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水堡

羊角水城堡,漢仙岩腳下的湘江繞城堡而過,宛如一隻羊角,城堡則依著羊角水而築。 明成化年間,在羊角城堡建提備所,屯兵百人,作為一般的防守和暸望。 如今,城堡村居民有1000多人,大多為周姓,據傳是周亞夫的後裔。

簡介

羊角水堡位於江西省東南部的會昌縣筠門嶺鎮(距縣城56公里,東毗福建,南臨廣東,扼閩粵贛三省咽喉,為交通要衝)羊角堡村。該村距筠門嶺10多公里,處湘水上游,緊鄰省級風景名勝漢仙岩。羊角水城堡,漢仙岩腳下的湘江繞城堡而過,宛如一隻羊角,城堡則依著羊角水而築。這是贛南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村落,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因為扼湘江守會昌,自古以來便是兵家重地。

歷史沿革

府志載:“會昌羊角水,扼閩廣之沖,為南贛咽喉重地”,作為江西東南通往閩粵的水陸交通要道——羊角村,很早就有依寨屯兵據守的兵營。
明成化年間,在羊角城堡建提備所,屯兵百人,作為一般的防守和暸望。每當遇有大隊“流寇”到來時,官兵只能緊閉城堡以自守。羊角城堡鄰近有村民千戶,自成化年間至嘉靖初期,村寨幾乎每年都要被“流賊”掠劫一次以上。這種掠劫、騷擾和破壞性,給當地帶來災難和惶恐不安。為了尋找安全住所,躲避戰亂,一些人遷徙外鄉。而當地大姓望族與富紳地主則希望利用羊角城堡的地理險峻,把城堡擴大,讓整個羊角村的居民都住到城堡里去,實行兵民共同防禦。於是,嘉靖二十年,他們一致推舉當地的紳士周廷試為代表,專程到贛州府拜見南贛巡撫虞守愚,哭訴其求。虞守愚親往羊角村考察後,耳聞目睹當地駐軍和民眾的強烈要求,深為感動,於是上奏朝廷,很快得到批准。
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在南贛巡撫虞守愚、兵備副使薜甲和會昌守備等官員的具體組織下,開始實施築城工程。羊角村的周邊民眾對修築城堡給予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僅用短短的近兩年時間,一座“周三千尺,高三丈,辟有東南西北四座城門”的規模宏大的軍事防禦城堡在閩粵贛邊陲要津之地拔地而起。
據明代歐陽德《羊角堡城記》記載:整座城堡約占地7.4萬平方米,城牆辟有防禦和進攻用的垛口564個,城堡內街坊巷陌縱橫交錯,卵石鋪成的大街小巷四通八達,曲徑通幽。明清兩朝,羊角城堡內先後有兵署、衛衙、公館、宗祠、碼頭、圩市等諸多公共場所,堡內軍民、商賈雜處,因地處水陸交通之要道,在城堡東側辟有羊角圩,過往的貨船、客商、騾馬、挑夫等川流不息,熱鬧非凡。羊角城堡成為閩粵贛客家地區一座集防禦、治安、商貿、宗族、民居等融為一體的典型鄉村城堡。
清順治年(1648)戊子兵變,年底羊角堡被攻破,垛口炮台盡皆頹塌,守備營署也被毀,把總靳養蒙戰死。康熙4年守備杜應元主持重修。
古城堡雖經歷了400多年滄桑,幾毀重建,至今仍可從遺址中見到當年的規模。
如今,城堡村居民有1000多人,大多為周姓,據傳是周亞夫的後裔。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築周氏宗祠,為磚木結構坐北朝南,進深29.8米,寬17米,占地面積506.6平方米,紅石製成的門框,上下廳布局建築,門外檐梁正中豎立雙柱斗拱,內部裝修有藻井、軒棚、倒板及縷雕精美的木拱、雀替等,整座建築美觀莊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