有獨立思考和自由表達的尊嚴。
——美國德拉華州立大學歷史教授 程映紅

作者簡介

鄭凱梅,美籍華裔女作家,北京人。曾上山下鄉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現任美國麻省大學艾森伯格商業管理學院信息技術管理主任,多年來與IBM合作。教授電子商務和電子銷售學。多次在一海明威論壇》和。《南德科達季刊》發表關于海明威中國之行的學術文章。她與先生唐納德·詹金斯共同翻譯李白詩歌六十多首。

目錄

中國兵眼裡的美國兵(代序)
自序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偉大的一代人”
1.一個水兵的水上水下——吉米·格拉斯
2.太平洋上空的機槍手——鮑勃·懷特
3.白宮記者與塞班島的安妮——史蒂文·麥克唐密克,希歐·麥克唐密克
4.一個一槍未發的偵察兵——羅蘭德·詹金斯
韓戰:“最寒冷的冬天
5.清川江上的坦克排長——查理·黑沃德
6.戰場上的憲兵——瓦特·詹金斯
7.戰俘營內外——肯尼思·伊頓
8.難以平息的戰火——羅伯特·路易斯
越南戰爭:“迷霧重重的戰爭”
9.用炸藥的伐木工人——約瑟·哈德曼
10.一個海軍陸戰隊員的懺悔——戈登·弗萊徹一豪厄爾
11.熱帶雨林的最佳飛行員——羅伯特·梅
後記
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