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軫

楚昭王元年(丙戌,公元前515年)春,吳伐楚。 周天子見楚國為吳師所破,自顧不暇,派刺客到楚國,殺死了王子朝。 吳師退走之後,昭王回到郢都,時為10月。

羋軫,號為昭王,是楚王國第三十二任君王
在位起訖:公元前515年-公元前489年。 生卒年:公元前?-公元前489年
出生地:上郢(今湖北宜城東南)。
立都:上郢(今湖北宜城東南)。
年號:(丙戌,公元前515年)。
羋軫,姓羋名軫,也稱楚熊壬,諡號楚昭王。中國諸侯爭霸時代楚國的第三十二任君王,他的祖父是楚國第二十六王羋熊審,他的父親是楚國第三十一任王羋居。
楚平王十三年(乙酉,公元前516年),楚平王死後,其不滿十歲的兒子羋軫繼承王位,為楚昭王。楚平王雖說死時得到善終,但他把禍胎卻留給了楚昭王。
楚昭王元年(丙戌,公元前515年)春,吳伐楚。公子掩余和公子燭庸率吳師主力與楚主力持於潛邑(今安徽霍山縣東北),吳師後路被楚師切斷,進退兩難。時遇吳國發生宮廷政變,公子掩余奔徐,公子燭庸奔鍾吾(今江蘇宿遷市)。
楚昭王四年(己丑,公元前512年),吳王闔閭要求徐國引渡公子掩余,要求鍾吾引渡公子燭庸,二公子無奈,向楚國請求避難。楚昭王令監馬尹大公迎接二公子,把他們安置在養邑(今河南沈丘縣),為二公子築城,並以城父和胡邑割田,擴大二公子的封邑。闔廬因徐和鍾吾縱令二公子奔楚,一舉攻滅了這兩國。接著命伍員為行人,問以伐楚之術,伍員建議三分吳師,輪流騷擾楚國。不久,伍員就受命執政,位同上卿。闔閭與伍員、孫武、伯嚭伐楚,奇兵突襲,俘公子掩余和公子燭庸而殺之。闔閭問諸將可否直搗郢都,孫武以為民眾疲罷,不腚遠征,尚須假以時日,方能深入楚境,闔閭從其議。公元前511年,吳師兩度襲擾楚境,都是待楚師一到就撤退。此為伍員的“彼出則歸,彼歸則出”的策略。而這時楚國的君臣沒有史墨那樣透徹的認識,尚未想到一場空前的危機正向他們逼近。這是因為慣於外線作戰、滅人之國、奪人之地的楚人,很難想到敵人居然會打進楚國的腹地甚至郢都來。這時,身為吳國執政大夫的伍員和孫武正在等待,急切地盼望從位於吳楚之間的小國中找到盟友。因為吳都到楚都,路途遙遠,吳師最大的困難在於補給。他們雖有良將勁卒,但兵員比楚少得多,欲打進楚國,非高速進兵。出其不備不可。如果中途沒有盟國支援,軍糧靠後方輸送,就將成為空想。恰在這時,貪婪的楚令尹囊瓦為索取蔡昭侯華貴的裘袍和精巧的玉佩,以及唐成公的兩匹駿馬,放走了正在郢都滯留三年的蔡、唐侯回國。蔡、唐二人離楚後發誓,天下諸侯,無論其為誰,如能伐楚,甘充前例。並求晉人伐楚。公元前506年春,晉、齊、魯、宋、蔡、衛、陳、鄭、許、曹、苔、邾、頓、胡、滕、薛、杞、小邾共18國在召陵會盟,商議伐楚。因晉大夫苟演像囊瓦一樣貪婪,會盟毫無結果。蔡昭侯派一位公子到吳國做人質,央求吳人討伐楚國。經蔡昭侯牽線,吳、蔡、唐三國組織了一個以吳國為主角的反楚同盟。吳師的補給由蔡國和唐國分擔。兵貴神速,吳師不宣而戰。吳師以當時所能動用的最大兵力和所能達到的最高速度,在楚人渾渾噩噩之際,進入了楚國的腹地、楚師節節敗退。
楚昭王十年(乙未,公元前506年)冬,兩軍決戰於柏舉(一說今麻城,一說應在今安陸縣一帶),楚師大敗,退到雍?(今湖北京山縣)被吳師追上,潰散。吳師進逼郢都。柏舉決戰後的第九天,昭王一家連同其妹季?攜隨從棄都避難。昭王渡過漢水,一天晚上,正露宿時,遇到強盜。強盜用戈擊昭王,王孫由於撲在昭王身上,昭王無恙,王孫由於則因肩部重傷而昏迷不醒。在黑暗和慌亂中,昭王一行逃往鄖國。鄖公為斗辛,其弟有斗辛和半巢,斗懷要殺死昭王,為其父蔓成然報仇,被斗辛斷然阻止。斗辛和半巢護送昭王一行逃到了隨國。柏舉決戰後的第十天,吳師攻破郢都。自吳王而下,按尊卑順序,分別住進楚王的宮室和令尹、司馬等官員的府弟。與此同時,楚大夫申包胥跑到秦國求援,對秦哀公說:吳國像大野豬、大長蟲(長蛇),要把上國一個一個吞滅。敝國滅亡了,貴國也將不得安寧。貴國何不出兵?出了兵,至少可以分到一些土地和民眾。以後敝國如果永劫不復,也將是貴國的土地和民眾。貴國如果有意保存敝國,敝國將世世代代服事貴國。秦哀公聽了尚不為所動,答稱要商量商量。申包胥不肯告退,也不肯進食,哭了7天7夜之久,秦哀公終於答應出兵了。
入郢前打著主動仗的吳人,入郢後卻打起被動仗來了。吳師在楚國的腹地滯留得愈長久,遇到的困難就愈嚴重。楚人有懷舊、念祖、愛國、忠君的傳統。吳師入郢後,平民不惜與吳師拚命。吳師的行為愈殘暴,楚人的反抗就愈強烈,對闔閭尤為痛恨,以致有一夜闔閭換了5個住處。楚人群起與吳師鬥爭,沒有將領,就由當過兵的負責操練和指揮,口號是“各致其死,卻吳兵,復楚地”。昭王長庶兄子西建樹王旗,安定人心,招集散兵,組織抗戰。至公元前505年,這場戰爭把另外幾個國家也或深或淺地牽址進去了。周天子見楚國為吳師所破,自顧不暇,派刺客到楚國,殺死了王子朝。蔡國因負責吳師的補給而缺糧,向魯國求助,魯國送了些粟給蔡國。越王允常見吳師主力久出不歸,乘隙襲擾吳國。秦師500乘,以子蒲、子虎為帥,出武關,過申縣,敗夫概王於沂邑(今河南正陽縣境)。與此同時,散而復聚的楚師敗吳師于軍祥(今湖北隨州市西南)。秦師縱橫於方城內外,楚師出沒於漢水南北,楚人則支援秦師和楚師而阻擾吳師,吳師窮於應付。是年秋,楚秦合兵擊滅為虎作倀的唐國。夫概王不告而別,率所部回國,自立為王,闔閭見前方大勢已去,後方大患日亟,當即命全軍撤回吳國。
吳師退走之後,昭王回到郢都,時為10月。歷時10月余的大戰終於結束了。在這場大戰中,受禍最慘的是郢都的國人,郢都經吳師蹂躪,殘破不堪。於是,昭王決定遷都,而仍稱之為郢,以示不忘其舊。從昭王十一年冬起作為首都的郢,稱為“載郢”。其地與熊渠所封句稟王治所相近,早就有楚人聚居。大約在戰國中晚期之際,已被稱為“江陵”,載郢的遺址,最遲在東漢晚期,已被稱為“紀南城”。載郢成為首都以後,原來的郢都就以上名“鄢郢”見稱了。
楚昭王二十七年(壬子,公元前489年),在位27年的楚昭王病重,臨終之際,昭王要子西繼為王,子西堅辭不受;要子期為王,子期的態度一如子西。昭王又要子閭(公子啟)繼為王,子閭也堅持不受,昭王連說了5次,子閭連辭了5次。子聞見事態如此,為了安慰昭王,假意受命,昭王死後,子閭與子西、子期議決,封鎖訊息,阻絕路口,秘密派精幹的使者回郢都,迎昭王子熊章到城父,立之為王。熊章即楚惠王,其母為越國女子。惠王即立,楚師乃回國。這時的楚國已經從瀕於危亡的大難中復甦,國力漸充,威名益著,但不像霸主那樣氣焰灼人,在國內使民眾得到了安寧,在國外樹立了一個並不招惹反感的形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